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1.1绪论
1.2 网络空间安全威胁
- 设备层安全
定义:网络空间中信息系统设备所须要得到的物理安全、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等与物理设备相关的安全保障。
典例:硬件木马
- 系统层安全
定义:网络空间中信息系统自身所须要得到的网络安全、计算机安全、软件安全操做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等与系统运行相关的安全保障。
典例:SQL注入、恶意代码
- 数据层安全
定义:网络空间中在数据处理的同时所涉及的数据安全、身份安全、隐私保护等与信息自身相关的安全保障。
典例:蓝牙漏洞
- 应用层安全
在信息应用过程当中所涉及的内容安全、支付安全、控制安全、物联网安全等与信息系统应用相关联的安全保障。
1.3 网络空间安全框架
网络空间安全概念
信息安全:强调信息,不考虑载体。
网络安全:各个层次采起防御。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保障的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的下属。数据库
网络科技安全框架
相似1.2安全
网络科技安全需求
网络科技安全问题
网络科技安全模型
基于闭环控制的动态信息安全理论模型
例:P2DR2服务器
4.1 防火墙概述
概念:在可信任网络和不可信任网络之间设置的一套硬件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实现网络间数据流的检查和控制。
本质:防火墙是安装并运行在一台或多台主机上的特殊软件。这些硬件设备是专门]针对网络数据流的检查和控制进行专门设计的,以知足网络中数据包处理速度和转发时延的要求,数据流的访问控制由安装的防火墙软件执行
做用:
- 安全域划分与安全域策略部署
- 根据访问控制列表实现访问控制
- 防止内部信息外泄
- 审计功能
- 部署网络地址转换
局限性:
- 没法防范来自网络内部的恶意攻击。
- 没法防范不通过防火墙的攻击。
- 防火墙会带来传输延迟、通讯瓶颈和单点失效等问题。
- 防火墙对服务器合法开放的端口的攻击没法阻止。
- 防火墙自己也会存在漏洞而遭受攻击。
- 防火墙不处理病毒和木马攻击的行为。
- 限制了存在安全缺陷的网络服务,影响了用户使用服务的便利性。
4.2 防火墙关键技术
数据包过滤技术 |
数据包基本信息 |
应用层代理技术 |
提供应用层服务控制、中间转接 |
状态检测技术 |
基于连接、同一连接视为一个数据流 |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
多对1、一对1、多对多 |
我的防火墙 |
本地计算机,系统安全软件 |
4.3 入侵检测技术
概念:
一种主动的安全防御技术,以旁路方式接入网络,经过实时监测计算机网络和系统,来发现违反安全策略访问的过程。部署在计算机网络的枢纽节点上,经过实时地收集和分析计算机网络或系统的审计信息,来检查是否出现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攻击的痕迹,达到防止攻击和预防攻击的目的。网络
主要功能:
- 监控、 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 发现入侵企图和异常现象
- 审计系统的配置和漏洞
- 评估关键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 对异常活动的统计与分析
- 识别攻击的活动模型
- 实时报警与主动响应
优点:
- 可以快速检测到入侵行为。
- 造成网络入侵的威慑力,防御入侵者的做用。
- 收集入侵信息,加强入侵防御系统的防御能力。
通用模型:
分类
-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4.4 虚拟专用网
原由:
- 为确保机构内部信息安全
- 机构的全球IP地址数量不足
- 机构内不一样部门和主机的分布范围较广
概念:利用公用的互联网做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讯载体,这样的专用网又称为虚拟专用网。
A类地址:10.0.0.0/8 24位地址块
B类地址:172.16.0.0/12 20位地址块
C类地址:192.168.0.0/16 16位地址块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