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毕业开始,就一直在广联达工做。如今已经将近7年了。往往和朋友们聊起这段经历,总有说完的冲动。由于这不光是时间的流逝,更是我成长的历史。中间有不少次选择,不少次思考,这些不光对我,对那些刚进来的同事也是很是有帮助的。我总感受有责任把这些经验告诉他们。程序员
年末了,公司一些部门须要调整。因而我又有机会聊起个人经历。突然感受还不如写下来,这样就不用总是说啊说啊的。这或许是我多年作程序员的习惯吧,老是喜欢将重复的提成可复用的。数据库
这个系列的文章,我已经写了一篇,能够参考《从程序员到非程序员之博客篇》。ide
若是说选择公司也算在职业生涯的一部分的话,当时选择广联达的时候,记忆犹在眼前。当时咱们公司的涂工、陈工都去了。招聘很是简单,就是一群人坐在屋子里,你们聊天。公司当时说了,招聘看人,而不是看技术。技术能够培养,人却不易改变。就冲这一点,我对我同窗说,若是广联达要我了,我就不会去再应聘了。工具
2001年我进到公司。咱们那时能够说是最幸运的一批。由于那是公司第一次大规模招聘。公司前所未有的进行了3个月的培训。培训后,我跟着公司的技术老大,也是三大原始股东之一,涂工。在这过程当中学到不少,这也对我后续的发展奠基了很是好的基础。最关键的是涂工一直教育我作人的道理,用程序的方式。这一点我很是佩服。后来想一想,涂工可能对我太好了,以致于可能有点纵然我了。惭愧!设计
这应该真正算职业生涯的开始吧。不过说以前,要提到另一位很是重要的同事,小祝。他是与我同时进公司的,也是同时到涂工手下的。所以个人不少次选择都与他有关。但事实上,我相信咱们两我的都是将对方做为成长的动力在激励本身,而不是竞争对手。这一点很是重要。blog
一开始,我和小祝是一块儿作一个预算控件的。那时候发现小祝对全局的把握比我强多了!压力很是大。内存
后来有一天,涂工问咱们,一个Grid(网格)控件,谁愿意作。我矜持了一下,小祝要过去了。我当时那个叫后悔啊,由于我一直对图像方面有兴趣,总感受这个机会就这么样失去了。资源
幸亏,机会并非只有一个。后来涂工让我作一个内存数据库控件GPF(Grand Project File)。这个控件彻底不涉及界面。当让我接触了不少方面的设计。后来,通过个人提议,有升级成GDB(Grand Database),将其实如今Delphi的TDataSet基础之上。由于这个,让我有机会长时间研究VCL的底层设计,受益不浅。以致于我后来一度认为,个人技术底子,都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开发
后来,又来了一个报表控件,一样是界面的控件。我很向往。惋惜仍是没有落到我头上。由于考虑小祝有Grid的经验,因此认为作报表可能更有把握。get
而我呢,在某一天的下午,见着了另一位朋友,葛工。由于他,个人职业观点开始在变化。他给涂工带来一个需求:定额排版。这个工具,涂工曾经在几年前就作过一个DOS版的,很是强大。如今须要作一个Windows版的。固然了涂工没有时间,小祝也没有时间,我有时间。
和市场人员一块儿作产品的感受很是不同。何况葛工对客户的认识不是通常的强。如今想来,虽然如今看这个项目的代码一塌糊涂,可是,作产品的意识,已经从这个时候开始培养和转变了。这和在项目中作产品是不同的。项目中的产品是需求告诉你的,而这个是用户告诉你的。
也许从这一点开始,我和小祝的主导理念发生了些许变化。后来涂工带的研究所解散了,我和小祝被分到一个新成立的项目组GBQ-S,这个项目是另一位与我同时进来的同事小汪同窗。这个时候人家已是项目经理了。我和小祝都仍是程序员。有点羡慕,但仍是能说服本身,由于虽然这样,咱们的技术底子比其余人打的都牢固一点。
后来项目招兵买马,我和小祝同时当了开发组长。后来又要选出一个开发经理。那时候是朱先生问的,咱们两个都坐在那里。朱先生问谁愿意作?我当即说我愿意,而小祝有些腼腆,等了一下子说,要是让他作,他固然能够作好。后来朱先生说仍是让我作了,由于开发经理的压力比较大,认为个人性格比较适合。不过如今想来,当时的直接,应该有些做用,毕竟表达了自信的一面。
若是事情就这样完了,我想你们必定会被误导的。
机会这个东西,有几个方面都得关注:
前面介绍到的只有1和2。我相信不少人关注的仍是1,没有意识到2。我但愿个人一些经历让你们可以意识到2的存在。不少时候,机会永远不止一个。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讲得就是这个道理。你所谓的机会,就是发现那些路。没有走上第一条,能够走到第二条。
