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压力挡住梦想,80后一代正在绝望 |
当愈来愈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被迫接受几百元的月薪,辛苦劳累面对的是动辄上万元的商品房价格,而医疗、教育、住房福利对这一代人来讲,只是好久好久之前的传说。 当许多年长者仍在用略带轻慢的语气以“80后”概念定义整整一代人,他们可能忽略:“80后”中年龄最大的即将三十而立,其中一部分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强大生活的压力正在吞噬他们。 相对而言,这一代的成长是平稳而幸福的,独生子女、小皇帝,曾经是属于他们的称谓,而经济改革带给全社会的财富,使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再也不象祖辈和父辈那样坎坷,牛奶、面包、玩具和看不完的小儿书,使他们的生活看上去富足而充满但愿。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欣欣向荣景象显示他们彷佛没有理由对将来感到悲观。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这一代人的总体困境,正是中国社会集体沦落的现实。 大学扩招让愈来愈多的年轻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世界工厂和权贵经济的现实却不能给这一代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尽管各高校的统计资料上,就业率均在80%以上,但这一数字只能说明:人们对数字造假早已习觉得常见怪不怪,甚至以为不做假才是社会新闻。据笔者对几所高校(非重点)2007年就业状况所作的了解,真实就业率在20%如下,许多重点院校的就业率也只在30%左右。 也就是说,极可能每一年都有上百万的年轻人遭受“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一位担任大学辅导员的同窗对我说,在他曾经带过的学生中,最长的,有人毕业五年后仍未找到任何一份工做,成为彻头彻尾的“啃老族”。 不否定那些最优秀的毕业生仍然能够找到工做,并可得到发展所需的外部条件,尤为是那些城市出身的官员和富商家庭子女,其生活的精彩程度甚至超过历代。但这一代的总体困境是,与父辈相比,他们进入主流社会的机会大大减小。一九八九年以后,官本位意识的从新强化,权力对资源的极大垄断与掠夺,逐渐使机关、事业单位以外的就业者沦为“二等公民”,而机关单位的消肿压力和内部人化,使公务员梦变得如此昂贵,几百比一甚至几万比一的报考比率面前,被录取的幸运等同于×××中奖。 当愈来愈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被迫接受几百元的月薪,辛苦劳累面对的是动辄上万元的商品房价格,而医疗、教育、住房福利对这一代人来讲,只是好久好久之前的传说,或者是罪恶的资本主义的表现。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绩和“世界工厂”的落地是他们最终的屏障,也就是说,虽然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但他们能够做为体力劳动者进入工厂打工,因为多年经济发展的积累,世界工厂的厂房能够容纳愈来愈多的劳动者,但这意味着独生子女们要面对背井离乡、通涨压力下工资数额的长期停滞、社会治安的侵害等一系列问题,而一个中国特点的户籍问题,让大量漂泊在外的年轻人怀揣暂住证丧失归属感,终生茫然,甚至找不到本身。 童年的梦在现实面前破灭后,盗窃、抢劫、杀人等犯罪问题开始困扰80后以及他们的家人,翻开报纸的社会版,触目惊心的犯罪事件足以给出证实。 小吴是北京重点大学毕业生,一直游走在城市边缘,没有户口,没有档案,断断续续作些临时性工做,与一位在母校门口摆摊卖电话卡的同窗租住在一间没有窗户的小房子里,提及毕业时的情形,他唏嘘不已,“毕业酒应该是快乐的,但那天没有一点欢乐的气氛,80%的人没找到工做,这毕业酒还有什么喝头!没喝头仍是要喝,毕竟同学四年。喝便喝醉,喝醉了便哭,男生女生抱在一块儿哭,不象是告别,倒象是要走向人生的屠宰场。。。。。。” 农民的孩子更惨,找工做只是一种奢望。 比农村大学生更惨的是农民工。 老乡小卜比小高小一岁,做为农民工,他在这个城市里已经生活了7年,仍然身无分文,他跑了两个小时找到我只有一个目的——借钱,两百块。随便说了了个借钱的理由,一听就是假的,他不善于撒谎,并且我了解他,只为了填饱肚子。一年多以前,他从一家化工厂辞职时,工资是每个月800元,“实在作不下去了,车间粉尘太大,肺受不了”,不多有人能在那家工厂作到超过一年。辞职后,小卜跑过保险、拉过广告,却总一无所得,有次吃饭的钱都没了,恶从胆边生,假借×××的机会,偷走一部中年×××的手机,为避免×××起身追赶,连×××的衣服也一块儿偷走。又终日想着买×××,“迷翻一个狗日的大款。”对25岁的小卜来讲,只有童年是快乐的,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下面的话在我听来,却有着诗意的精练,“懂过后再也没有快乐过,总想回到童年放牛的时候,牛在河边吃草,我躺在草地上看蓝天白云。但无忧无虑的童年再也回不去了……” 这样的故事可以讲出不少,我遭遇的最使人无语的事:一位女大学毕业生公开声称“谁想包我就来吧,但他们却只想着嫖我”。也许个案不能说明什么,但当这样的个案无处不在时呢?招聘会上黑压压密不透风的人群说明什么? 当分肥已成权力者共识,权力的封闭性便成广泛自觉,对年轻一代来讲,父权与官权构成一道强大的墙壁,阻挡住他们的人生梦想,权力的颟顸一点点地吞噬下一代的空间,那个较为普遍参与瓜分牧草的父辈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留给他们的,是难以存立的沙漠。他们再也不是孩子,年轻的容貌背后,是他们毫不快乐的心,高居不下的自杀率可以说明问题。年轻一代的抑郁乃至绝望,其根源何在,也许尚未成为这一代共同思考的问题,但正如研究生小高那样,当现实与二十年的思想教育造成对立,一晚上间他们就会完全明白,谁对谁错,这个社会自己就不须要辨别对错。 一位久矣毕业的研究生说,咱们先学习伟大思想,后来学习道德,再后来学习法律,在后来学习人性,如今咱们完全找不到人性的底线在哪里了……. 活着,或者只是为了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