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新浪援引北京晚报的报道:html
各种执业资格考试带出的试题“市场”,加上境外机构对我国政治、军事、科技活动的窥探,使得近年来的泄密类渎职案件呈高发态势。记者昨日从西城检察院的 一份调研中发现,科研人员和单位已成为主要泄密源。2008年至2010年,西城检察院共立案侦查渎职犯罪案件13件,泄密案件7件。其中,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5件,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案2件。安全
一张试卷获利百万网络
在西城检察院办理的李某、杨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中,湖北省某市人事局一名干部与人合谋,利用提取国家一级建造师考试试卷的职务便利,私拆试卷
复印后卖给不法分子龙某,从中获利100万元。随后,龙某又将考题卖给李某、杨某。李、杨二人以函授教学的形式将考题卖给下属分校,并经过开设辅导班将考
题泄露给考生,从中获利20余万元。最终,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ide
有需求,就有市场。一些考生为了我的的发展投机取巧,想方设法接近出题人,四处打探考题,一些不法分子见有利可图,开始不择手段。尤为是一些考
前辅导班,以高经过率为诱饵招揽学员,买题、窃题,而后转手高价卖题,从中牟取非法利益。据检察官介绍,各种考试试题已经成为了主要泄密内容。工具
科研人员大意泄密学习
在一块儿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案中,犯罪嫌疑人董某是中科院某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他屡次违反保密规定,在我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并链接互联网,结果被境外间谍情报机构植入特种***后受到远程控制,对方从该计算机内窃取文件资料3161份,其中机密级国家秘密8份,秘密级国家秘密15份。htm
检察官表示,境外间谍组织、情报机构大多利用网络***窃取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手段愈来愈工具化和智能化,***利用网络进行窃密的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形成大量信息泄露、丢失,对国家党政机关和军队的一些重要部门以及涉密单位的信息安全威胁巨大。事件
泄密形成考试停考开发
检察官发现,在这些泄密案中,涉案人员每每都签定了保密协议,相关保密法学习和保密培训教育也是有记录可查。仍然发生泄密的根本缘由就是思想上的放松懈怠、侥幸心理以及保密工做疏忽。get
被告人孟某所在单位负责每一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试题开发、组卷和审卷工做。2003年,孟某因工做关系结识了某医学院教授王某某,王某某以给孟某之妻在论文发表、业务进修等方面提供便利为由,请求孟某向其提供执业医师考题。孟某分别在2005年、2006年、2007年医学考试前夕,从单位的涉密计算机中将当年考题整理出标准答案并用U盘复制后交给某医学院教授王某某,后者再以考前辅导的形式将试题泄露给考生,形成重大泄密事件。致使原定于2007年9月进行的医学考试停考,给国家形成70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和重大政治影响。
事实上,孟某与王某某并无金钱上的交易,孟某这样作除有利益上的交换外,也是为了显示本身有能力、能办事。直至王某某被抓时,他尚未意识到本身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本报记者 孙莹 通信员 马鲁原 刘珣
【参考】
【数据安全案例】案例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