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r 是只读,只能读不能写,这是很明确的,可是r+是可读写,变成r+后还没太明白到底加了什么,仍是照样写不了,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呢,以下代码,只读时python
f = open("test.txt", 'r', encoding="utf-8") # 文件句柄 f.write("we are heros\n") data = f.read() print(data, type(data)) f.close()
PS:遇到问题没人解答?须要Python学习资料?能够加点击下方连接自行获取
note.youdao.com/noteshare?id=2dce86d0c2588ae7c0a88bee34324d76学习
这样的话报错是明显的:io.UnsupportedOperation: not writable,不可写应都能理解,可是变成r+呢指针
f = open("test.txt", 'r+', encoding="utf-8") # 文件句柄 f.write("we are heros\n") data = f.read() print(data, type(data)) f.close()
你试过会发现,什么也没打印出来,同时注意!!!也没有报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code
实际上是因为读写机制的问题,当一个文件被读或者写一次后,文件中类指针的东西指向的是整个文件的末尾,再次读时从末尾开始读的话确定是什么都utf-8
读不到了,因此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和连续f.read()两次的话,第二次什么都不会读到的缘由是相同的。那如何写完了接着读呢,见代码文档
f = open("test.txt", 'r+', encoding="utf-8") # 文件句柄 f.write("we are heros\n") f.seek(0) data = f.read() print(data, type(data)) f.close()
加上f.seek(0)使得类指针的东西回到文件的开头而后从头开始读便可。配合f.tell()使用,英文及字符返回的是那个类指针的位置(也就是字符个数),可是中文的话是字符 个数*3,具体缘由还得请大侠给讲讲。it
r+与w+啥区别呢,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读写均可,细节之处略有不一样!io
r+:先读后写的话是在原有文本后添加, 由于读完后类指针已经在最末尾了,若是是先写后读的话,是从头开始覆盖式写(如只修改了前面的字符,后面字符是不会被删掉的),类指针停留在写完的末尾,不是文档末尾,能够读出未被覆盖写的部分;table
w+:为先写后读,先写完后使用f.seek(0)回到初始位置而后开始读,若是先读的话是读不出任何东西的,由于w+也是纯粹的覆盖写,在未使用写操做前文档是彻底空白的,不管以前该文件里有什么。so ,只能先写后读。学习资料
r和w的区别,r必须已经存在这个文件了而 w时文件能够有也能够没有,if有被覆盖,else没有则建立一个(慎用),r+的写也是覆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