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6 日志:转正!

在这里树上一个里程碑吧!
为了树这块碑,我已经整整努力了6年。
3月10日入职,开始试用期,转正的日子应该是6月9日。七、八、9三天放假,因此今天是转正的日子。前天跟领导one-on-one的时候问起这个事情,领导说没什么问题。不过,领导认为转正没什么,ca面试比较严,试用期通常都过。但老实讲,这三个月的试用期对于我来讲过的并不那么舒坦,主要有这么几个缘由吧:
  1. 毕竟之前不是专业搞开发的,技术可能是小型代码及不成形项目中得来的,面对工业级的代码,上手的确很困难。我想,我是极幸运的,要不是有Anstinus帮我、Mathrew带我、把Yan这么好的搭档安排给我、Edward及时沟通、Mike同窗的鼓励,我很难经过试用期。
  2. 之前从事培训,理论强于实践,如今真要把这些知识用到代码里,才发现工业代码和书上写的、本身讲的、脑子里虚构出来的“阳春白雪”有很是大的差距。给人很强的失落感。不过,领导说了,虽然代码看上去不那么漂亮,但在他看,也是远高于平均水平的。
  3. 没有外企背景。体如今两个地方,一个是不太知道应该怎么与外企的员工相处。虽然作vendor的时候也在很多外企呆过,但毕竟是vendor,人家FTE一来不把你当回事,二来不是人家公司的人、不少相处方式是不同的。另外一个是英语的问题,还好,ca会有不少英语培训,今年的development goal里也有英语一项。这三个月下来,对一个单词有了很是深入的认识,那就是“straightforward”,它不可是外企沟通的要诀,也是作人作事的态度。过去经理常提到的“对事不对人”也是派生自此。也正是这个straightforward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勇于面对本身是解决不少麻烦的最简单途径——不少时候咱们就是不敢面对本身、想把“本身”绕过去,结果把不少事情绕的很是复杂。
6月6日,一不当心就到来了。
6月6日,就这样悄悄地到来了。
为何说它是一个里程碑呢?由于,在我心中,过了这块碑以后,我才是一个真正的IT从业人员。我是一个对本身比较苛刻的人,很难接受本身。我一直不认为本身是一名真正的IT人员,就由于本身是非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来从事的行业也都不是纯正的计算机行业工做。如今,我能够坦然地对本身说一句:你已是一名真正的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了——之后要更努力。
树起一块里程碑的时候,更应该感谢那些在路上帮助个人人们——
感谢个人父母,赐予我生命、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十几年来未曾改变的方向,
感谢个人小学,能让我在三年级的时候就知道还有BASIC语言这东西,
感谢我初中的好兄弟,刘扬(不知道他如今过的好很差)和他的父亲刘晓林叔叔,正式学习DOS仍是叔叔教的,
感谢我高中的计算机老师,让我有机会知道有PASCAL这门语言,
感谢高中的好兄弟,张博——好兄弟,什么都不说了!
感谢大学的好兄弟谢志威、王旭、苏锟、小禄、小马……没有和计算机协会一块儿玩儿计算机的日子,我不可能积累那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从打字、打CS到VB、PS、FW到Flash,
感谢王顶、简经理、刘勇、小罗、玉华姐、陈煜、老韩、景正等全部佳诚的兄弟们,没有大家的培训、接纳和帮助,我不可能一毕业就由非计算机专业进入IT行业、并积累培训和管理方面的经验,
再次感谢个人初中、田主任、小军……在母校的三年教学职业生涯让我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授课技能,
感谢陈家宏大哥,我出道的第一个项目是你给的、第一桶金是你帮我挣的
感谢姜哥,若是不是你带我来北京谈项目,我不会萌生来北京发展的念头,
感谢中软的孙总和新东方IT的庄严、王婷等好兄弟,在这里工做的时间,使我积累了可以迈进北京的勇气
感谢奇奇!来北京面试的时候,正当我战战兢兢怕迷路的时候,是你帮我找到住的地方,
感谢陆新经理,是您在博彦的时候把我招到北京来并在这两年多内一直调教我、给我机会学习和积累技术、见世面、学习管理,没有您的帮助,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感谢海舰,你是我最佩服的领导,我佩服你的管理技术、用人技巧和为人处世之道,更忘不了的是,做为个人领导,你数次将我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
感谢乐连同窗,是你带我作的第一个微软的项目,你的细致与耐心我会永远记得
感谢微软的yuxi、deren、zili等同事,在我作vendor的时候给予不少照顾,也跟大家学到不少东西
感谢康迪,感谢你默默的支持!
