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市场的战争远未结束,谁将最终胜出?

有人说超融合市场的战争已经Game Over。安全

若是看IDC或者Garnter关于超融合市场的报告,排名前列中几乎包括了全部大厂和巨头们,市场竞争的难度可见一斑。再回顾最近几年以来,DELL EMC、Cisco、HPE这些大厂商们挥舞着收购的大棒,将市场上数得着名号的超融合初创公司一并收入囊中。基于这些状况,或许大部分人会认同超融合市场格局已定。服务器

但真的会如此吗?事实上,超融合市场在经历了早期“ 百团大战”以后,在市场层面正迎来了大量的用户群,而生存下来的初创公司经历了市场的洗礼,在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渠道等方面开始走向成熟,更加专一的它们正在积蓄巨大的市场爆发力。或许,超融合市场的战争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网络

超融合正在跨越鸿沟

超融合做为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一种产品形态,近年来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但相比于其余产品,它出如今数据中心领域的时间并不长。SmartX CEO徐文豪借助《跨越鸿沟》的观点,认为超融合从2017年开始,处于跨越鸿沟的阶段。所谓的跨越鸿沟,是指一项技术/产品实现从早期采用者向早期大多数采用者跃进的过程。架构


超融合市场的战争远未结束,谁将最终胜出?


“在超融合领域,跨越鸿沟的关键主要有三点。首先超融合产品能够支撑行业关键业务及应用场景;其次,超融合产品必须具有完整的生态和解决方案;第三,在特定细分行业成为领导者。”徐文豪认为2017年开始,超融合正式进入到跨越鸿沟的阶段,“2017年以前,超融合市场可谓是鱼龙混杂,市场存在一大堆厂商,可是看不到超融合可以真正在生产就绪的环境中获得使用。”运维

跨越鸿沟意味着什么?分布式

这意味着,超融合产品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会有愈来愈多行业的重要客户接受和采用它,并会将它放入到更多的生产就绪环境之中。与此同时,超融合市场在将来一段时间中依然会处于高速增加的状态。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Garnter最新报告预测,2019年全球超融合市场依然会有40%以上的增加;IDC预测2019年中国超融合市场将有超过70%的增加。ide

所以,超融合市场正在捅破那层“窗户纸”。对于任何超融合厂商而言,如今都是一个市场的绝佳期。由于你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经受住生产就绪环境的考验,就能够比以往更容易得到用户,也更加容易造成规模效应,从而实现更多细分市场的突破。布局

那么,大公司林立的超融合市场,其格局是否会有新的变化?优化

为什么产品创新性公司依然不可低估

不能否认的是,超融合产品形态依托服务器而存在,使得有市场基础、有渠道基础、有用户基础的传统硬件大公司或者综合类产品公司的确在市场初期容易造成先发优点。可是,笔者相信,除了大公司以外,一个如此高速增加的市场,专一在产品和技术创新的超融合厂商若是能在产品、解决方案、生态层面作好准备,市场必定会给有准备者留下足够的市场空间和地位。spa

来看一个例子。

以SmartX为例,其超融合产品在过去几年攻克了最难啃的金融市场。目前,SmartX已是超融合金融细分市场前三名,而且拥有3000多个节点规模的亚洲最大的超融合案例。徐文豪表示:“金融行业是公认最难的行业,进入门槛很高。不过,金融行业的客户对IT投入大、对新技术接受度高,若是产品过硬,反而比较容易被它们所接受。”

超融合市场的战争远未结束,谁将最终胜出?


根据SmartX介绍,其产品之因此能够在金融行业打下根基,主要是其核心产品能够彻底支撑起生产环境。首先,其分布式块存储能够支撑起生产级应用;第二,SmartX分布式块存储之上能够支撑普遍的虚拟化平台,知足用户的各类需求;第三,SmartX具有强大的数据保护能力,能够对生产级应用提供数据保护;最后,SmartX的运维更加简单,方便用户可以从容应对复杂的基础设施管理。

攻克最难的行业带来的好处就是,很容易让产品进行行业复制。SmartX在金融行业逐渐打下根基以后,在拓展像医疗、地产、零售、大型企业等领域进展顺利,收获了多个成功案例。

徐文豪介绍,目前SmartX保持了超过150%的增加速度,而且在韩国等海外市场开始陆续得到标杆客户,SmartX产品用于生产业务环境的比例达到了72%,用户的复购率超过了70%。“不少客户都是刚开始购买3-4个节点,以后继续扩容到40-50个节点的规模。”

