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的头部格式:html
1. Versiontcp
版本号,默认是4。测试
2. IHL(Internet Header Length)spa
就是IPv4头部长度。这个长度的单位是32bit,通常是5,那么头部的长度就是5x32bit=160bit。视频
3. DSCP(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ECN(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htm
原来这8字节是被定义成TOS(Type of Service),如今被RFC2474定义成Differentiated services(差别化服务)和ECN。blog
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各样的服务被提供,好比语音、视频、流音乐、网页、邮件等等。原来的TOS定义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须要,因此在1998年,IETF发布了RFC 2474,将原来的TOS替换成DSCP和ECN。ip
4. Total Lengthci
整个数据包的长度,含头部,单位为Byte。路由
5. Identification
数据包标识,用来区分相同的包,好比ping包。
6. Flags
bit 0 : 保留,老是0
bit 1 : Don’t Fragment, DF。表示不分片。当须要发送的数据大于最长数据包限制的时候,数据须要分片发送。若是这位置1,IP模块将不会对数据报进行分片。这种状况下,若是IP数据报长度超过MTU,IP模块将丢弃数据报并返回一个ICMP差错报文。
bit 2 : More Fragment,MF。表示更多分片,除了数据报的最后一个分片外,其余分片都要把它置1.
7. Fragment Offset
分片的位移。(2^13 – 1) x 8 = 65528 bytes, 也就是说,最大的IP数据报长度为65528+20=65548字节。
8. Time to Live, TTL
防止数据拥塞用的,有一个初始值,好比64,每通过一个路由器自动-1,到0的时候就被销毁。
9. Protocol
上层协议号,好比ICMP是1,TCP是6,UDP是17.
10. Header Checksum
头部CRC校验,详细能够看这里:http://en.wikipedia.org/wiki/IPv4_header_checksum
11. Source IP Address
源IP地址
12. Destination IP Address
目标IP地址
13. Options
可选,不经常使用,后面再详细分析。
抓包测试:
用tcpdump抓包, sudo tcpdump –ntx –i eth0 icmp
抓一下ping数据包,我这里ping一下本身的主机craftor.org
上面一个包是发送,下面的包是返回。
0x4 | 协议版本,v4 |
0x5 | 包头长度,5x32bit |
0x00 | 参照RFC2474,00是默认包类型 |
0x0054 | 包总长为0x54=84 |
0x59b0 | ID |
0x4000 | 不分片,不分包 |
0x40 | TTL=64 |
0x01 | ICMP协议,ping属于ICMP协议 |
0xbbbc | CheckSum |
0xc0a82c81 | SourceIP=192.168.44.129 |
0xc64a71c8 | DestinationIP=198.74.113.200 |
0x0800~0x3637 | Opt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