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IO 方式有不少种,基于不一样的 IO 抽象模型和交互方式,能够进行简单区分。java
传统的 java.io 包,它基于流模型实现,提供了咱们最熟知的一些 IO 功能,好比 File 抽象、输入输出流等。交互方式是同步、阻塞的方式,也就是说,在读取输入流或者写入输出流时,在读、写动做完成以前,线程会一直阻塞在那里,它们之间的调用是可靠的线性顺序。java.io 包的好处是代码比较简单、直观,缺点则是 IO 效率和扩展性存在局限性,容易成为应用性能的瓶颈。不少时候,人们也把 java.net 下面提供的部分网络 API,好比 Socket、ServerSocket、HttpURLConnection 也归类到同步阻塞 IO 类库,由于网络通讯一样是 IO 行为。网络
JDK 1.4 中引入了 NIO 框架(java.nio 包),提供了 Channel、Selector、Buffer 等新的抽象,能够构建多路复用的、同步非阻塞 IO 程序,同时提供了更接近操做系统底层的高性能数据操做方式。框架
在 Java 7 中,NIO 有了进一步的改进,也就是 NIO 2,引入了异步非阻塞 IO 方式,也有不少人叫它 AIO(Asynchronous IO)。异步 IO 操做基于事件和回调机制,能够简单理解为,应用操做直接返回,而不会阻塞在那里,当后台处理完成,操做系统会通知相应线程进行后续工做。异步
从传统 IO(BIO) 到 NIO、NIO 2(AIO),其中有不少地方能够扩展开来,考察点涉及方方面面,好比:性能
基础 API 功能与设计, InputStream/OutputStream 和 Reader/Writer 的关系和区别。spa
NIO、NIO 2 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
给定场景,分别用不一样模型实现,分析 BIO、NIO 等模式的设计和实现原理。.net
NIO 提供的高性能数据操做方式是基于什么原理,如何使用?线程
或者,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你以为 NIO 自身实现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改进的想法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