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架构方面,主要考查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网络地址与网络协议、子网掩码、网络分类、802.3系列协议、虚拟局域网,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平台的划分等。数据库
IPV6:安全
与IPV4相比,IPv4的IP地址长度是32位,而IPv6的IP地址长度为128位服务器
核心层:网络
核心层提供不一样区域或者下层的高速链接和最优传送路径,快交换数据,可靠性,电源冗余,核心层是互连网络的高速骨干,因为其重要性,所以在设计中应该采用冗余组件设计,使其具有高可靠性,能快速适应变化。在设计核心层设备的功能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数据包过滤、策略路由等下降数据包转发处理的特性,以优化核心层得到低延迟和良好的可管理性。核心层应具备有限的和一致的范围,若是核心层覆盖的范围过大,链接的设备过多,必然引发网络的复杂度加大架构
汇聚层:性能
汇聚层将网络业务链接到接入层,而且实施与安全、流量负载和路由相关的策略,高性能,少接口,高交换率优化
接入层:操作系统
接入层为局域网接入广域网或者终端用户访问网络提供接入,低成本,高端口密度计算机网络
1.双绞线设计
2:同轴电缆
3:光纤
1:网卡
2:集线器
3:重发器
4:网桥
5:交换机
6:路由器
7:网关
8:调制解调器
主流的网络存储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是
直接附加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
存储操做依赖于服务器,不带有任何存储操做系统
DAS的适用环境为:
(1)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经过SAN或NAS在它们之间进行互连很是困难时;
(2)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链接到应用服务器(例如,Microsoft Cluster Server或某些数据库使用的“原始分区”)上时;
(3)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它们须要直接链接到存储器上时。
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
相似于一个专用的文件服务器,它去掉了通用服务器的大多数计算功能,而仅仅提供文件系统功能,从而下降了设备的成本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
经过专用交换机将磁盘阵列与服务器链接起来的高速专用子网。它没有采用文件共享存取方式,而是采用块(block)级别存储。
物联网能够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用于识别物体、采集信息,就比如人经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来感觉事物同样,采集各种信息。如:二维码、RFID、摄像头、传感器。
网络层: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通讯网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
应用层:解决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