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VM堆设置html
设置JVM最大堆内存 为3550M。java
设置JVM初始堆内存 为3550M。此值能够设置与-Xmx相同,以免每次垃圾回收完成后JVM从新分配内存。算法
设置每一个线程的栈大小。JDK5.0之后每一个线程栈大小为1M,以前每一个线程栈大小为256K。应当根据应用的线程所需内存大小进行调整。在相同物理内存下,减少这个值能生成更多的线程。可是操做系统对一个进程内的线程数仍是有限制的,不能无限生成,经验值在3000~5000左右。服务器
设置堆内存年轻代大小为2G。整个堆内存大小=年轻代大小+年老代大小+持久代大小。持久代通常固定大小为64m,因此增大年轻代后,将会减少年老代大小。此值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Sun官方推荐配置为整个堆的3/8。多线程
设置堆内存持久代 初始值为256M。(貌似是Eclipse等IDE的初始化参数)并发
新生成的对象能占用内存的最大值。性能
设置持久代最大值为512M。测试
设置堆内存年轻代(包括Eden和两个Survivor区)与堆内存年老代的比值(除去持久代) 。设置为4,则年轻代所占与年老代所占的比值为1:4。操作系统
设置堆内存年轻代中Eden区与Survivor区大小的比值。设置为4,则两个Survivor区(JVM堆内存年轻代中默认有2个Survivor区)与一个Eden区的比值为2:4,一个Survivor区占 整个年轻代的1/6。命令行
表示一个对象若是在救助空间(Survivor区)移动7次尚未被回收就放入年老代。
若是设置为0的话,则年轻代对象不通过Survivor区,直接进入年老代,对于年老代比较多的应用,这样作能够提升效率。
若是将此值设置为一个较大值,则年轻代对象会在Survivor区进行屡次复制,这样能够增长对象在年轻代存活时间,增长对象在年轻代即被回收的几率。
二、回收器选择
JVM给了三种选择:串行收集器、并行收集器、并发收集器,可是串行收集器只适用于小数据量的状况,因此这里的选择主要针对并行收集器和并发收集器。
默认状况下,JDK5.0之前都是使用串行收集器,若是想使用其余收集器须要在启动时加入相应参数。JDK5.0之后,JVM会根据当前系统配置进行智能判断。
串行收集器
设置串行收集器
并行收集器(吞吐量优先)
选择垃圾收集器为并行收集器。此配置仅对年轻代有效。即上述配置下,年轻代使用并发收集,而年老代仍旧使用串行收集。
配置并行收集器的线程数,即:同时多少个线程一块儿进行垃圾回收。此值最好配置与处理器数目相等。
配置年老代垃圾收集方式为并行收集。JDK6.0支持对年老代并行收集。
设置每次年轻代垃圾回收的最长时间(单位毫秒),若是没法知足此时间,JVM会自动调全年轻代大小,以知足此值。
设置此选项后,并行收集器会自动选择年轻代区大小和相应的Survivor区比例,以达到目标系统规定的最低响应时间或者收集频率等。
此参数建议使用并行收集器时,一直打开。
并发收集器(响应时间优先)
设置年轻代为并发收集。可与CMS收集同时使用。JDK5.0以上,JVM会根据系统配置自行设置,因此无需再设置此值。
三、CMS全称Concurrent Low Pause Collector
jdk1.4后期版本开始引入的新gc算法,在jdk5和jdk6中获得了进一步改进,它的主要适合场景是对响应时间的重要性需求大于对吞吐量的要求,可以承受垃圾回收线程和应用线程共享处理器资源,而且应用中存在比较多的长生命周期的对象的应用。CMS是用于对tenuredgeneration的回收,也就是年老代的回收,目标是尽可能减小应用的暂停时间,减小FullGC发生的概率,利用和应用程序线程并发的垃圾回收线程来 标记清除年老代。
设置年老代为并发收集。测试中配置这个之后,-XX:NewRatio=4的配置失效了。因此,此时年轻代大小最好用-Xmn设置。
因为并发收集器不对内存空间进行压缩、整理,因此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碎片”,使得运行效率下降。此参数设置运行次FullGC之后对内存空间进行压缩、整理。
打开对年老代的压缩。可能会影响性能,可是能够消除内存碎片。
设置为增量收集模式。通常适用于单CPU状况。
表示年老代空间到70%时就开始执行CMS,确保年老代有足够的空间接纳来自年轻代的对象。
注:若是使用 throughput collector 和 concurrent low pause collector 这两种垃圾收集器,须要适当的挺高内存大小,为多线程作准备。
四、其它
新生代GC优先于Full GC执行。
禁止调用System.gc(),但JVM的gc仍然有效。
最大化文件描述符的数量限制。
启用本地线程优先级API,即便 java.lang.Thread.setPriority() 生效,反之无效。
“软引用”的对象在最后一次被访问后能存活0毫秒(默认为1秒)。
容许90%的Survivor空间被占用(默认为50%)。提升对于Survivor的使用率——超过就会尝试垃圾回收。
五、辅助信息
JVM服务调优实战
服务器:8 cup, 8G mem
e.g.
java -Xmx3550m -Xms3550m -Xss128k -XX:NewRatio=4 -XX:SurvivorRatio=4 -XX:MaxPermSize=16m -XX:MaxTenuringThreshold=0
调优方案:
-Xmx5g:设置JVM最大可用内存为5G。
-Xms5g:设置JVM初始内存为5G。此值能够设置与-Xmx相同,以免每次垃圾回收完成后JVM从新分配内存。
-Xmn2g:设置年轻代大小为2G。整个堆内存大小=年轻代大小+年老代大小+持久代大小。持久代通常固定大小为64m,因此增大年轻代后,将会减少年老代大小。此值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Sun官方推荐配置为整个堆的3/8。
-XX:+UseParNewGC:设置年轻代为并行收集。可与CMS收集同时使用。JDK5.0以上,JVM会根据系统配置自行设置,因此无需再设置此值。
-XX:ParallelGCThreads=8:配置并行收集器的线程数,即:同时多少个线程一块儿进行垃圾回收。此值最好配置与处理器数目相等。
-XX:SurvivorRatio=6:设置年轻代中Eden区与Survivor区的大小比值。根据经验设置为6,则两个Survivor区与一个Eden区的比值为2:6,一个Survivor区占整个年轻代的1/8。
-XX:MaxTenuringThreshold=30:设置垃圾最大年龄(次数)。若是设置为0的话,则年轻代对象不通过Survivor区直接进入年老代。对于年老代比较多的应用,能够提升效率。若是将此值设置为一个较大值,则年轻代对象会在Survivor区进行屡次复制,这样能够增长对象再年轻代的存活时间,增长在年轻代即被回收的几率。设置为30表示 一个对象若是在Survivor空间移动30次尚未被回收就放入年老代。
-XX:+UseConcMarkSweepGC:设置年老代为并发收集。测试配置这个参数之后,参数-XX:NewRatio=4就失效了,因此,此时年轻代大小最好用-Xmn设置,所以这个参数不建议使用。
转自:http://www.cnblogs.com/jack204/archive/2012/07/02/257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