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上次参加技术大会已是三年前了,如今各种技术大会彷佛比之前多了很多,参加这类大会的价值有多大呢?我想先从我本身之前参会的一些经从来说说。前端
第一次的参会经历是在北京参加 Velocity 的一个性能与运维技术大会。那是 2011 年的时候,我刚从传统的 IT 业进入互联网行业,正处在一个转换过渡期,对自身技术和职业发展都充满了迷茫。程序员
那时正好在北京总部出差,正好这期间就开了这个会,正好咱们所在项目组又分了一些公司买的票,北京的同事看咱们远道而来就好客的分了几张票给咱们一块儿出差的几个同事,因此我就凑巧参加了这个会。后来知道这个会的门票价格并不便宜(具体是多少忘记了,大概好几千吧),就很好奇并疑惑就这么两天的分享会值这么些钱么?毕竟是第一次参会,就带着这样的疑惑去了。后端
开场是章文嵩博士关于绿色计算的主题演讲,几个主题演讲结束后就是分专场的分享演讲。我至今还有比较深入印象的是关于 Facebook 一个工程师分享当时比较火的 BigPipe 前端网页性能优化,听完后不由感慨原来还能够这样作。还有个淘宝的工程师分享关于面向浏览器推送的主题,听的饶有兴趣,当时我还没作咚咚(IM)项目,后来开始作 IM 后,又把这个主题的材料找来反复揣摩了下,算是对我早期作 IM 给予了不少启发。浏览器
临到下午晚时,一些感兴趣的主题都差很少结束了,但一想票这么贵,还舍不得离开就在各个专场四处转转,看看还有什么值得听的。而后发现一个腾讯作 QQ 的工程师在讲 QQ 客户端如何融合 Web 技术来应对突飞猛进的互联网变化,毕竟客户端的更新相比 Web 仍是难度更大而速度更慢。其中揭秘了一些咱们平时使用桌面 QQ 时看上去像原生客户端实现的功能,其实都是隐藏在浏览器后面,经过一系列的假装把浏览器的 5xx 和 4xx 错误当心的隐藏起来,让用户彻底感知不到。性能优化
虽然我那时是一个专一后端的工程师,但也并不妨碍去了解前端和客户端的一些有趣的技术和技巧。就这样个人第一次参会经历就结束了,若是个人记忆没有差错,我当时应该是感受收获满满的,给我当时略感迷茫的技术发展方向提供了不少指引。但站在当时的角度要不是公司买了门票,要让本身掏腰包买票我可能就会有不少犹豫不决,很大的多是不会去了。但今天的我再回过头去看,我会想告诉曾经的我即便本身掏钱也是值得去的,因此今天当我在面对一些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新东西或从何尝试过的体验时,只要须要付出的价格没有达到没法承担的地步,为学习和成长付出一点试错成本应该是必要的,况且有时这种付出带来的将来潜在收益可能会远远超出预期。服务器
我看到的是,大部分人为学习和成长花费的代价,可能尚未花吃、穿、玩上面多。微信
再次参加技术大会是两年后了,此次是在杭州,阿里举办的技术嘉年华(ADC)。其时,我已经作咚咚快两年了,一路踩了很多坑,也还碰到很多疑惑没有特别有信心的答案,借此次技术大会的机会也想去找找看作阿里旺旺的同窗一块儿交流下。运维
此次大会除了有专场分享的主题大会场,还有更垂直专业化的 LOFT 小空间分享,更适合面对面交流。听了几个主题后,我后来就找到了阿里旺旺的后端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其时,阿里旺旺已经发展到一个业务稳按期,日均 1200 万淘宝卖家和用户在线。因此他们后端开发的主要工做不像当时咱们主要是应对业务的快速发展,而是不断优化效率下降成本。好比:当时阿里旺旺后端是 300 多个服务,部署了 1600 台物理机,他们经过不断重构和优化服务程序,把业务快速发展期欠下的技术债逐步还掉,计划当年缩减服务器到 1000 台之内。性能
若是说我参加第一次技术大会是帮助拓展了眼界,看清了发展方向,在茫然中找到了路径。那么此次参加则是聚焦在一个特定领域关联的技术范围内,寻找行业中领先者切磋交流,并加强了一些路径选择上的信心。学习
大部分咱们正在走的路,可能都是有人已经走过的,有人告诉你前面还有路,你就会走的更坚决而快速了。
以上就是我参加过的仅有的两次技术大会,如今技术大会年年都有,一年还有不一样主办方的不一样大会,咱们应该参加多少呢?我以为仍是看我的需求,这样的大会如我前面所说,有可能会给你带来启发和指引,也有可能给你机会去和前方的同行深度交流,若你有遇到适合的大会,适合的主题和适合的同行,就不该犹豫和错过,毕竟付出的成本实际并无多大。
固然,除了这类成长类的需求,还有些人多是有社交性的需求,因此来参会。但实际上我我的感受在这种技术大会中寻求社交有点虚无缥缈,也许这和我自己有社交恐惧有关,因此我更喜欢写文字来分享。
正在写这篇文章时,还看到朋友圈有人更新说:「有些分享太软了,开头两分钟和结束三分钟是主题软广,中间都是硬广。」呵呵,因此你们在现在愈来愈多的大会分享中,可要擦亮眼镜,作好选择。即便是在一个以高质量著称的技术大会上,你也不可能听完全部的主题,必需作出选择与取舍。这就是一个技术人面临的永恒主题,你永远学不完全部的技术,你的平常就老是在作出选择与取舍。
当咱们一个都不想错过期,每每所有都错过了。
...
如今都是哪些人爱在技术大会上分享呢,我观察了下大部分的讲师会集中在他们工做年限的十年左右,左一点多是是七八年,右一点多是十一二三年。这正是他们工做经验积累并梳理总结成型的一个爆发期,再短一些则积累不够,再长一些则可能就过了这个阶段了。
因此做为一个程序员、技术人,你须要在合适的时候去邂逅一两场适合本身的技术大会,很少,很多。不只能够去听,其实也能够去讲。
写点程序世间的文字,画点生活瞬间的画儿。
微信公众号「瞬息之间」,碰见了不妨就关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