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虚拟化市场愈来愈热,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云计算解决方案五花八门,各说各话,可是有一点彷佛正在成为共识,那就是“云的构建应该以虚拟化为基础”。
有必要仔细分析一下这块市场了,认清方向再大步向前。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商场上到底有没有蓝海,当年VMWare开拓x86虚拟化市场时,并无多少人认同,大多数人对将x86应用于关键系统还心存怀疑呢,更不要说虚拟化了,硬件资源的处理能力也十分有限,可挖掘的潜力不大。我在2000年时参加微软的培训,在个人Thinkpad(只有512M内存)上曾经使用VMWare Workstation虚拟过三台机器,分别做为AD,Server1,Server2,用来测试Windows 2000上的SQL与Exchange集群,资源有限的状况下,那种体验真是痛苦,我没法想像把虚拟化技术应用于生产环境会是什么样子。
一直到了2003年,MS收购了Connectix的虚拟化产品,我才意识到x86虚拟化看来是要火了,因而我开始关注虚拟化市场,开始关注除vmware workstation之外的其它虚拟化产品。固然,真正使用过并比较了解的,仍是Microsoft和VMWare的产品。
到了今天,虚拟化市场可谓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无数的厂商都开始对这一领域产生兴趣,包括并不限于:VMWare,Citrix,Platform,Microsoft,Novell,Marathon,Redhat,Oracle,Parallels。VMWare这个老大当得也不容易,周围一群狼都在紧盯这块市场,不断收购或研发新的产品,创造商业机会,抢占市场份额。
用户对虚拟化的认知也愈来愈清晰,不只仅知足于服务器整合,省电省空间,而是但愿虚拟化产品可以带来更大的价值,到底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用户须要的好产品?
对于很差的产品,咱们很容易指出它们的毛病,要描述一款好的产品,却不容易,每一个人所关注的点都会不一样,下面我将讨论五个主要的点。
1,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地基最重要
我在和用户交流虚拟化解决方案时,被说起最多的就是虚拟化是否可靠,用户以为作虚拟化就比如把多个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跟数据中心大集中有点类似,好处显而易见,风险也会增长。这是事实,因此,虚拟化产品的可靠性很关键,而虚拟化产品的可靠性高低,则决定于Hypervisor,它就是那个篮子。产品的Hypervisor越简练,开销就越小,可靠性与性能也就越高。简化的Hypervisor也就意味着更少的补丁,产品更新和安全漏洞。当年Linux系统倍受推崇的主要缘由之一就是它的精简内核。
在这一方面,VMWare作得很出色,最新版本的Hypervisor采用的是非通用OS,
只有70M大小,而Citrix与Microsoft的Hypervisor则是基于Linux和Windows的,体积要达到2-10G。Citrix与Microsoft也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问题,正在不断努力精简本身的Hypervisor,Microsoft也推出了基于Server Core的Hyper-V R2,但Server Core仍然是基于W2K8的,没法作到较大程度上的精简。
固然了,采用专用的OS意味着VMWare要与硬件厂商一块儿解决硬件驱动的问题,VMWare靠市场地位吸引硬件厂商与之合做,共同开发为虚拟化环境而优化的驱动程序,这一努力是值得的,这些通过优化的驱动使得运行在Hypervisor上的虚拟机的性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没有通过优化的通用驱动程序,此时则成为了系统的瓶颈。通用驱动程序也对Hypervisor的稳定性构成了威胁,根据Microsoft的统计,Windows崩溃事件中,只有5%是Windows代码缺陷形成的,绝大部分事件都与硬件驱动程序相关。
说明:来自专业测评机构Taneja Group的测评报告,一样的硬件条件下,ESX 4能支撑的虚拟机数量是对比产品的一倍。
2,用户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方案的完备性很关键
用户实施虚拟化的目的各不相同,Hypervisor只是一个基础,要知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还须要与之配套的相关产品来提供方案的完备性,整个方案必须是高度可用的,高度安全的,高度可扩展的。必须可以知足用户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的须要。云计算是IT建设的方向,如今的虚拟化产品可可以支持用户平滑过渡到云计算环境,若是方案之中缺乏相应的部分,就不能保证用户中长期的投资利益。
