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

简介

​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由于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气泡最终会上浮到顶端同样,故名“冒泡排序”。ios

原理

  1. 比较相邻的元素。若是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一样的工做,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全部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 持续每次对愈来愈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须要比较。
  5. 若是两个元素相等,是不会再交换的, 相同元素的先后顺序并无改变,因此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2)}

传统的冒泡排序过程

​ 初始状态:3 6 4 2 11 10 5c++

第一趟排序:3 4 2 6 10 5 11 (11沉到未排序序列)算法

第二趟排序:3 2 4 6 5 10 11 (10沉到未排序序列)数组

第三趟排序:2 3 4 5 6 10 11 (6沉到未排序序列)优化

第四趟排序:2 3 4 5 6 10 11 (5沉到未排序序列)spa

第五趟排序:2 3 4 5 6 10 11 (4沉到未排序序列)code

第六趟排序:2 3 4 5 6 10 11 (3沉到未排序序列)排序

代码实现(传统)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7]={3,6,4,2,11,10,5};	
	int i,j,t;
	for(i=0;i<7;i++)//外层循环:要比较的次数
	{
		for(j=0;j<6-i;j++)//内层循环:每次比较时,要比较的元素的范围;(这里就至关于j<n-i-1 )
		{
			if(a[j]>a[j+1])//交换的三条语句
			{
				t=a[j];
				a[j]=a[j+1];
				a[j+1]=t;
			}
		}
	}
	for(i=0;i<7;i++)
	cout<<a[i]<<' ';
	return 0;
}

冒泡排序-优化

定义一个flag,用来判断有没有进行交换,若是在某次内层循环中没有交换操做,就说明此时数组已是有序了的,不用再进行判断,这样能够节省时间。io

代码实现(优化)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7]={3,6,4,2,11,10,5};	
	int flag=1;
	int i,j,t;
	for(i=0;i<7 && flag;i++)//外层循环:要比较的次数
	{
		flag=0;
		for(j=0;j<6-i;j++)//内层循环:每次比较时,要比较的元素的范围;(这里就至关于j<n-i-1 )
		{
			if(a[j]>a[j+1])//交换的三条语句
			{
				t=a[j];
				a[j]=a[j+1];
				a[j+1]=t;
				flag=1;
			}
		}
	}
	for(i=0;i<7;i++)
	cout<<a[i]<<' ';
	return 0;
}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
本站公众号
   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