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路由协议

RIP路由协议
一、RIP协议的认识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采用D-V(Distance-Vector)算法的距离矢量协议
    根据跳数(Hop Count)来决定最佳路径。最大跳数为16,限制了网络的范围。
    单独以跳数做为距离或花费,在有些状况下是不合理的,由于跳数少不必定是最佳路径;
    实际上带宽和可靠性也是重要的因素。有时须要管理员修改花费值。
    RIP有两个版本,RIP-1 和RIP-2。
    RIP-1:采用广播方式发送报文。不支持子网路由。
    RIP-2:支持多播方式、子网路由和路由的聚合。
二、路由表的维护
    经过UDP协议每隔30秒发送路由交换信息,从而肯定邻居的存在。
    若180秒尚未收到某相邻结点路由信息,标记为此路不可达。
    若再120秒后尚未收到路由信息,则删除该条路由。
    当网络结构变化时,要更新路由表,这个过程称为收敛(Convergence)。
    RIP标记一条路由不可达要通过3分钟,收敛过程较慢。
    路由表是在内存当中的,路由器上电时初始化路由表,对每一个直接网络生成一条路由。
    同时复制相邻路由器的路由表,复制过程当中跳数加1,且下一跳指向该路由器。
    若去往某网络的下一跳是RouteA,若RouteA去该网络的路由没有了,则删除这一路由。
    跳数是到达目的网络所通过的路由器数目,直接网络的跳数是0,且有最高的优先级。
三、路由环路:
    矢量路由的一个弱点就是可能产生路由环路,产生路由环路的缘由有两种,
    一是静态路由设置的不合理,再一是动态路由定时广播产生的误会。
    先看静态路由设置不合理的状况:
    设两个路由器RouterA和RouterB,其路由表中各有一条去往相同目的网络的静态路由,
    但下一跳彼此指向对方,造成环路。
    再看动态路由形成的状况:
    假设某路由器RouterA经过RouterB至网络neta,
    但RouteB到neta不可达了,且RouterB的广播路由比RouterA先来到,
    RouterB去neta不可达,但RouterA中有去往neta路由,且下一跳是RouterB,
    这时RouteB就会从RouterA那里学习该路由,将去往neta的指向RouterA,跳数加1。
    去neta的路由本来是RouterB传给RouterA的,现RouterB却从RouterA学习该路由,
    显然是不对的,但这一现象还会继续,
    RouterA去neta网络的下一路是RouterB,当RouterB的跳数加1的时候,RouterA将再加1。
    周而复反造成环路,直至路由达到最大值16。
四、解决路由环路的办法     (1) 规定最大跳数     RIP规定了最大跳数为16,跳数等于16时视为不可达,从而阻止环跳进行。     (2) 水平分割     水平分割是过滤掉发送给原发者的路由信息。具体路由信息单向传送。     (3) 毒性逆转     水平分割的改进,收到原是本身发出的路由信息时,将这条信息跳数置成16,即毒化。     (4) 触发方式     一旦发现网络变化,不等呼叫,当即发送更新信息,迅速通知相邻路由器,防止误传。     (5) 抑制时间  在收到路由变化信息后,启动抑制时间,此时间内变化项被冻结,防止被错误地覆盖。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