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sk 磁盘分区命令linux
fdisk –l 查看磁盘分区信息ide
fdisk –l [DEVICE] 查看某个磁盘分区信息spa
fdisk [DEVICE]对磁盘进行操做。好比磁盘还有空间没有分区,能够对磁盘进行分区格式化等3d
交互式命令:blog
d: 删除一个分区ip
n: 新建一个分区内存
p: 显示当前的分区信息get
w: 保存退出it
q: 不保存退出io
l: 各分区类型所对应的System ID;
83:Linux
82:Linux Swap,交换分区
8e: LVM
fd: Soft Raid
t: 修改指定分区的System ID;
a: 设置可启动标记(偶尔用到)
m是帮助命令,以下:
注意:也许你在选择的时候点错了字母要删除点退格键时,这时会退格键会变成这样^H,你就须要用Ctrl+Backspace来进行删除动做
在这里再讲解关于Linux分区的磁盘符,通常第一块硬盘就叫sda或had,它的第一个分区sda1,第二个分区sda2.以此类推,但总所周知,一块硬盘只能有4个主分区,除去一个扩展分区就只有3个。因此扩展分区就是sda4,第一个逻辑分区就是sda5。在linux里面规定也是扩展分区是sda4, 第一个逻辑分区就是sda5。
查看内核识别的分区信息:
cat /proc/partitions
即便你把分区分好后,也不能用此分区,由于内核尚未识别此分区,因此得用命令使内核识别该分区。
RHEL5让内核从新读取硬盘分区表:
partprobe [DEVICE]
RHEL6让内核从新读取硬盘分区表:RHEL6用partprobe [DEVICE]命令,系统会让你重启才能生效,因此通常用下面的命令。
partx -a [PARTITION] DEVICE
下一步:格式化分区,用于建立文件系统
Linux, mkfs
mkfs -t fstype /dev/part
RHEL5:ext3
RHEL6:ext4
mkfs -t ext4 = mkfs.ext4 = mke2fs -t ext4
mkfs -t ext3 = mkfs.ext3 = mke2fs -j = mke2fs -t ext3
mkfs -t ext2 = mkfs.ext2 = mke2fs = mke2fs -t ext2
配置文件:/etc/mke2fs.conf,用于设定默认特性,及各文件系统的特有的特性;
mke2fs -t {ext2|ext3|ext4}
-b {1024|2048|4096}:块大小
块大小取决CPU对内存页框大小的支持,x86系统默认页框大小为4K;
-L label: 设定卷标
-m #: 预留给管理使用的块所占据整体空间的比例;5即5%
-r #: 预留给管理使用的块的个数;
-E: 设定文件系统的扩展属性;
tune2fs
-l: 显示文件系统超级块信息;
-L label:从新设定卷标;
-m #: 调整预留给管理使用的块所占据整体空间的比例;
-r #: 调整预留给管理使用的块个数;
-o:设定挂载默认选项
-O: 设定文件系统默认特性
-E: 调整文件系统的扩展属性
e2label: 显示或设定卷标;
e2label DEVICE [Volume_label]
分完区后,在格式化的时候,最好是不要格式化整个分区好比mke2fs -t ext4 /dev/sdb否则有错误。那天我作实验的时候就这样结果完了后再fdisk -l /dev/sdb时就看不见以前分的分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