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 Design 4.0正式发布:创造快乐工做

2月28日,广受开发者欢迎的前端开源项目Ant Design发布4.0正式版本。这是两年多以来的首次发布的里程碑版本。新版本中进行了多项改进,包括:前端

  • 设计规范升级。增长了暗色主题和无边框组件。
  • 兼容性调整。最低支持IE 11,依赖的React最低版本升级到16.9。
  • 更小的尺寸。调整了图标使用API以支持tree shaking,并对相关依赖进行精简。
  • 组件重作。包括Table、Form、DatePicker等组件进行重作。

你们能够访问 ant.design 了解更多信息,或在GitHub上关注Ant Design项目。框架

2015 年,Ant Design 发布第一个版本,到如今时间过去整整 5 年了,第一代 Ant Designers 陆续退出舞台中心,第二代、第三代 Ant Designers 正在扛起大旗。他们不只仅扛起发展的重任,还要传承 Ant Designer 的精神。正如「天然」中的万事万物,有发展、有死亡、更有进化。模块化

本篇文章将和你们一块儿聊聊 Ant Design 4.0,以及穿插一些 4.0 背后的故事,但愿给各位完整的输入和体感。工具

Ant Design 4.0 的由来

在一次内部会议中,咱们谈及 Ant Design 的历史的问题:学习

林外说:Ant Design 已经作 4 年多了 

玉伯立马纠正:Ant Design 才作了 4 年,刚刚起步,咱们起码要作 30 年 spa

Ant Design 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此时的 Ant Design ,已经远不止是一个 UI 组件库。咱们诞生可视化资产(AntV)、插画资产(海兔),以及体验设计、增加设计、品牌设计等各类策略;同时,在可预见的将来,咱们也将会涉及工业设计、运营设计等工做范畴。随着业务复杂性和人员复合性不断增长,如何去诠释和融合新生力量,去构建一个紧密联系的体系,而非一味的堆砌,成为咱们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命令行

此外,做为一个立志作 30 年的设计体系,光依靠一两代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为 Ant Design 创建一套科学的核心模型,并指引一代又一代的 Ant Designers 去传承、发展、演进,成为当下愈发紧急的事项。设计

找到 Ant Design 的思考原点,衍生出咱们的价值取向,泛化原则和模式来解决一再出现的问题,并经过工具化和团队不断放大效能、赋能生态,是 4.0 的立项初衷。咱们得让每一个 Ant Designer 都有一颗心,有一张图,打好一场仗。orm

以上即是 Ant Design 4.0 升级的最大内因。所以,这一次咱们除了增长了一些资产之外,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根基,自下而上天然生成:游戏

  • 底层静水深流,探索设计深度:肯定「每一个人都追求快乐工做」这一基本假定,做为体系的原点。在此之上,衍生出 4 个设计价值观:天然、肯定性、意义感、生长性。
  • 顶部百花齐放,融合设计广度:生长出更多设计资产和设计策略。其中,设计资产提升研发的效率和一致性,让产品更好看;而设计策略让产品更加好用,让用户目标更加专一,让人机交互更加紧密。

如偏右的所说:这两年的 Ant Design,底层静水深流、顶部百花齐放。整个设计体系,将在设计师和工程师的碰撞和融合中继续前行,为业界和蚂蚁生态带去更多设计和技术价值。

基本假定:每一个人都追求快乐工做

时下经常听到一句话:「工做使我快乐」,然而,工做真的令人快乐吗?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工做是一个复杂的话题,由于咱们对它又爱又恨。

根据《发现心流:平常生活中的最优体验》的数据统计,工做的体验并不那么友好,具体有三大特征:

  • 工做让咱们专一:工做令人专一,是全部活动中专一度最高的。
  • 工做大部分时间,咱们不快乐:咱们在从事爱好、看电影、吃东西等活动,都会频繁感觉到快乐,然而在从事工做/学习以及家务的时候,并不快乐。
  • 宁愿发呆,咱们也不肯意工做:在全部活动中,工做的动机最低。对于不少人而言,宁愿发呆也不肯意工做。

宁愿发呆也不肯意工做,分明是「工做使我难过呀」!那么,是什么让工做体验如此糟糕呢?

