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Redis实现访问频率控制

这里使用Redis递减配合适当的过时策略来实现redis

# 初始设定rate上限
$ SET access_times 100
# 设置60秒过时
$ EXPIRE access_times 60

用户每次调用API里,都须要判断access_times是否大于0并发

$ DECR access_times
(integer) 99

当返回数值小于等于0时,即不在容许用户访问,直到access_times从新初始化为大于0的数值,因为过时时间设置为60秒,因此初始的访问次数即为每分钟访问次数,当access_times过时时,则从新初始化之。这样就实现了每分钟最大容许访问XX次的需求。以上逻辑使用伪代码表示为网站

if exists key then
	return decr key
else
	set key 100
	expire key 60
	return 100
end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发现一个严重问题。若是在判断key过时时,key正处于即将过时状态(未过时),按照上述逻辑应执行decr key,返回自减后的数值,但若是此时恰好key过时,因为redis的机制,decr命令会生成一个新的key,并分配值为0,返回递减的值为-1,而且因为未设置过时时间,key将永不过时,致使程序始终返回负数。 为解决这个问题,同事想到一个办法,设置两个key,分别用来计数和控制过时,用伪代码表示code

# key1用于计数、key2用于控制过时
if exists key2 then
	return decr key1
else 
	set key1 100
	set key2 1
	expire key2 60
	return 100
end

控制逻辑,判断表达式返回值小于等于0时,即不可访问,并间歇轮逻(如100ms),直接从新获取数值大于0,才经过访问控制,另外为了防止并发致使判断和计数不在一个事务内,整个表达式使用Lua脚本实现事务

# KEYS[1]表示限制次数,由调用程序传入
local key1 ,key2 = 'access:limit' ,'access:expire'
if redis.call('EXISTS' ,key2) > 0 then
	return redis.call('DECR' ,key1) ;
else 
	redis.call('SET' ,key2 ,1)
	redis.call('EXPIRE' ,key2 ,60)
	redis.call('SET' ,key1 ,KEYS[1])
	return KEYS[1]
end

我的网站同文连接:http://zlikun.com/redis_access_rate/get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