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每一个浏览器的 User-Agent 都有 Mozilla 字样?—— User-Agent混乱发展史

在解释 “为何每一个浏览器的 User-Agent 都有 Mozilla 字样?” 以前先贴一段目前常见的浏览器 User-Agent 。浏览器

Chrome|谷歌浏览器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OW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50.0.2661.87 Safari/537.36网络

Firefox|火狐浏览器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OW64; rv:46.0) Gecko/20100101 Firefox/46.0框架

Opera|欧朋浏览器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OW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50.0.2661.87 Safari/537.36 OPR/37.0.2178.32ide

Safari|苹果浏览器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OW64) AppleWebKit/534.57.2 (KHTML, like Gecko) Version/5.1.7 Safari/534.57.2性能

微软 Edge 浏览器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46.0.2486.0 Safari/537.36 Edge/13.10586网站

Internet Explorer 11 浏览器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OW64; Trident/7.0; rv:11.0) like Geckospa

IE11 ↓调试

 

IE11兼容模式 ↓blog

谷歌 ↓ 图片

火狐↓ 

 Edge ↓

从以上的浏览器 User-Agent 确实能够看去都带有 Mozilla ,那么为会这样呢?请往下看。

故事还得从头提及,最初的主角叫 NCSA Mosaic ,简称 Mosaic(马赛克),是 1992 年底位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简称 NCSA)开发,并于 1993 年发布的一款浏览器。它自称 “NCSA_Mosaic/2.0(Windows 3.1)”,Mosaic 能够同时展现文字和图片,今后浏览器变得有趣多了。

然而很快就出现了另外一个浏览器,这就是著名的 Mozilla ,中文名称摩斯拉。一说 Mozilla = Mosaic + Killer,意为 Mosaic 杀手,也有说法是 Mozilla = Mosaic & Godzilla,意为马赛克和哥斯拉,而 Mozilla 最初的吉祥物是只绿色大蜥蜴,后来更改成红色暴龙,跟哥斯拉长得同样。

但 Mosaic 对此很是不高兴,因而后来 Mozilla 改名为 Netscape ,也就是网景。Netscape 自称 “Mozilla/1.0(Win3.1)” ,事情开始变得更加有趣。网景支持框架(frame),因为你们的喜欢框架变得流行起来,可是 Mosaic 不支持框架,因而网站管理员探测 User-Agent ,对 Mozilla 浏览器发送含有框架的页面,对非 Mozilla 浏览器发送没有框架的页面。

后来网景拿微软寻开心,称微软的 Windows 是“没有调试过的硬件驱动程序”。微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此后微软开发了本身的浏览器,这就是 Internet Explorer ,并但愿它能够成为 Netscape Killer 。IE一样支持框架,但它不是 Mozilla ,因此它老是收不到含有框架的页面。微软很郁闷很快就沉不住气了,它不想等到全部的网站管理员都了解 Internet Explorer 而且给 Internet Explorer 发送含有框架的页面,它选择宣布IE是兼容 Mozilla ,而且模仿 Netscape 称 Internet Explorer 为 “Mozilla/1.22(compatible; MSIE 2.0; Windows 95)” ,因而 Internet Explorer 能够收到含有框架的页面了,全部微软的人都嗨皮了,可是网站管理员开始晕了。

由于微软将 Internet Explorer 和 Windows 捆绑销售,而且把 Internet Explorer 作得比 Netscape 更好,因而第一次浏览器血腥大战爆发了,结果是 Netscape 以失败退出历史舞台,微软更加嗨皮。但没想到 Netscape 竟然又以 Mozilla 的名义重生了(为何要用“又”,由于在成立 Netscape 以前就是 Mozilla ,意为 Mosaic 杀手,当时的创立网络浏览模式的 Mosaic 对此很是不高兴,因而后来 Mozilla 改名为 Netscape,如今又绕回来了。 ),而且开发了 Gecko ,此次它自称为 “Mozilla/5.0(Windows; U; Windows NT 5.0; en-US; rv:1.1) Gecko/20020826”。