在生态层面,SmartX与业界最优秀的合做伙伴联手合做,打造出最富有竞争力的完备解决方案。好比,SmartX在容器领域与Rancher、RedHat合做,大幅提高容器管理的能力;安全层面,SmartX与奇安信、亚信科技等一流安全厂商合做等等。“从芯片、网络层,到虚拟化、容器层,再到上面CMP层,SmartX都有很是好的合做伙伴,咱们会在解决方案中都会进行相应的优化。”据悉,SmartX会在今年完成对华为Taishan服务器的支持,以完成对鲲鹏芯片生态的支持。

此外,考虑金融等行业的数据中心环境一般每每是多种硬件平台并存的状况,一个对于不一样硬件平台进行良好支撑的超融合软件产品无疑是用户最为迫切的需求。为此,SmartX花费了大量精力对服务器的硬件进行了验证,确保其软件产品能够稳定地跑在不一样的硬件平台上。“SmartX对于DELL EMC、Lenovo、华为、HPE、浪潮、超微等主流硬件平台都是进行固件级的验证,而且支持列表在不断更新。”

随着超融合被愈来愈多用在生产环境之中,以SmartX为表明这类厂商反而容易得到更多市场承认,它们所蕴含的潜在力量不可低估,也许它们在将来真的能够改变市场格局。

中国正在诞生本身的Nutanix

Nutanix做为超融合开创先河者,对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进做用。在国外市场,随着DELL EMC、VMware、HPE、Cisco这些大公司纷纷经过并购的方式进入到超融合市场的竞争之中,Nutanix依然可以是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究其缘由,超融合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在软件上。所以,咱们能够从Nutanix软件形态的产品出货量占比愈来愈高的趋势中一见端倪。Nutanix能够提供跟各类硬件平台紧密集成的一体机,也能够提供普遍支持各类硬件平台的纯软件产品,从而给用户充分的灵活性和选择权。而且,在超融合逐渐成为企业云环境主流基础设施的趋势下,Nutanix也更增强调基础设施的自主式管理和运维。

在中国的状况也相似,除了华为、浪潮、新华3、DELL EMC、曙光等大公司外,依然有着一批出色和有潜力的超融合软件公司。这其中,SmartX是最有潜力成为中国Nutanix的公司之一。

这是由于,SmartX的软件产品历时六年,经历过金融等多个行业、各类业务场景的考验与洗礼。SmartX最新推出的SMTX OS 4.0版本无疑将超融合软件产品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在虚拟化、容器、存储、运维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支持容器存储的“生产就绪”,而且支持SMTX Web控制台管理vCenter虚拟机,在基础设施的管理能力上也大幅提高。

超融合市场的战争远未结束,谁将最终胜出?


其次,SmartX对于前瞻技术的布局开始领先。好比,SmartX正在基于持久化内存、RDMA等新硬件价值和网络相关技术,对产品进行优化和升级,为下一代存储介质和硬件作好充足的准备。此外,SmartX对于虚拟化与容器平台的融合改造也走了市场的最前沿,将分布式块存储、超融合技术与容器管理技术相结合,打造出业界领先的可轻松将容器应用于生产环境的容器超融合架构,完全解决企业用户在容器应用中存在的痛点。

第三,SmartX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外,市场能力和市场覆盖度更加成熟。从SMTX OS 4.0开始,SmartX将分为超融合系统和存储两大产品线,这两大产品线基于同一套软件堆栈,SmartX经过两大产品线去覆盖更多业务场景。

徐文豪表示:“分布式存储实际上是之前超融合产品中的一个组件,已经在超融合产品中稳定支撑各类类型业务场景超过三年。咱们但愿客户在逐渐向云环境迁移的时候,利用分布式存储产品取代传统存储产品,由于传统存储在云环境中的使用是用户当前最大的一个痛点。”

最后,SmartX更加适应本土生态,积极打造适合本土用户需求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目前, 由中国企业级公司组成的中国企业级服务生态正在加速造成,将来将成为中国市场重要的一部分。为此,SmartX已经携手多家本土CMP厂商、本土安全厂商完成产品之间对接、验证与集成,而且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徐文豪介绍:“本土生态合做伙伴是市场中重要的力量,与本土生态合做伙伴之间的产品对接、验证与集成须要作很是多的工做。在这方面,SmartX的优点无疑是领先的。”

“为用户着迷、和时间作朋友,保持耐心、投入专一。”这是徐文豪所笃信的。相信,随着像SmartX这样一批专一的超融合公司逐渐崛起,将来超融合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