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生成树(RSTP)和传统生成树(STP)的区别(华为数通HCIE认证面试真题)

快速生成树(RSTP,802.1w)和生成树(STP,802.1D)的区别总结

一、最重要的区别即快速收敛(最本质在于BPDU结构的变化)

A、RSTP的proposal和aggrement机制(发生在点到点链路)
B、根端口快速切换机制

若是网络中一个根端口失效,那么网络中最优的Alternate端口将成为根端口,进入Forwarding状态。由于经过这个Alternate端口链接的网段上必然有个指定端口能够通往根桥。
这种产生新的根端口的过程会引起拓扑变化,详细描述请见RSTP技术细节中的RSTP拓扑变化处理
C、边缘端口定义(见第三点)网络

二、端口角色的增长(RP、DP、AP,如今增长一个backup端口-也能够把AP说成是端口角色的增长)

三、端口状态的变迁(五种变为3种,disable和LIS被去掉-->discarding)

边缘端口的定义。edge port,链接主机或者路由器的接入接口,特殊状况下也能够是trunk链路(在802.1D是补丁,在802.1w是定义的边缘端口。命令是相同的);若是在一个边缘端口收到了BPDU,那么将失去快速转换的能力,会过分到一个标准的STP的转换(LIS---LRN---FWD)ide

四、配置(configure)BPDU的处理变化

拓扑稳定后,配置BPDU报文的发送方式
STP中拓扑稳定后,根桥按照Hello Timer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最优的配置BPDU。其余非根桥设备在收到上游设备发送过来的配置BPDU后,才会触发发出配置BPDU,此方式使得STP协议计算复杂且缓慢。学习

RSTP对此进行了改进,即在拓扑稳定后,不管非根桥设备是否接收到根桥传来的配置BPDU报文,非根桥设备仍然按照Hello Timer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配置BPDU,该行为彻底由每台设备自主进行。接口

更短的BPDU超时计时
若是一个端口连续3个Hello Time时间内没有收到上游设备发送过来的配置BPDU,那么该设备认为与此邻居之间的协商失败。而不像STP那样须要先等待一个Max Age(20S)路由

处理次等BPDU
当一个端口收到上游的指定桥发来的RST BPDU报文时,该端口会将自身存储的RST BPDU与收到的RST BPDU进行比较。rem

若是该端口存储的RST BPDU的优先级高于收到的RST BPDU,那么该端口会直接丢弃收到的RST BPDU,当即回应自身存储的RST BPDU。当上游设备收到下游设备回应的RST BPDU后,上游设备会根据收到的RST BPDU报文中相应的字段当即更新本身存储的RST BPDU。it

由此,RSTP处理次等BPDU报文再也不依赖于任何定时器经过超时解决拓扑收敛,从而加快了拓扑收敛。class

五、拓扑改变的处理

RSTP拓扑变化处理
在RSTP中检测拓扑是否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标准:一个非边缘端口迁移到Forwarding状态。
一旦检测到拓扑发生变化,将进行以下处理:
A.首先清空状态发生变化的端口上学习到的MAC地址。
B.同时在2倍的hello time时间内不断向非边缘端口发送TC置位的RST BPDU。
C.其余设备收到TC置位的RST BPDU后,清空其余全部端口学习到的MAC地址(除了收到RST BPDU的端口)。同时也会从本身的非边缘端口和根端口向外泛洪TC置位的RST BPDU。配置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