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中场和华为鸿蒙的机会

做者 | 衣公子php

来源 | 衣公子的剑(ID:yigongzidejian)编程

物联网发展历程后端

80年代,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几个学生把宿舍门口的可乐售卖机连上了网。宿舍里一片欢腾,由于今后之后同窗们即可以远程查看售卖机有没有可乐、可乐够不够冰,再跑下楼买可乐,不再会白跑一趟。这是同窗们向快乐肥宅生活迈出的一小步,倒是人类的一大步——物联网的雏形诞生了。安全

1999年,也是里程碑,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深圳提出著名的维纳斯计划(Venus),要用机顶盒把电视和电脑链接起来。这算得上中国最先的物联网尝试。不过这项由联想柳传志、海尔张瑞敏等中国大佬站台的大项目,在花去微软数亿美金以后,胎死腹中。服务器

2008年,又一个是里程碑,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召开。此次团结的胜利的大会正式宣布,连上互联网的设备数量已经超过了全球人口总数。 网络

但是。,几十年内过去了,人们期待的物联网大潮并无汹涌而至,明星产品寥寥无几。难怪有人说,物联网,雷声大雨点小。架构

现在衣公子能够用手机APP关灯,也能够用另外一个APP启动扫地机器人,这很新奇。可是也很遗憾,所谓物联网,带给个人极致体验也就到此为止。分布式

物联网正陷在瓶颈里,缘由何在呢? ide

最大的缘由是——生态的碎片化。性能

目前,物联网产业中,说得上名字的生态就有20多家。每一个厂家都有本身的APP,而这散落在手机里的20多个APP彼此断裂,并不联通。 

在物联网概念的经典场景中:我下班回家,电灯、空调、热水器自动打开并自动调试。但是,如今连这个最基本的场景都作不到。缘由在于生态不一样,智能电灯、空调、热水器分别属于不一样厂家,由不一样的APP控制,互相不能联通,各自为政。 

物联网产业要突破,须要跨越最大的阻碍在于:实现跨终端的体验。更进一步地说,是无缝的跨终端体验。

因为一些特殊的背景,你们对于华为鸿蒙(HarmonyOS)有至关大的误解。其实,HarmonyOS,诞生在物联网背景下,华为的初衷是想作好物联网的生态。 

如今,物联网(IoT)产业已经到了中场,行业从摸爬滚打里总结出一个教训,原来造一个灯泡、插头很简单(毕竟中国但是世界工厂),可是,难的是后端——打造一个统一的、全场景的操做系统和生态。

 

时代须要一个新的操做系统

物联网大概是对软硬件形态要求最高的产业。硬件自动化、数字化升级、工业管理软件优化、操做系统迭代……要推进物联网产业产生颠覆性的变革,以上几项缺一不可。

继我的电脑、智能手机以后,物联网设备已是消费电子产品的兵家必争之地。可是和上两代产品比,物联网设备有着鲜明的特殊性。

在硬件形态上,物联网设备差别显著,大到如电视、空调,小到如门锁、插头。受体积和成本制约,每同样设备能够部署的硬件能力很不同。好比说,部分设备压根没有屏幕,那用户该怎么操做联网才方便呢?这须要好的设计。

好比,智能门锁,既要保证链接,又要有适当的边缘计算能力(利用摄像头和传感器作一点分析),同时还不能太费电(若是连门锁都要插电源,体验就太差了)。链接、性能、耗电怎么兼顾怎么平衡,是对新一代操做系统的考验。 

在安全方案上,物联网设备也有彻底不一样的需求。智能手机使用高频,设置密码、指纹/面部解锁已经很成熟,可是物联网设备大部分都很低频。好比家庭摄像头、智能开关等,用户设置好了每每就再也不动,只设置初始密码甚至索性不设密码。 

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安全绝对是个大考验。而物联网设备散落各地,管理松散,所以被专业黑客称做“肉鸡”。2016年美国的Mirai病毒仅凭借“password”“12345678”等60个通用密码,就把物联网设备撸了一遍,攻陷了其中的一大批,再利用简单粗暴的DDoS攻击,把网络服务器搞瘫了。为此,Twitter、亚马逊、纽约时报等大网站瘫痪了数个小时。 