工做设计的不合理,致使挑战大于技能

虽然致使不快乐的缘由不少,可是总结概括以后,大体分为三大类缘由:

  • 目标不一致:大部分工做者认为,工做是帮助老板完成目标,而不是本身的人生目标。
  • 很差的反馈,带来负面感觉:工做结果不被承认,常常被否认。此外,还有人际关系冲突,尤为是与直属上司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 挑战和技能不匹配:因为工做设计的不合理,致使挑战和技能的不匹配。有些企业主只关注成本和效益,把工做设计的很是枯燥,员工处于重复性劳做,好比:生产线上的工人;而另一些工做,又设计的过于复杂或者难度太大,致使员工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本身的家人,好比:互联网从业者。

而在数字世界中,这个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和突出。70 年前,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占地 170 平方米,却只能作 5000 次/秒的运算,然而当下咱们手上任何一只手机,都是它运算的万倍、甚至几十万倍。随着计算机技术能力的提高,系统的数据、信息、功能爆发式增加。然而,人却没有明显变化。咱们和 70 年前的爷爷辈没有本质区别,好比:爷爷辈能够记住 7+2 的数字短时记忆能力,到了 00 后这一代仍是这个水平。

因此,系统迭代的光速,远远超过人进化的龟速。在数字世界的人机交互中,系统给咱们挑战远远、远远、远远大于咱们掌握的技能。

不一样的挑战,会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当工做中挑战和技能不匹配时,会给咱们带来不一样的内心感觉。

  • 当技能高于挑战的时候,咱们会感受到无聊、松懈。
  • 当挑战高于技能的时候,咱们会感受到担忧、焦虑。而数字世界中的咱们,长时间面临过大的挑战,使得担忧和焦虑成为了常态。

而只有挑战和技能匹配的时候,咱们的工做才会有快乐。同时,随着技能不断提高,又能匹配更高的挑战,就能在工做上持续体会到快乐。那么,工做就会如游戏般好玩,是一种别样的快乐。

全情投入,快乐工做

工做中的快乐,和咱们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那种快乐,很不同。你们看一下这张图,回想一下本身的工做,必定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面临一件很是有挑战的事情,你须要集中全部注意力,保持专一,作一件事。一抬头,2 个小时过去,竟然下班了。过程当中,你不会有任何感觉,而完成后,你会有很强的成就感和知足感。

这才是工做的快乐,是全情投入的快乐,也是成长的快乐。

Ant Design 基本假定:每一个人都追求快乐工做

咱们认为「每一个人都追求快乐工做」。由于这两个主要缘由:

  • 第1、每一个人,都曾经有快乐工做的经历。只要让挑战持续匹配技能,就能创造连续的快乐工做。
  • 第2、工做不可避免。由于咱们一半以上时间都在工做。若是咱们想要一个快乐的人生,那么快乐工做,对咱们每一个人都意义重大。

今天,「每一个人都追求快乐工做」正式成为 Ant Design 的基本假定,就像「光速不变」至于相对论同样。咱们期待这个假定,能引领 Ant Design 能不断传承、发展、演进,活过三十年。

基本假定衍生 4 个设计价值观

基于「每一个人都追求快乐工做」这一基本假定,咱们分别为两类人:用户(最终使用用户的人)、设计者(创造应用的人),带去两种感觉:快感、乐趣。自此,咱们衍生出 4 个价值观:

