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架构师(5)——数据通讯与计算机网络

一:网络架构

在网络架构方面,主要考查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网络地址与网络协议、子网掩码、网络分类、802.3系列协议、虚拟局域网,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平台的划分等。数据库

网络互连模型(OSI/RM七层模型):

网络协议:

网络地址与掩码:

IPV6:安全

与IPV4相比,IPv4的IP地址长度是32位,而IPv6的IP地址长度为128位服务器

IPv6的128位地址一般写成8组,每组为四个十六进制数的形式。好比:AD80:0000:0000:0000:ABAA:0000:00C2:0002 是一个合法的IPv6地址。这个地址比较长,看起来不方便也不易于书写。零压缩法能够用来缩减其长度。若是几个连续段位的值都是0,那么这些0就能够简单的以::来表示,上述地址就可写成AD80::ABAA:0000:00C2:0002。这里要注意的是只能简化连续的段位的0,其先后的0都要保留,好比AD80的最后的这个0,不能被简化。还有这个只能用一次,在上例中的ABAA后面的0000就不能再次简化。固然也能够在ABAA后面使用::,这样的话前面的12个0就不能压缩了。这个限制的目的是为了能准确还原被压缩的0,否则就没法肯定每一个::表明了多少个0。例如,下面是一些合法的IPv6地址:
CDCD:910A:2222:5498:8475:1111:3900:2020
1030::C9B4:FF12:48AA:1A2B
2000:0:0:0:0:0:0:1
同时前导的零能够省略,所以2001:0DB8:02de::0e13等价于2001:DB8:2de::e13。
一个IPv6地址能够将一个IPv4地址内嵌进去,而且写成IPv6形式和日常习惯的IPv4形式的混合体。IPv6有两种内嵌IPv4的方式:IPv4映像地址和IPv4兼容地址。

网络分层(三层模型):

核心层:网络

核心层提供不一样区域或者下层的高速链接和最优传送路径,快交换数据,可靠性,电源冗余,核心层是互连网络的高速骨干,因为其重要性,所以在设计中应该采用冗余组件设计,使其具有高可靠性,能快速适应变化。在设计核心层设备的功能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数据包过滤、策略路由等下降数据包转发处理的特性,以优化核心层得到低延迟和良好的可管理性。核心层应具备有限的和一致的范围,若是核心层覆盖的范围过大,链接的设备过多,必然引发网络的复杂度加大架构

汇聚层:性能

汇聚层将网络业务链接到接入层,而且实施与安全、流量负载和路由相关的策略,高性能,少接口,高交换率优化

接入层:操作系统

接入层为局域网接入广域网或者终端用户访问网络提供接入,低成本,高端口密度计算机网络

 

 

 

二:通讯设备

 1:传输介质

1.双绞线设计

2:同轴电缆

3:光纤

2:网络设备

1:网卡

2:集线器

3:重发器

4:网桥

5:交换机

6:路由器

7:网关

8:调制解调器

 

三:网络存储技术

主流的网络存储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是

直接附加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

存储操做依赖于服务器,不带有任何存储操做系统

DAS的适用环境为:

(1)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经过SAN或NAS在它们之间进行互连很是困难时;

(2)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链接到应用服务器(例如,Microsoft Cluster Server或某些数据库使用的“原始分区”)上时;

(3)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它们须要直接链接到存储器上时。

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

相似于一个专用的文件服务器,它去掉了通用服务器的大多数计算功能,而仅仅提供文件系统功能,从而下降了设备的成本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

 经过专用交换机将磁盘阵列与服务器链接起来的高速专用子网。它没有采用文件共享存取方式,而是采用块(block)级别存储。

四:网络规划与设计

 

五:物联网

物联网能够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用于识别物体、采集信息,就比如人经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来感觉事物同样,采集各种信息。如:二维码、RFID、摄像头、传感器。

网络层: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通讯网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

应用层:解决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的问题。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