总而言之,链接、性能、耗电、安全这些新需求,必然要求物联网设备须要量身定作的新方案。 

时代须要一个新的操做系统。

 

鸿蒙有什么不同的东西

马切伊·克兰兹在《物联网时代》里直言,没有无缝的互操做性和技术集成,物联网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鸿蒙(HarmonyOS)是专为物联网打造的,面向全场景的操做系统。可是,我依旧忍不住好奇,市面上已经存在20多种物联网生态系统了,为何华为还要作HarmonyOS?或者说,相较于这20多种操做系统,华为HarmonyOS能给行业带来哪些不同的东西? 

答案是分布式技术。相较于另外20多种生态,分布式技术是HarmonyOS独有的,背后是华为在通讯和科技行业的积累,和对于行业痛点的洞察。 

物联网(IoT)在技术层面有两大趋势,第一是链接,拆掉设备之间的壁垒,用一个APP链接全部设备。只有打通设备,互相连通,才能融合出丰富的IoT场景。 

听上去不难,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由于各类缘由,各品牌的终端都有不一样的通讯协议,要把你们连通起来,不只要说服各品牌厂家加入,并且要有足够的技术支持,最大程度减小开发者的工做量。

华为鸿蒙(HarmonyOS)支持多种协议混合适配不一样业务场景,用100多种品类的控制组件,向开发者提供最丰富的链接方式。因为华为作了30多年通讯,连通原本就是强项,这点是意料之中。

 用“1+8+N”来总结华为的战略,就显得很直观。

1:手机是一个核心入口;

8:PC、平板、智慧大屏、车机、耳机、音箱、手表、眼镜这八个大小屏入口;

N:摄像头、路由器、冰箱、空调等N种泛物联网设备。

IoT的第二大趋势,是提高设备能力。行业已经充分达成共识的是,将来全部电器都是智能化的。相较于单独提IoT,如今行业更看重AI+IoT。说到这里,AI能力就是一个难题。囿于设备的硬件形态和制形成本,过分部署会大大增长设备的成本。

更通俗地说,为了实现AI+IoT,最理想的状态是,每样设备都配上屏幕、摄像头、AI芯片等,可是这样一来,会大大推高制形成本和售价,显然不合理。那么,该怎么办呢? 

华为鸿蒙(HarmonyOS)的分布式技术,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

用技术的语言来讲,HarmonyOS把各终端硬件的能力虚拟成可共享的能力资源池,让应用经过系统调用其所需的硬件能力。在这个架构下,硬件能力,相似活字印刷术中的一个个单字字模,能够被无限次重复使用。简单来讲,各终端实现了硬件互助,资源共享;应用拥有了调用远程终端的能力(像调用本地终端同样方便);而用户收获一个多设备组成的超级终端。 

好的技术既有智慧又有温度。奈何,技术的语言太拗口,因此我想用通俗的例子帮你们理解这门分布式技术。 

好比,当衣公子用手机和朋友视频通话,能够把朋友的图像投影到电视上(这就是凭借分布式软总线技术,调用了电视屏幕的硬件能力)。再好比,都知道华为手机的相机功能出名的好,当使用笔记本电脑的过程当中须要用摄像头时,我若是嫌弃笔记本自带的摄像头不够高清或者移动不便,就能够直接调用手机摄像头。

这两个例子是用户最容易感知的,其实,分布式技术更广阔舞台在用户感知的底层,相对不易察觉。

AI+IoT的行业方向,对物联网设备的边缘计算提出新的要求。可是,每样设备都配置一块AI芯片,会大大推高设备售价,显然不可取。而在华为鸿蒙系统的解决方案中,分布式软总线技术,能够把IoT设备的数据链接到手机的AI芯片作计算,既高效又省钱。

只能用手机关灯,显然,这样的物联网体验还很低级。当每一个设备被打通,硬件能力获得加强,我能够实现这样的场景:我在床上看书,看着看着睡着了,手环察觉到个人状态,经过对心跳、血压和体温的计算判断我睡着了,因而空调自动调整温度,电灯自动缓缓关闭。 