  • 设计者的快—肯定性 Certain:绝大部分数字产品,都是分工合做的产物。而人越多,团队合做的熵就会变高,这是一切低效的来源。尽量少的功能,尽量简单易学的规则,尽量模块化的方案,让全部人都在一个思惟频道推理出一样的方案,这能明显下降合做熵。Ant Design 的各种资产,都在落实这个理念,让更少人更快、更好的完成研发工做。
  • 用户的快—肯定性 Certain:一致性的方案,下降学习成本。一样的问题,一样的解决方案,有利于用户在系统内外快速学习和操做,下降学习熵。
  • 用户的乐—意义感 Meaningful:用户经过和系统的互动和链接实现超我,并完成他的目标,体验到心流,产生一种工做的意义感。前提要实现二者:互动要有利于他的目标的产生和完成,造成意义感;互动应该是天然的,让他对过程也有意义感。Ant Design 对 JCD 方向的探索,就是在工做场景中寻找目标的意义和过程的意义。有趣的 JCD 是 Job Centered Design,也能够是 Joy Centered Design
  • 设计者的乐—生长性 Growing:设计的系统有用户互动,有愈来愈多的用户互动。并非指用户群体的变大,系统功能的增加,而是指用户群体和系统功能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生长和演化出一个群体。
  • 用户/设计者—天然 Natural:全部价值观的底座,将来会孕育出更多价值观。天然能够分红感知天然和行为天然两个方向,分别映射人机交互中的反馈和前馈。

限于文章篇幅,在这里,咱们给你们讲讲「天然」,了解详尽内容,能够阅读设计价值观(https://next.ant.design/docs/...)。

天然

视觉是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经,也是人类感知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在 Ant Design 3.0 的时候,咱们重点讨论视觉的天然之美。这一次,咱们在前馈层面,讨论行为的天然之美。

一次收纳,用户就记不住、找不到

有一天晚上,在咱们语雀(十万人阿里人喜欢的文档协同软件)的用户交流群,发生了一段颇有表明性的对话:

用户:语雀能够插入图片么? 

语雀负责人:固然能够,最基础的功能。用户:但是咱们找不到在哪里? 

让咱们来还原一下过程:在语雀编辑页面的左上角,有一个绿色的 icon;点击以后,能够在第一行发现图片上传功能。但只是把它收纳了一次,就会有不少用户,记不住这个功能;就会有不少用户,找不到这个功能。

这不是语雀特有的问题,是咱们这个时代产品的通病,由于咱们都采用 WIMP 界面的组织方式。

WIMP 界面:用户找功能

整我的机交互界面发展,经历了多个不一样的发展阶段,从批处理界面,到命令行界面,再到 WIMP 界面,以及学术界正在探索的 Post-WIMP 界面和 Non-Command 界面。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易用性会获得很大提高,用户生产力就会获得极大提升,尤为对于普通用户而言。

1973 年,Xerox 独创的 WIMP 界面,是一种划时代的界面组织方式,后来被苹果和微软传承和发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WIMP 极大下降人机交互的门槛,提高易用性,让人人都能使用计算机。即便到了 49 年后的今天,大部分系统仍然采用 WIMP 界面进行组织。

WIMP 是 Window, Icon, Menu, Point Device 的简称,即:窗口、图标、菜单、点击设备。这种界面交互的本质上,能够理解成:开发者首先组织好功能,而后让用户记住这个功能,并在须要的时候找到这个功能,进行人机交互。简单理解,让用户找功能

当系统只有几十个功能组织的时候,这是很是好的组织方式,带来了质的飞跃,让普通人也能使用电脑。但如今,50 年过去了,功能几十倍增加以后。不管怎么组织,都会有人记不住,找不到

因此,在功能爆炸的今天,WIMP 界面变得愈来愈不天然

WIMP 界面不天然的两大缘由

第1、过于依赖用户触发,容易走不通。让咱们看看人机交互的 7 个过程。当功能太多的时候,用户记不住有没有这个功能,这就致使了用户没法计划。当功能太多的时候,用户找不到这个功能在哪里,这就致使了用户没法迅速确认动做,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这是 WIMP 交互不天然的第一个缘由:过于依赖用户触发,一旦用户记不住、一旦用户找不到,这条路就会走不通。