VMWare的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最初的目标就是帮助用户“一变多”,随着虚拟化技术愈来愈普遍的应用,ESX服务器的管理难度增长了,用户对虚拟化环境的可靠性,可维护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VMWare又提出了“多变一”的解决方案,从VI3开始,ESX的集中管理功能获得了极大的加强,vCenter成为了整个虚拟基础架构的司令部,由于有了司令部,各个独立的ESX主机能够协同工做,提供许多强大的功能特性,如VMotion,Storage VMotion,热添加和网卡绑定等功能增强了扩展性,可用性,简化了存储管理,消除了计划内停机;DRS与DPM使虚拟化平台更智能,更灵活,更节能;HA与FT则减小或消除了计划外停机所形成的业务中断;SRM则经过多站点协做来提供容灾解决方案,再加上vShield安全解决方案,View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Thinapp应用虚拟化解决方案,vCloud云计算架构解决方案,vFabric云计算平台解决方案,VMWare已经能够全面知足用户在虚拟化和云计算方面的各类需求。微软则眼睁睁地看着昔日的小弟弟成长为强大的竞争对手。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虚拟化是工具
虚拟化的ROI怎么样?它能下降TCO吗?这是公司管理层最关心的问题。要搞清楚虚拟化的价值,咱们要搞清楚IT成本的构成,IT的成本分布一样知足28法则,20%的成本是采购成本,80%的成本是维护成本。在中国,后者的比例可能低一些,由于人力成本,服务成本相对较低,可是维护成本仍然是IT建设的主要成本,虚拟化能够有效下降IT系统的维护成本,由于它能够显著下降系统维护的复杂性,提升IT部门响应速度,提升公司业务的敏捷度。是否简便易用,则是衡量虚拟化方案的第三个关键指标,若是这个工具自己就很复杂,难于掌握,又怎么敢期望它来帮你简化管理呢?
VMWare的整套虚拟化解决方案提供了业界最全面的功能,但实际上只须要两个管理控制台,一个用于管理服务器虚拟化的vCenter,一个用于管理桌面及应用虚拟化的Connection Server,管理控制台自己具备很好的扩展性,能够经过安装插件的方式来增长管理功能,对于用户而言,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以内掌握这些产品的使用。
4,长江不择细流,泰山不辞杯土,兼容并蓄得以成其大
用户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之间的关系很微妙,用户但愿从方案提供商那里获得帮忙,又不但愿被方案提供商所“绑定”,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是有序竞争的,用户但愿可以有多种选择。一样,一个厂商要想在业界获得很好的发展,必须多结盟,少结怨。解决方案的完整性,兼容性与开放性也是判断其优劣的标准之一,虚拟化产品尤其如此,它是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支持的软件与硬件越多,用户也就越自由。
VMWare不仅在虚拟化领域与微软展开竞争,同时它还在OS大战之中保持友善和中立,尽量地支持能够运行在x86上的全部操做系统,支持的Guest OS种类多达53种,包括非主流FreeBSD。
VMWare与EMC,Cisco结成了VCE联盟,在主机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领域无可匹敌。
VMWare与Intel,AMD,IBM,DELL,HP等1300多家厂商结成了战略联盟。大量的解决方案经过OEM厂商推广到最终用户手中。
VMWare帮助众多的应用厂商解决应用软件与虚拟化环境的兼容性问题,并经过Virtual Appliance Marketplace推广那些通过认证的产品,用户则能够经过下载这些Virtual Appliance来快速部署应用。下面是我刚抓的图,这个数字天天都会增加。
为何VMWare能聚拢这么多的合做伙伴?这与VMWare的发展策略不无关系:VMWare不作硬件,不作应用,不提供云服务。
VMWare每一年的年会,赞助商不可胜数,参会者趋之若鹜,现场老是挤到爆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意作成这样,想不成功都难。
5,久经考验的东西才靠得住,市场地位佐证方案价值
对于最终用户来讲,不多有用户有能力,有精力对不一样厂商的产品进行系统全面的测评,借助于厂商提供的指标,用户容易选出“适用的”,可是不容易选出“最佳的”。对方案的可靠性和性能很差判断,每每用了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现各类问题,形成投资浪费,影响业务发展。要下降这方面的风险,能够参考专业测评机构的报告,业界的评价,厂商与产品的背景等指标,就比较容易选择到最好的产品了。
VMWare连续十余年在虚拟化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球拥有多达19万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