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微博客,大家不累吗?

好久之前,当twitter的克隆者们如同雨后春笋通常冒出来的时候, 我说 :“若是你是一个博客,你会发现,如今发博客远比写博客累;若是你是一个微博客,你也会发现,如今发迷博远比写迷博累。”如今,随着众多的facebook克隆者们加入微博客的厮杀阵营,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写博客的思考成本与发布成本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小,为了让喊声响的更远,博客们不惜处处发布,到最后的结果是个人一个关键词订阅中出现雷同文章的数量越来越多,咱们都被淹没在本身制造的信息海洋里了……
      我始终以为,不论写博客抑或者是叨咕微博客,最重要的是交流,其次才是分享。没有交流的博客只能是写在日记本上的私人日记;没有交流的微博客只能是随手涂在草稿纸上的涂鸦。
      前些日子,我曾经在
Twitter 上愤青过2次: 其一 不在twitter上追星,若是某牛人只是在twitter上share他的阅读或者频繁的share其余的什么而没有丝毫的交互,坚定不去follow,咱不作那追星族”; 其二 Twitterfeed是一个给Twitter制做垃圾信息的重要源头,若是你真的爱惜使用你的Twitter,你是坚定不会用这个破玩意的”。
      不论是微博客仍是博客,若是博主不肯意与人“交互”,这样的博客你干吗去follow?相似
Twitterfeed类的服务截取文章的模式是“网址+标题+摘要+你分享的话”,发布到twitter里以后你发现压根就不能读,由于彻底没有注意断句,面对这样的分享你只能选择点前面的网址,可是,那个网址安全吗?谁也不知道…..在这点上,因为微博客存在字数限制,因此咱们不能奢望像在Google reader里分享文章那样快捷,因此,机械的分享作法必然是行不通的!
     其实,这里存在一个分享与交流的成本问题,若是你诚心的分享你认为值得分享的内容给你的读者,你不会以为手动输入一些你本身的分享话语这个成本有多高的!在产品设计上相似的有一个“登门槛理论”,利用逐渐递增门槛来提高用户体验。我确实没有看到那些个人twitter上follow的诚心分享的达人们谁不是本身手动输入分享内容的。
      在我转载这篇“同时迷博你的twitter、fancebook、豆瓣 的时候我大抵的想法是传播而不是分享,如今想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交流的传播只能让传播愈来愈近,不会传播的愈来愈远,由于没有人愿意听一个成天不跟人交流的人在那闲扯的,因此,交互仍是第一性的。后来,不断有朋友问我,有没有办法同步twitter到某些SNS上,我只问他们,大家累吗?像一个文字搬运工同样把你的那点不知道从那里搬来的文字从这里在搬到那里,你累吗?不少人在抱怨本身天天被淹没在信息海洋里,其实,有没有想过,这海洋里的海水有多少是咱们本身炮制出来的?
      说到这里,顺嘴说一说最近被众多不知道是否是PR的同窗PR了不少次的嘀咕。不知道为何,从他出来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不看好这种模式,不少人把彻底开放平台吹的神乎其神,窃觉得,彻底开放平台并不能真正的让嘀咕走向成功。另外,我以为不少人对嘀咕有一种误解和误用,看了一圈PR的文章,大抵都是在吹捧 嘀咕的同步功能 ,终于找一个能够同时在这么多微博客上嘶吼的工具了,之后只要是个微博客咱就能够插枝旗子了,那多拉风啊!(小声的我嘀咕一句:知道你是怎么被人肉到的吗?)
      我想嘀咕的策略绝对不是在于同步其余的微博客(这里的微博客包括SNS),若是是这样的话嘀咕充其量只能算上是给别人作嫁衣裳。嘀咕的亮点与前途应该在于他将微博客应用到其余的方面上,让微博客的来源与销路越来越普遍。
      记得马云的话: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话放在国内克隆twitter者身上依然有效
      好了,没事别嘀咕了,大声的来Twitter跟我唠嗑吧,fllow me @kentzhu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