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一世流云的专栏: https://segmentfault.com/blog...
AQS系列的前四个章节,已经分析了AQS的原理,本章将会从ReentrantReadWriteLock
出发,给出其内部利用AQS框架的实现原理。segmentfault
ReentrantReadWriteLock(如下简称RRW),也就是读写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同步器,特殊之处在于其对同步状态State的定义与ReentrantLock、CountDownLatch都很不一样。经过RRW的分析,咱们能够更深入的了解AQS框架的设计思想,以及对“什么是资源?如何定义资源是否能够被访问?”这一命题有更深入的理解。性能优化
关于ReentrantReadWriteLock的使用和说明,读者能够参考: Java多线程进阶(四)—— juc-locks锁框架:ReentrantReadWriteLock
和以前的章节同样,本章也经过示例来分析RRW的源码。多线程
假设如今有4个线程,ThreadA、ThreadB、ThreadC、ThreadD。
ThreadA、ThreadB、ThreadD为读线程,ThreadC为写线程:初始时,构造RRM对象:
private final ReentrantReadWriteLock rwl = new ReentrantReadWriteLock();
private final Lock r = rwl.readLock();
private final Lock w = rwl.writeLock();
框架
//ThreadA调用读锁的lock()方法 //ThreadB调用读锁的lock()方法 //ThreadC调用写锁的lock()方法 //ThreadD调用读锁的lock()方法
和ReentrantLock相似,ReentrantReadWriteLock的构造器能够选择公平/非公平策略(默认为非公平策略),RRW内部的FairSync
、NonfairSync
是AQS的两个子类,分别表明了实现公平策略和非公平策略的同步器:性能
ReentrantReadWriteLock提供了方法,分别获取读锁/写锁:优化
ReentrantReadWriteLock.ReadLock
和ReentrantReadWriteLock.WriteLock
其实就是两个实现了Lock接口的内部类:ui
读锁实际上是一种共享锁,实现了AQS的共享功能API,能够看到读锁的内部就是调用了AQS的acquireShared方法,该方法前面几章咱们已经见过太屡次了:spa
关键来看下ReentrantReadWriteLock是如何实现tryAcquireShared方法的:
读锁获取成功的条件以下:线程
若是CAS操做失败,会调用fullTryAcquireShared方法,自旋修改State值:设计
ThreadA调用完lock方法后,等待队列结构以下:
此时:
写锁数量:0
读锁数量:1
因为读锁是共享锁,且此时写锁未被占用,因此此时ThreadB也能够拿到读锁:
ThreadB调用完lock方法后,等待队列结构以下:
此时:
写锁数量:0
读锁数量:2
写锁实际上是一种独占锁,实现了AQS的独占功能API,能够看到写锁的内部就是调用了AQS的acquire方法,该方法前面几章咱们已经见过太屡次了:
关键来看下ReentrantReadWriteLock是如何实现tryAcquire方法的,并无什么特别,就是区分了两种状况:
ThreadC调用完lock方法后,因为存在使用中的读锁,因此会调用acquireQueued并被加入等待队列,这个过程就是独占锁的请求过程(AQS[二]),等待队列结构以下:
此时:
写锁数量:0
读锁数量:2
这个过程和ThreadA和ThreadB几乎同样,读锁是共享锁,能够重复获取,可是有一点区别:
因为等待队列中已经有其它线程(ThreadC)排在当前线程前,因此readerShouldblock方法会返回true,这是公平策略的含义。
虽然获取失败了,可是后续调用fullTryAcquireShared方法,自旋修改State值,正常状况下最终修改为功,表明获取到读锁:
最终等待队列结构以下:
此时:
写锁数量:0
读锁数量:3
内部就是调用了AQS的releaseShared方法,该方法前面几章咱们已经见过太屡次了:
关键来看下ReentrantReadWriteLock是如何实现tryReleaseShared方法的,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将读锁数量减1:
注意:
HoldCounter
是个内部类,经过与ThreadLocal
结合使用保存每一个线程的持有读锁数量,实际上是一种优化手段。
![]()
此时:
写锁数量:0
读锁数量:2
和ThreadA的释放彻底同样,此时:
写锁数量:0
读锁数量:1
和ThreadA的释放几乎同样,不一样的是此时读锁数量为0,tryReleaseShared方法返回true:
此时:
写锁数量:0
读锁数量:0
所以,会继续调用doReleaseShared方法,doReleaseShared方法以前在讲AQS[四]时已经阐述过了,就是一个自旋操做:
该操做会将ThreadC唤醒:
ThreadC从原阻塞处被唤醒后,进入下一次自旋操做,而后调用tryAcquire方法获取写锁成功,并从队列中移除:
等待队列最终状态:
此时:
写锁数量:1
读锁数量:0
其实就是独占锁的释放,在AQS[二]中,已经阐述过了,再也不赘述。
补充一点:若是头结点后面还有等待的共享结点,会以传播的方式依次唤醒,这个过程就是共享结点的唤醒过程,并没有区别。
本章经过ReentrantReadWriteLock的公平策略,分析了RRW的源码,非公平策略分析方法也是同样的,非公平和公平的最大区别在于写锁的获取上:
在非公平策略中,写锁的获取永远不须要排队,这其实时性能优化的考虑,由于大多数状况写锁涉及的操做时间耗时要远大于读锁,频次远低于读锁,这样能够防止写线程一直处于饥饿状态。
关于ReentrantReadWriteLock,最后有两点规律须要注意:
ReentrantReadWriteLock的特殊之处其实就是用一个int值表示两种不一样的状态(低16位表示写锁的重入次数,高16位表示读锁的使用次数),并经过两个内部类同时实现了AQS的两套API,核心部分与共享/独占锁并没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