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软开发平台事业部全球资深副总裁潘正磊(Julia Liuson)从美国总部回到北京参加TechEd2013,在大会现场,潘正磊接受了CSDN的访谈,对于微软研发团队如何运用DevOps模式、对开源的态度、Visual Studio 2013的移动开发能力、开发者的转型、.NET的将来以及记者提出的各类问题,潘正磊分享了精彩观点。编程
微软开发平台事业部全球资深副总裁 潘正磊 CSDN配图
服务器
记者:微软如何支持DevOps?微软的优点在哪?
潘正磊:DevOps是一种新的方法论,我看到不少中文把它翻译成敏捷的运维。微软美国总部不管是Bing团队、Office团队、Windows Azure,或者是微软本身作服务的时候,都采用了DevOps模式。以Visual Studio Online为例,咱们没有一个(单独)的运营团队,只是开发下面有几我的,万一有突发事件,他们会作在第一时间处理。紧急处理以后的其余问题会由各部分的开发人员接手,这其实是经过DevOps把两个部门并成一个部门的情形。架构
由于Visual Studio Online架构在Windows Azure云上,(本地端)没有服务器,或者是硬件设备须要去处理。而Windows Azure自己会由GFS(Global Foundation Service)维护,由他们负责管理全球的数据中心。在(产品)发布速度很是快的今天,只有开发团队真正承担运营责任的时候,才能保持在开发和运营的时候高质量交付,这是DevOps的精华。
另外一方面,将DevOps这套理念放到开发桌面产品上,这也是一个创新。若是想让开发者在第一时间反馈产品的体验,咱们会将它发布到MSDN或者下载中心。Visual Studio新版本今年作了四次(大)更新,期间将用户反馈和产品运行中的数据反应到迭代的版本里。
微软有个有名的传统,老是把本身内部先使用过、而且以为成熟的产品才拿出来给到业界,咱们内部称之为“DogFooding”(吃本身的狗粮)。
值得一提的是,Visual Studio Online有一个预览的功能叫作Application Insight(程序洞察力),它在每一台运行的机器上面装一个Agent,它能够把运行中的数据汇总到一个Dashboard上,帮助开发者监控运行状况。若是有突发事件,能够把它链接到上一次部署以后,包括部署的时候有哪些代码变动,能帮助开发者快速解决运营中发现的问题。这个能力是其余公司不太具备的。Application Insight能够做为一个服务跑在微软的云服务上,不论你的程序是在本地部署,仍是在云架构上均可以适用。这种混合的提供能力不多有其余厂商可以作到。 框架
记者:咱们看到微软正在将更多开源软件引入到本身的平台上,将来还有哪些后续计划?如今微软如何看待开源?
潘正磊:微软对待开源的态度跟两三年前业界的传统观念已经大大不一样了。咱们今天在Windows Azure上演示,上面启动的是Linux。另外,咱们还用安卓或者iOS来演示应用。包括ASP的开源,人们能够看到微软在对待开源上的改变。开源技术是整个技术环境中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微软有参与开源的技术(能力),而且有足够的经验,将来在开源规划上会有更大的动做。微软美国有一个OpenTech公司,专门帮助处理敏感性的开源内容,正在考虑会在中国放一个相似的机构,听取更多的信息。
记者:咱们看到微软在新推的Visual Studio 2013功能中明显加大了对移动开发能力的支持,包括经过Visual Studio结合Xamarin利用C#语言来构建跨平台(Android、iOS)移动应用,这些直接“迁移”过去的应用和原生应用的用户体验是否有差距?
潘正磊:Xamarin技术核心是这样,不少应用程序里有很大一个比例代码,这部分核心咱们叫作商业逻辑。这一部分常常会占到70~80%的代码量,无论在哪一个平台上运行,它都是最后的Core。例如Model View Controller (MVC)模式,除了View,Model和Controller这两部分,在哪一个平台上都是同样的。接下来是专门针对不一样平台的View。经过Xamarin会将跨平台的代码编译成本地的执行码,效能和用户体验会很是好,由于它就是一个本地的Android和iOS的App。
记者:咱们看到Visual Studio有很强大的项目管理和异地协做开发功能,包括Visual Studio自己的开发也是用到了Visual Studio,能详细谈一下吗?
潘正磊:咱们整个Division都是用本身的TFS和Visual Studio,整个大的部门大概有2000人左右,所有的团队都放在三个星期的迭代计划上。每三个星期作完以后就会出一个DogFood的Build,整个部门的人基本都要求你们作到DogFood,这些产品咱们本身每天都在用。
记者:大量的微软.EXE软件开发人员面临向Windows Phone和Windows 8的(商店应用)的转型,这种转化过程对他们门槛如何?
潘正磊:应该没有门槛。不管是C++仍是.NET开发者,依然能够用.NET框架,不管是作客户端或者是App编程,不少API都是彻底一致的。对于一个开发者来讲,门槛实际上相对很是低。
记者:微软的研发团队能推出不少具备创新功能的产品,微软如何把握这些新的技术趋势或功能点,微软内部是否是有一个专门有一个市场调研团队,根据用户需求来开发新的功能?
潘正磊:以Visual Studio为例,咱们并无一个专门的团队只作市场调研,咱们是有标准(通用型)的市场团队。研发团队也会经过各类各样的渠道去跟用户交流,获得他们第一时间(对产品)的反馈,这也是研发团队工做中最重要的工做。
记者:微软对.NET技术的将来是如何规划的?
潘正磊:.NET是微软的基础技术,在过去十年中起到了很是重要的做用,不论开发者作客户端或者服务器端开发都有统一的.NET平台,咱们应该利用.NET技术的优点,将来提供一个更适合于设备和服务的.NET。开发者能够用现有的技能开发更适合于设备和服务的程序。微软在美国发布Visual Studio 2013的时候作了一个演示,用.NET开发的Windows App,同时启动在两个Surface上运行,一个没有通过优化,启动比较慢,另一个是编译成本地语言的.NET,启动很是快。这是咱们正在作的,尚未正式发布。此次演示咱们是为了让全部的开发者一睹为快,让他们知道微软在.NET上的投入很是大。在Windows平台上有大提速,这不须要他们作任何事情。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