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种方式能够根据场景,去选择哪种方式。最终效果是同样的java
步骤1: 好比咱们知道在点击一个按钮的时候,会有卡顿,那么就能够用web
//能够用如下代码测试你的代码。
//开始埋点,“app”是最后生成的性能分析文件
Debug.startMethodTracing("App");
//埋点结束,期间start 到 stop 之间的代码,就是你要测试的代码范围
Debug.stopMethodTracing();
复制代码
步骤2: 运行完测试代码后,咱们点开studio右下角的Device Explorer,在下图的“第一步”,打开以后咱们要找到咱们生成的trace文件,路径在sdcard/Android/data/项目包名/files,如图:性能优化
步骤3: 直接左键双击能够打开咱们的文件如图:网络
部分1:是时间选择范围,整段就是咱们刚刚用代码埋点指定的。上面的时间标志是时间戳。
部分2:表示当前埋点的代码有5个线程。能够点击任何一个线程查看
部分3:这里有4个按钮app
接下来咱们具体看看这四个按钮函数
点开咱们的Top Down,以下:布局
红色框1: 表示main里的一些状况。性能
红色框2: 里面有2个选项,能够切换成Wall Clock Time或者Thread Time学习
为何这两个时间会不同?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好比运行一个方法,由于锁的缘由,线程等待。这个时候等待时间也算在了Wall Clock Time里。 可是Thread Time是CPU的执行时间,线程闲置的时候并无消耗CPU,固然这个等待时间也就不算在Thread Time里了。测试
红色框3: 表示方法的依次调用。及每一个子方法调用所消耗的时间。这里也能够当作是Call Chart表的“代码化”。
点开Call Chart以下:
点开Flame Chart后,以下:
这里的意思是会把类似或相同的方法统计在一块儿,好比A方法调用B方法调用C方法:A->B->C,那么他会将全部按此顺序的方法收集在一块儿,或者将A->B->D也会收集在上,横轴表示的是相对时间。
点开Bottom Up以下
这里点开initX5web() -> 显示了main();也就是说谁调用了我。main()方法里调用initX5web();
点击Profile运行项目
运行后以下图:
鼠标移动到CPU那里后,左键双击CPU后,如图:
能够看到,这里和咱们上面用代码埋点界面几乎相同了,这里有个按钮,Record,点击后,文案会变成stop;咱们就能够在APP里操做,来到咱们以为卡顿或者有问题的功能里。点击stop就造成了咱们trace同样的文件里。里面的操做都是同样的
拿之前作的一个项目举例,为了避免被骚扰,这里我隐藏了手机号。看看下面的gif,这里我在输入密码后,点击登陆,在网络请求结束后,dialog已经消失了,尚未跳转到咱们的首页,如图,此时有明显的卡顿
在咱们logcat里过滤关键字:Displayed 能够看到咱们程序中每一个Activity的启动时间,此时个人启动时间是996,接近1s(fuck,这样都有996,擦):
这个时候咱们用第二种方式去尝试解决这个卡顿,根据咱们的Top Down分析,根绝Total的耗时时间,咱们一直往下点,首先来到以下(假设咱们还不知道是跳转Activity卡顿):
这时候到了2个方法,dispatchMessage()和next();
咱们先将dispatchMessage点到底,看到了setContentView()里的loadDrawable()。能够看到这个是元凶
由上面的分析,最终问题定在了setContentView()里的loadDrawable()。也就是说明咱们MainActivity的layout里,不论是src仍是background,有一个很是耗时的bitmap。这里我照下来以后,确实发现了根布局的background里背景大图,我这里直接取消这张图后,运行程序,以下,能够发现再也不卡顿了,并且跳转速度大大提高了:
打印下时间,启动时间由原来的996,变成了447:
这里我只是举了个小例子,但愿对学习性能优化的朋友有帮助。若是以为有用,就赞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