说到第三点,这就是我常常打的比方。在北京开车,要是有一辆车从旁边超过你了,不要着急,若是路线同样,等过了两个红绿灯后,你就能发现它了。稳妥和冒进均可以达到终点。你能够选择适合你的。
后来,GBQ-S发版后,我面临着一个选择,那就是留在这里,仍是到GXB项目去作开发经理。关于这点我在《离开令人成长》我作了详细的描述,中间还要感谢朱先生的指点。我选择去了GXB,再后来我作了GXB的项目经理。这一年我是很是成功的。GXB的人并很少,可是你们很是有干劲!项目也开始走上正轨,市场上也开始应用起来。
小汪离开公司后,小祝接管了GBQ-S,后来又负责了GZTB的项目。以后,项目的人员合并到GXB。小祝感受很是失败。但他已经开始了新的GBQ4的项目。吸取了前次的教训,这个项目是从头开始建设的,慢慢地,感受也是愈来愈好。核心团队建设比起原来的要容易多了。而他的成绩也愈来愈好了。收到经理们的屡次表扬。
而我这时候反而进入了另一个状态。项目开始分裂。新合并进来的GZTB的人比原来项目的人还要多,新老团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文化冲突。在这过程当中,个人作法多数是压制。因而不少坏状况就发生了。而这个时候,公司的文化也在作激励的震荡,个人感受愈来愈很差。
但这些都是外因,真正让我不爽的是,我发现我在作管理的过程当中,始终放不下技术。我始终认为那是个人退路,那是个人核心竞争力。因此个人成就感,不是来源于管理的成功。这让我很是苦恼。
我决定放下。我离开了GXB,到了GCR(公共资源组)。这是一个纯粹技术的项目。通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原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消失。这得很是感谢个人最重要的同事LSuper。他发起的下午茶,让我及不少人都充分享受到技术的快感。
我开始写博客,我开始参与各类讨论。不少技术点原来只是了解一点,如今都能开始深刻探索。并且还接触到小贾这么优秀的人。人的一辈子不过如此,能遇到一位这样的朋友,就已经很满意了,况且如今有小祝、LSuper、小贾这么多人呢?我作得很是开心。我也让不少人开心。
后来小祝也放下了项目,开始作起SE(系统工程师),咱们在一次微软技术大会中聊起来,你们一致认为技术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就像一个双螺旋的曲线,是螺旋式上升的。作了必定时间的管理,就能够作必定的技术。固然了,这是针对咱们这种技术出身的人来说的。
GCR后来从研发部门调到整体部。我选择了跟随。由于我选择了另一位兄长般的领导:老卢。有关这点,我在《能够感觉到的好领导》中仔细描述过。事实上,我在GXB的时候,就一直受益于他。如今更是能耳濡目染了。
再后来,就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老卢告诉我总经理找我。我心怀忐忑地去了总经理的办公室。刘总(这是我如今的领导)也在里面。总经理说,如今公司想建设信息化,但愿我来作。并说了一些好处。我说好啊!我当时就答应了。但总经理仍是让我考虑一周。我说能够,我问问老卢有什么建议。对我来讲,事情必定是要答应的,由于总经理说他选择了不少人,说我最合适,那我就不能犹豫了。
我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我没有问,由于这些我不须要考虑。不过说实话,我当时选择中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刘总。嗯,他的要求很是严格,如今已经领教了。
小祝呢,如今又开始负责管理了,你们聊起来,都对将来充满但愿,感受比之前更有信心了。
后来和同事聊起机会选择的问题。我就说,有时候机会来了,你不能躲。有时候就算不是机会,你也得接。每每机会不是一刹那的事情。机会每每是你作事的过程当中表现的优秀品质赢取的。人生虽然短暂,却比所谓的机会长久得多。太计较得失,就算获得机会,也很容易失去。而踏实作事,就算看不到机会,也会从天上掉下来。
其实人生,也就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同样,只要踏踏实实地作好每一件事,何愁机会不能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