你看,这样的体验,是否是明显比“只能用手机关灯”更高级了~ 

一个好的物联网操做系统,既能够实现设备无缝链接,又能够加强硬件能力,这就为创新扫清了障碍。有一个好的基础设施,接下来必定是各类脑洞大开,衍生出的场景必定比我能想到的例子丰富不少。

漫漫征途

不得不泼冷水的是,打造一个操做系统生态,注定是一场艰苦又漫长的征途。 

尤为是,华为正在另辟赛道,HarmonyOS可不是在现有iOS/安卓的体系中修修补补,而是面向全场景的下一代操做系统,这件事注定要和时间作朋友,伴随整个物联网行业同步成长。 

即使今天金光闪闪的iOS,也花去了苹果公司20多年光阴。当年,尽管首先应用图形界面(GUI)占了先机,苹果PC操做系统仍是在和微软Windows的竞争中惨败,乔布斯被赶出苹果,蛰伏十多年后,又戏剧性地带着NeXT OS以被苹果收购的方式回归。重作的Mac OS稳扎稳打,直到等来智能手机的东风,凭借iPhone和iOS的协同,才终于把老对手微软拉下了马。这当中起起伏伏,大业无数次濒临折戟,苹果好几回感受坚持不下去差点把本身卖了。 

中国企业造操做系统更是不乏尝试。PC时代有过功亏一篑的红旗,智能手机时代也有欲言又止的YunOS。没有例外,都失败了。

这当中有内因,好比红旗对不少现存软件不兼容,致使生态孕育不出来;也有外因,好比当年YunOS准备和宏碁发布智能手机,宏碁在发布会前临时收到Google的阻挠,最终以宏碁退却黯淡收尾。

好好回顾一下苹果的跌宕起伏,再反思一番中国企业的失败,如何在操做系统上杀出重围,至少有如下两个经验。

第一,硬件迭代是机会。iOS生态最重要的一步棋是苹果公司抓住了智能手机的机会,iPhone和iOS发挥出协同效应,一样,今天的物联网是一个不能错失的机会。 

第二,不要为了造系统因此造系统,而要倾听时代的需求,解决行业的痛点,从而天然而然衍生出生态。显而易见,当下物联网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是由于HarmonyOS和分布式技术击中了行业的痛点,是由于华为在面对真实的需求,因此才应该坚持下去。 

何况,放眼全球,中国IoT产业正面临着最好的机会。中国供应链制造了全世70%-80%的智能模块,造成了很是完整的产业链。5G部署领先,wifi6成熟商用,伴随基础设施的成熟,物联网行业的剧变点已经愈来愈近。 

在硬件和软件之间,中国产业界一贯“重硬轻软“。毕竟,硬件更容易被消费者感知,加一个摄像头、上一个大屏幕,用户一眼就看到了,发布会和营销都好找噱头。可是,软件,尤为是基础软件的革新,用户感知有很大很大的滞后性。所以,企业对于基础软件的投资,经常不被理解,甚至引来冷嘲热讽,这背后,是中国产业界广泛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 

从华为的历史来看,它是一家十分耐得住寂寞的公司。往远了说,80年代创业之初代理交换机就很赚钱,任正非却恰恰要赌上一切搞如此高风险的自主研发;往近了说,当年海思何曾被被看好过,最初几代产品也是在你个人嘲笑中成长,最终十年磨一剑,终成大器。 

外部形势很复杂,你们有目共睹。可是在我看来,华为只须要按照本身的节奏来,对外团结生态群策群力,对内认定目标稳扎稳打。 

《周易》里说,不急而速。

“鸿蒙”二字取自中国古代传说,指的是太元之初,万物混沌。只要稳扎稳打,相信终有开天辟地的那一天。

更多精彩推荐
☞达摩院NLP团队斩获六项世界冠军背后,让AI没有难懂的语言
☞阿里内部不显示 P 序列职级,“高 P”光环成过去式?网友:这下能够装大佬了
☞杨强教授领衔力做,《迁移学习》最新出炉,解决AI“最后一千米”问题 | 赠书
☞你不知道的18个Python高效编程技巧
☞Kubernetes 并不是灵丹妙药...
☞科普 | ETH2 Staking 指南 :客户端多样性为什么如此重要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