2019 个人技术之路:分布式系统到分布式制造

https://juejin.im/post/5e529dc56fb9a07c846b6e4c前端


2020 开春一场疫情,打乱了许多人的安排,也成为了此文拖延的借口;果真年年岁岁花类似,岁岁年年拖延症啊。2020 年于我而言也是折腾的一年,离开阿里重回第三次创业的轨道;不一样于以前的互联网与大数据这种纯软的方向,咱们一些五年前在 3D 打印领域折戟的小伙伴重聚,依托于母公司的设备、材料研发的能力,本身独立地去运行几家分布在全国的 3D 打印工厂,尽量地贴近制造的根本,而后以此探索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在将来的 3D 浪潮中的赋能落地。git

面向 2020 的某熊知识体系

在阿里的一年多时间,我有幸系统地学习了软件架构以及较为完整的大规模软件系统的开发、测试、部署与运维流程,及其间完整的支撑系统设计。其中不少的理念、思想,包括正面、反面的东西,结合着半年的实践,让我了解对于一家初创阶段的公司,应该在技术上进行怎样的取舍、怎样的储备、怎样的有备无患。github

同时,这一年我虽然日渐惫懒,惟一坚持的就是多端连续性协做。如今几乎全部的文本内容都直传到 Github,在 MAC 上使用 VSCode,在手机上使用 WorkCopy,搭建基于 Git 的我的多端协做方式。通过一年多的使用,感受还挺顺手的。面试

Github Commit

年底笔者还重构了本身的我的主页,同时将全部的文档利用 Docsify 工具直接发布为 Github Pages,端的也是特别方便。基于此,笔者将全部的文章整理到了 NGTE Books 当中:编程

NGTE Books

笔者目前的沉淀分为两大系列:架构

技术视野

原本打算在此文中多聊些分布式系统与分布式制造关联的体悟,还请读者移步《DistributedSystem-Series》分布式

3D 打印与分布式制造

做为典型的互联网产品与研发团队,咱们真实地运营了多家手扳厂,同时也深刻到了多个垂直终端行业。在 CCO 的时光让我深入认知到了服务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制造业,最终就是由服务驱动产品、技术、制造。可是对于服务的核心,不一样于互联网的软件产品的体感、人对人服务的温度,制造业服务的核心仍是性价比。工具

浅谈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在蓬勃地发展,也必然会有光明的将来,可是前进的路途势必曲折,螺旋式上升。这两年参观工博会都可以看到不少智造的企业,特别是数控机床、激光等;工业互联网则是将原来工厂单点变成一个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要素的一个融合,就像打通任督二脉,工厂自己也能利用新技术提高它的效率,变成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厂。咱们能看到如今工业互联网利用到的来自消费侧、政务侧的信息技术,首先就是 IoT 以及云与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各类流程化、个性化搭建工具帮助咱们的工厂快速地构建 ERP、CRM、MES 等信息系统,极大地节约了本来的 IT 设施的成本。

其次,在数据时代,工业设备是自然的数据产生者,本来离散的工业设备能够变成在线的智能化设备,在这个基础上咱们可以创建统一的数据中台、制造中台。而后,工业的场景自然是多场景链接的,咱们的客户可能在 PC 上创建工单、执行排产,而后在移动端实时接收消息,在厂区的大屏上查看运行状态等等。不过就像不少的 ToC 侧的创业者碰到的困难,从单点来考虑前途光明的事业一旦失速狂奔反而万劫不复;工业互联网的落地亦充满坎坷,设备的差别暂且不说,就看似通用的 ERP 订单部分,在不一样的行业、不一样的工厂都是同中有别,这也是偏偏难于下手的地方。

工业互联网最须要解决的仍是要可以真正地深刻客户,发现需求,梳理需求,定义需求。工业互联网不是,也不可以阳春白雪。咱们团队在前几个月深度走访了数十家工厂,咱们也有本身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多个工艺技术中心、生产中心组成的分布式工厂。不少的互联网创业者在下场的时候都会建不少的空中楼阁,不接地气,不肯意去深刻某个具体的行业、企业;这确定是有问题的。可是另外一方面,咱们也看到不少作定制化 MES,作 ERP 的,他们的定制化程度、实施费用都很高,很难进行跨企业、跨行业的推广;像 ThingWorx、根云、iSESOL 这样的头部企业都有快速进行行业解决方案构建的一揽子技术底座,可是具体研发效能如何,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其余心得

时间仓促,笔者未言太多,寥寥记述几笔吧:

  • 不要感动本身:不能以考试的心态去创业,没有明确的题目,没有明确的答案,也不会由于你努力就给你高分。

  • 脱离互联网思惟:踏踏实实地去赚钱,用好每一分钱。

  • 脱离技术思惟:对于非技术的创业而言,要学会尊重技术;对于咱们这样的开发出身,要可以脱离技术思惟。一方面不能只着眼于技术,沟通协调、商业市场都是很是的重要。

大半年的实践下来,感受作 M 端的产品,即面向 M 端产品和 B、C 端的产品仍是有很是大的差别的;这些会在《Product Series》中进行详细阐述。

二十七载始读书

往年都是推荐你们阅读不少的资讯、书籍,今年我本身的知识来源除了阅读以外,音频播客成了最大的补充。在喜马拉雅、获得、荔枝等等音频的 App 上天天都会有大量的碎片时间进行收听,譬如早起洗漱、上下班通勤或者是工做间歇休息的时候。曾经我一直有考虑本身会在哪一年能开始读书,没想到是今年经过听书的方式来完成了这个夙愿。在《Financial Series》中我也打算记述有关财经与投资的相关笔记。

年近而立,但愿能有机会拿到下一段旅程的入场券;想都是问题,作才是答案,干就得了,鸡汤有毒,以毒攻毒。今年,我回继续写文章,码代码,偶尔录制一些视频。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