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uth password //验证密码redis
二、echo message //打印文本数据库
三、ping //测试链接,ping一下Redis服务器,若是链接正常(已链接到Redis服务器)返回PONG。windows
四、select dbIndex //选择当前使用的数据库,默认使用数据库0,下标,从0开始。服务器
五、quit //关闭当前链接,并退到上一级命令行异步
六、time //获取服务器上的当前时间。测试
有2个返回值,第一个是当前时间的时间戳(s),第二个是当前这一秒已经逝去的微秒数。ui
1秒=10^3毫秒=10^6微秒。spa
二者组合可显示微秒级的时间。命令行
七、config set param value //设置配置参数code
八、config get param //获取配置参数的值
九、config rewrite //将本次链接中,这条命令以前,对配置的设置都同步到redis.windows.conf文件中。
默认对配置的设置、修改只在本次链接期间有效,并不会同步修改redis.windows.conf文件。断开本次链接,会清除本次链接的配置设置,下次链接时,使用的是redis.windows.conf文件中配置。
好比:
配置文件中的密码是abc,链接到redis服务器后, config set requirepass 123 ,修改密码为123,此次链接中,密码再也不是abc,而是123。但这个修改并不会同步到redis.windows.conf文件中,redis.windwos.conf文件中的密码还是abc。下次链接时,使用密码123会提示密码错误,须要使用abc。
有2种方式同步到redis.windows.conf文件中:
十、dbsize //返回当前数据库中,key的数量
十一、flushdb //清除当前数据库中全部的key,即清空当前数据库。flushdb即flush db。
十二、flushall //清除全部数据库中的key,即清空全部数据库。flushall即flush all。
1三、save //将redis数据库中的全部数据同步到.rdb文件中。redis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常驻内存的,save命令将内存中的redis数据库数据同步写到数据库文件.rdb中。
1四、bgsave //同上,只不过bgsave是在后台异步保存。
.rdb文件是redis的数据库文件,rdb即redis db。启动redis服务的时候,会从.rdb文件加载全部的数据库数据到内存。就是说数据库数据有2份,一份常驻内存,一份是持久化的磁盘文件。
.rdb文件也被称为redis数据库的备份文件。能够将一个.rdb文件放在redis安装目录下,做为这个redis服务器的数据库数据。
1五、client list //列出全部的链接
1六、client kill ip:port //关闭某个链接。
6379只是redis服务器、客户端程序通讯使用的端口号。创建一个redis数据库链接,会单独使用一个端口号,一个redis客户端能够创建多个数据库链接,一个链接对应一个端口号,并非使用6379。
1七、shutdown [save/nosave] //关闭redis服务器。会自动关闭与全部的redis客户端链接、以及与这些客户端创建的数据库链接,并同步数据集到rdb文件中。
shutdown命令可带一个可选参数:是否将数据集同步到rdb文件中。save——同步,nosave——不一样步。
client kill ip:port是关闭某个数据库链接,quit是关闭redis客户端(会自动关闭这个客户端创建的全部数据库链接),shutdown save是关闭redis服务器(会自动关闭这个redis服务器的全部数据库链接)。
1八、slave of ip port //本来默认自己是主服务器,此句命令会将当前redis服务器做为某个服务器的从服务器。
示例: slaveof 127.23.23.35 6379 //把当前服务器做为127.23.23.35这台服务器的从服务器。
变成从服务器后,会丢弃原来数据库的数据集,从主服务器复制、同步数据到从服务器。
slave,意为奴隶、从属。
19.sync //从主服务器复制、同步数据集
20、slave no one //这句命令是关闭这个从服务器的从主服务器复制数据的功能,使这个从服务器变成一个主服务器。使用的还是做为从服务器时的数据集。
当主服务器出问题、或者须要作其余用途的时候,能够把一台从服务器做为主服务器,再把其它的从服务器做为这个主服务器的从属,这样就不会影响服务器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