感谢那个曾经深深伤害个人女孩和梦洁,不经历那场磨难,我永远生活在梦里
感谢陈萱,必定程度上,你救赎了个人灵魂
感谢鞠梁、舜贤、挺挺、淑敏、小猫……全部在博彦和不在博彦的好朋友,与大家一块儿工做时光,何时回忆起来,何时感受都是那么美好和灿烂
感谢Google的Tina女士、Jiakai等朋友,是大家让我有了更高的目标
感谢Adobe的Ning先生和John,那是我第一次独立带项目,虽然完成的不是很好,但积累了不少经验
感谢博文视点出版社的朋友们,是大家给我机会让我接触技术翻译的工做,我欠大家一本书,等我英语到了上乘的水平,必定还给大家一本优秀的译做
感谢世纪书缘的朋友们,是大家给我特别的优惠,能让我用很低的折扣拿书,这对个人学习很是重要
感谢百度的明海大哥、鲁维等兄弟、lili和zhuqi等姐妹,在百度带外包团队时炼狱般的磨练,真正使我成熟了起来,
感谢BIOS团队的兄弟们!但愿大家都发展的比我好!
感谢ca的领导,刘海,谢谢你冒那么大的风险、承担那么大的压力把我招进来并付出巨大的耐心
感谢Anstinus、Yan、Mike、Edward、Ma Guo、Mathrew、Allen、Chengsong、ZhangXing、Yao Lei、Jin Bao、Yongmao、Sunjie,我想说——我爱这个团队!在我经过试用期这段时间,大家每一个人都给了我巨大的帮助,谢谢!
感谢CTCU的兄弟们,没有大家给我机会,我不可能把本身的才能展示出来、为你们服务。
惟有真诚的感谢,才对得起本身的成绩、对得起这块里程碑。没有这些人的帮助,我将一事无成。
我深知,我写出来的应该感谢的人,还不到帮助过个人人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有不少帮助过个人人,我并无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没有说起大家,并不是在下不感恩,还请多多原谅。我衷心地祝福每一位帮助过个人人一辈子健康、平安、幸福!
原来,当多年的积累换来一点点成功时,它的到来居然是这样的平静、安详……
放在最后感谢的,是CSDN的编程和朋友们,没有大家提供的平台,我不可让个人朋友们知道个人感激之情。祝大家工做顺利。
================================================
顺便写几个小感悟吧:
1. 今天和Anstinus一块儿吃饭的时候,他问我让我用他写的基类改写我写的程序,会不会感受他很强势。嗯,一开始还真是感受有点不舒服、有些不情愿,但还真没往“强势”这个词上去想。为何呢?由于人家写的基类与原有代码风格一致、便于维护(往后维护成本低),通用,效率上也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那为何不用呢?这彻底是在作事,跟“强势”和“顺从”不要紧。并且做为下游程序员,应该努力尝试换到上游程序员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若是想不明白,能够去问。Anstinus这点作的就很是好、很耐心,你问他什么,他都告诉你,调试代码也会很是仔细,因此说,耐心很是重要。
2. 说到换位思考,随着本身的这种行为愈来愈多,也就愈来愈能找到一些阻碍换位思考的核心问题。昨天有机会本身当了把上游程序员,写基类给Yan用。结果Yan用起来并非那么顺手。这就引起了我两个感悟:第一,本身看着有道理、本身感受好用的东西,别人未必能理解、能接受——这个时候与其让别人follow不如本身改过;第二,看她犯一些“低级”错误的时候内心那个着急啊,忽然想到——两我的作同一件事情,有时候哪怕只是偏一个很小的角度,那也会看到彻底不一样的场景、形成理解上的很大偏差,因此,换位思考这个东西绝对不是只有到了解决对立和冲突的时候才用的——而是时时刻刻都要用!本身作事情也是这样,不要有意无心制造这样有可能让人误会的“小角度”,由于这时候别人在思想上很难预料到。Streaghtforward很是重要就在于此。
3.不管是Anstinus和本身,担忧在下游程序员面前会表现出“强势”,一方面是因为技术和经验方面的缘由(但这经常被误解为品格、资历和信任度方面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我认为是组织约束不健全的表现——团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评判(或者说大部分时候来评判)一段代码或者一个基类的优劣,那就只能凭经验、凭技术、凭感受来作事了。任何人在没有条文或者平分秋色的对手来约束的时候,都只能依靠自律活着,但自律这个东西对我的修为和时间都是一个考验,不能把团队的成功创建在这么高的要求上。人,是不能离开环境的,环境是很是重要的诱导因素,每一个领导和员工都要意识到、重视起来。
4. 为何花了6年才成为一个真正的程序员(实际上还欠缺不少深层次理论)?缘由很简单,小时候很差好学习,没有走上速度最快的正路。绕小径达到目标,看到不少别样的风景、积累了不少不同的经验,这的确是我的的收获,但这些收获也负面效应也不能忽视。并且,最重要的是浪费了不少时间,这是永远也追不回来的。因此,若是有比我年轻的朋友看到这篇文章的话,我要说的一句话是——小时候很差好学习,长大早晚要为这种行为埋单。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