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数据结构迷宫实验的时候,要生成一个二维数组存储迷宫数据,为了保证程序的模块化,将生成部分单独放进一个函数migongsc()里。大体代码以下:html
问题的关键就集中在了如何将主函数中声明的二维数组migong[8][9]传递到自定义函数中去。数组
耗费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我总共整理出了三种办法:数据结构
方法1:模拟编译器寻址(本法来自CSDN博客,原文:模块化
http://blog.csdn.net/jatix/archive/2004/08/29/88150.aspx)。函数
大致意思为:将二维数组看成参数的时候,必须指明全部维数大小或者省略第一维的,可是不能省略第二维或者更高维的大小,这是由编译器原理限制的。事实上,编译器是这样处理数组的:url
对于数组 int p[m][n],若是要取p[i][j]的值(i>=0 && i<m && 0<=j && j < n),编译器是这样寻址的,它的地址为:spa
p + i*n + j;//注意n!!.net
这里若是省略了第二维或者更高维的大小,编译器将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寻址。根据这个思想,咱们能够在程序中模拟编译器寻址的方法,具体以下:指针
方法二:纯朴法:htm
由方法一衍生,顾名思义,直接将声明的二维数组的数组名(即首地址)传递到自定义函数中。但要注意,在函数定义中必须指明第二维的维度!
C++中的数组和VB等语言中的数组实例化的方式不同,多维数组能够说是数组的嵌套,即二维数组中,每个元素是一个一维数组。创建一个一维数组存储每一个子数组(或者说元素数组)的首地址,将该数组传递给自定义函数。我的感受除了提醒人数组能够嵌套以外。。。是个很蛋疼的办法。。。
总结:因为C++中不能对数组进行引用(不知道为何),故而传递多维数组的办法都在指针上打主意。以上三个办法中,第一个办法最具备扩展性,能够实现对数组的先定义,后分配空间的美妙效果(详见原文)。第二种办法简洁明了,符合思惟习惯。第三种方法。。。呃。。。。
PS:非要使用引用的话,能够用二维向量代替数组实现,如下为代码:
注意二维向量声明时的写法:vector<vector<int> > migong(8);//注意空格!!!
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