第2、过分依赖意识触发,容易费脑力。咱们回到人身上:根据消耗的能量不一样,人的意识行为分为两层:意识和无心识。意识比如耗能,消耗更多的卡路里和氧气。而 WIMP 界面交互中,系统功能是被动的,它须要人有意识的触发动做,激活全部的功能。

这是 WIMP 交互不天然的第二个缘由:过于依赖意识的触发,比通常活动更耗脑力,若是长期作,这条路就会越走越累。

增长主动式交互,让功能找到用户

如何去解决 WIMP 界面下的这两个问题呢?首先,明确将系统功能分红主动功能和被动功能,人也要分红意识和无心识。其次,咱们要守正出奇:

  • 守正:保留 WIMP 界面的常见模式,让用户有意识触发被动功能。
  • 出奇(jī):奇是奇数的奇,而奇数要比偶数多一点。因此,咱们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多作一步。增长系统主动式交互,让功能找到用户。

既然用户记不住、找不到功能;那么这一次,咱们就让功能主动找用户。

通常状况下,常见的主动交互能够分红两种类型。

  • 相逢不相识:系统主动式交互,因为不是用户有意识触发的。因此用户能看到变化,但不必定明白背后的逻辑。
  • 可用不可见:系统主动式交互,用户压根看不见,可能历来没有意识到过。

举一个相逢不相识的例子。在使用支付宝的收款码时,当你的设备旋转达到必定角度以后,界面会天然翻转。此时,对面的人经过扫一扫,就能看到人的正面。仔细想一想这个细节,很是天然。

举一个可用不可见的例子。iOS 的键盘很特别,它会根据你的上一个动做,主动调整每一个字母的点击热区。好比:你输了 Ant Desig 以后,那么 n 出现的可能性会大于旁边的 b 和 m,让你更容易点击。这一切,很是天然,天然到咱们彻底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当分析 500+ 个天然交互的设计细节以后,咱们发现异曲同工,全部主动式能够分为 9 大类,叫作天然交互工具。经过使用它,能够快速寻找天然交互的方法和脉络。让你的用户更省力、更快乐。

解决图片上传的问题

回到刚开始的语雀上传的案例,咱们能够经过将「图片」icon 拿出来,解决用户找不到、记住不的问题。可是,明天表格找不到了?后天附件找不到了?咱们不可能将全部的 icon 都拿出来,经过打平的方式解决。

今天,咱们用另一种思路「主动式交互」,去解决记不住、找不到的问题。

首基于主动式交互的 9 个维度,咱们能够依次排查每种互动可能性。对于靠谱的方式,打 1;不靠谱的方式,打 0。最终在一轮排查以后,发现两种可行的方式。

第一种,上下文(上一个动做)。咱们发现用户在使用同类型产品时,常常会下意识的将图片拖到文档里,这一动做在桌面软件中尤为盛行。虽然语雀是 Web 应用,但为了让用户的上下文保持串联,咱们让用户能够直接将图片拖进去。直接拖进去,而不须要费力的寻找对应的 icon。

第二种,元数据。图片是一种特殊格式数据:jpg、png,系统是很容易识别的。因此当用户粘贴了这种格式,在进入到编辑页面时候,适时的冒出一个提示,询问用户是否粘贴。

这两种方式,并不惊世骇俗,甚至比较常规。可是它们都跳出了 WIMP 界面的思惟模式(让用户记、让用户找的模式),用全新的视觉,更天然的交互方式来弥补 WIMP 的不足。而天然交互工具,就是提供一种思惟框架,让设计者快速得出水准之上的设计方案。

咱们认为:传统的 WIMP 界面在海量功能面前,变得愈来愈不天然了。须要更多的主动式交互,让系统功能找到用户,节省用户脑力和体力。这是咱们的天然之道,这也是用户的快乐之道。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