Gecko 是一款渲染引擎而且很出色。Mozilla 后来变成了如今咱们熟知的 Firefox,并自称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sv-SE; rv:1.7.5) Gecko/20041108 Firefox/1.0”。Firefox 性能很出色,Gecko 也开始攻城略地,其余新的浏览器使用了它的代码,而且将它们本身称为 “Mozilla/5.0 (Macintosh; U; PPC Mac OS X Mach-O; en-US; rv:1.7.2) Gecko/20040825 Camino/0.8.1”,以及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de; rv:1.8.1.8) Gecko/20071008 SeaMonkey/1.0”,每个都将本身装做 Mozilla ,而它们全都使用 Gecko 。

Gecko 很出色,而 Internet Explorer 彻底跟不上它,所以 User-Agent 探测规则变了,使用 Gecko 的浏览器被发送了更好的代码,而其余浏览器则没有这种待遇。Linux 的追随者对此很难过,由于他们编写了 Konqueror ,它的引擎是 KHTML ,他们认为 KHTML 和 Gecko 同样出色,但却由于不是 Gecko 而得不到好的页面,因而 Konqueror 为获得更好的页面开始将本身假装成 “like Gecko”,并自称为 “Mozilla/5.0 (compatible; Konqueror/3.2; FreeBSD) (KHTML, like Gecko)”。自此 User-Agent 变得更加混乱。

这时更有 Opera 跳出来讲,“毫无疑问,咱们应该让用户来决定他们想让咱们假装成哪一个浏览器。” ,因而 Opera 干脆建立了菜单项让用户自主选择让Opera 浏览器变成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 en) Opera 9.51” ,或者 “Mozilla/5.0 (Windows NT 6.0; U; en; rv:1.8.1) Gecko/20061208 Firefox/2.0.0 Opera 9.51” , 或者 “Opera/9.51 (Windows NT 5.1; U; en)” 。

后来苹果开发了 Safari 浏览器,并使用 KHTML 做为渲染引擎,但苹果加入了许多新的特性,因而苹果从 KHTML 另辟分支称之为 WebKit ,但它又不想抛弃那些为 KHTML 编写的页面,因而 Safari 自称为 “Mozilla/5.0 (Macintosh; U; PPC Mac OS X; de-de) AppleWebKit/85.7 (KHTML, like Gecko) Safari/85.5”,增长了 AppleWebKit/… 字段,这进一步加重了 User-Agent 的混乱局面。

由于微软十分忌惮 Firefox ,因而 Internet Explorer 重装上阵,此次它自称为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8.0; Windows NT 6.0) ”,而且渲染效果一样出色,可是须要网站管理员的指令它这么作才行。

再后来,谷歌开发了 Chrome 浏览器,Chrome 使用 Webkit 做为渲染引擎,和 Safari 以前同样,它想要那些为 Safari 编写的页面,因而它假装成了 Safari 。因而 Chrome 使用 WebKit ,并将本身假装成 Safari,WebKit 假装成 KHTML ,KHTML 假装成 Gecko ,最后全部的浏览器都假装成了 Mozilla ,这就是为何全部的浏览器 User-Agent 里都有 Mozilla 。Chrome 自称为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en-US) AppleWebKit/525.13 (KHTML, like Gecko) Chrome/0.2.149.27 Safari/525.13”。

由于以上这段历史,如今的 User-Agent 字符串变得一团糟,几乎根本没法彰显它最初的意义。追根溯源,微软能够说是这一切的始做俑者,但后来每个人都在试图假扮别人,最终把 User-Agent 搞得混乱不堪。

一句话结论:由于网站开发者可能会由于你是某浏览器(这里是 Mozilla),因此输出一些特殊功能的程序代码(这里指好的特殊功能),因此当其它浏览器也支持这种好功能时,就试图去模仿 Mozilla 浏览器让网站输出跟 Mozilla 同样的内容,而不是输出被阉割功能的程序代码。你们都为了让网站输出最好的内容,都试图伪装本身是 Mozilla 一个已经不存在的浏览器……

  

各大浏览器诞生年表
浏览器 发布时间 所属公司
Mosaic 1993年1月23日 NCSA
Netscape 1994年12月 Mozilla
Opera 1995年4月 Opera Software ASA
Internet Explorer 1995年8月16日 Microsoft
Kongqueror 1996年10月14日 Kongqueror
Safari 2003年1月7日 Apple
Firefox 2004年11月8日 Mozilla
Chrome 2008年9月2日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