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苏州之后才知道的那些事 III大数据
这是这个系列文章的第三篇,前二篇分别是:blog
《到了苏州之后才知道的那些事 》资源
《到了苏州之后才知道的那些事 II 》开发
9, 一个大城市竟然没有市中心。get
不少城市都是有一个市中心,而后以它为圆点,规划多个环。从圆点越往外,距离市中心越远。好比有的城市分红一环,二环,三环。。。(典型例子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有的城市分红内环,中环,外环(典型例子上海市)。从市中心到外环或者说是远环,很天然的会出现断崖式的房价和资源的水位差,甚至环X贫困带,甚至是环线中心城市所特有的环线阶级感。io
从这个角度来讲,苏州又是一个另类,不按常理出牌的城市。由于苏州,没有市中心。class
笔者出来苏州的时候,听老苏州人说苏州中心就是护城河之内的区域,也就是主要是如今的姑苏区。当时笔者仍是深信不疑,毕竟大多数外地人对苏州主流认知里,苏州市中心就是姑苏古城区。互联网
姑苏古城区,一座2500年从未改变地址的还依旧保持水陆并行格局的历史古城。在1986年,苏州出台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总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这时距浦东开发还有7年。再而后2003年出台了新规,苏州古城范围建筑限高不得超过北寺塔,也就是24米。在那样条条大路通罗马一切为建设让路的年代里,苏州选了最让人看不懂的那条,能够说深远的影响了苏州将来的城市格局。喜欢就会放肆,可是爱就是克制,城市亦是如此。本质上,这就是苏州市中心对地产渴望的克制。克制的结果,是市中心2500年的姑苏古城整体得以留存。可是这样很难长大的城区,注定难以承载市中心所有职能。因此苏州同时也很是明确了本身城市发展思路。简答归纳来讲就是"一核四城",保护古城,四周扩张。gc
因此苏州对待市中心的底层逻辑就是:东商=园区金鸡湖CBD&各种科技产业园 + 西科=新区狮山CBD&生态科技城 + 北铁=相城CBD&高铁新城&平江新城 + 南居=吴中&吴江太湖新城。并行
一句话总结就是,古城仍是那个中心,可是苏州已经到处是中心。
10,地级城市的房价竟然能够跟一线城市不少区域的房价有得一拼。
苏州的房价,尤为是均价,在全国大城市排名里不算太靠前。毕竟它是个地级市,既不是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更不是直辖市。不过尽管苏州受城市等级的掣肘,苏州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比较靠前,2019年的数据,GDP排全国第六名。
强大的经济实力,异常活跃的县域经济为表明的民营企业,加上无数各类规模的外资企业的入住,使得苏州本地人腰包鼓鼓,是真正的藏富于民。购买力强大支撑着苏州的房价不断上涨,以苏州工业园区和姑苏区高新区为表明的区域,房价比较高。尤为是园区,尤为是园区里的金鸡湖,独墅湖周边的房价,甚至能够跟一线城市里比较好的位置的房价有得一拼。好比金鸡湖边的玲珑湾为首的高端楼盘,二手房价在7万以上的比比皆是;高新区狮山路CBD板块的学区房,6万以上的也很多。这些板块的房价,跟上海的不少中环之内的区域,跟广州的海珠天河等核心区域,都绝不逊色。固然了,我这里是把苏州房价最贵的区域单独拎出来去跟一线城市的相关区域进行对比。
11,乘坐高铁跨城市上下班,竟然是不少人的生活常态。
苏州的地理位置优越,距离上海比较近。从苏州站到上海站,乘坐高铁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上海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少顶级外企纷纷在上海创建中国总部,国内的不少互联网大厂,高科技公司都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等分支机构,因此上海有不少好的工做机会。可是上海又太大了,不少在上海人天天上下班都要转2到3次地铁,上下班单程通勤时间在一个半小时以上的人不少。上海昂贵的房价,使得不少年轻人选择了在苏州买房子安家,而后去上海工做的模式。这样,一方面不用承担高昂房价的压力;另外一方面,乘坐高铁上下班,通勤时间极可能并不比上海本地人同样长。
2018年的时候,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钮心毅领衔进行了一项基于手机大数据的长三角地区跨城通勤研究。
他们的大数据显示,数万"长三角人"天天往返上海工做,其中来自苏州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0%。苏州成了去上海工做的"长三角通勤族"的主力。根据研究者的见解,苏州,与上海的通勤联系在全部长三角城市中最强。
也正由于如此,苏州和上海直接的高铁班次老是特别的繁忙。往返上海的车次也老是早早售罄,须要提早买。笔者有发现,身边就有不少天天往返苏州上海上下班的朋友。他们虽然天天上下班须要起早贪黑,可是早已习惯了这种跨城市的工做生活状态。
- 完 -
2020-4-3 写于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