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无心浏览到阮一峰的网络博客(连接),一发不可收拾,从那之后一直追着拜读其博客,并看到了其在网站上的广告(暂且称为广告)《如何变得有思想》,果断买来拜读,可是一直忙于各类事情,最近才抽出时间用了一周时间读完该书,感触颇深,在IT的大海里也遨游了五年之久,从未意识到思想如此重要,或者换句话说之前只是代码的搬运工,如今开始从思想的高度去认识程序、认识世界。程序员
这里我直接取百度百科中对他的介绍。网络
阮一峰,70后,英文名Frank。他原是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宏观金融、货币政策与美国经济。于2008年6月得到博士学位。目前在上海一所当地大学(上海金融学院 国际经贸学院)任教。他本人也是一名IT技术人员,主要关注网站制做,而且对免费软件有着坚决不移的信念。除了写博客之外,他还有三个网站:微趣、Italo Calvino in China和读书公园。学习
他从2003年开始在网络上写日志,文章包含的内容很是广博,涉及读书、版权制度、经济学、英语、历史、IT技术、医学、电影、音乐和美术、政治学、科学、创业、互联网等23个大的分类,其中有的分类还包括一些更细的子条目。至2013年9月15日,他一共写了1580篇文章,收到32694条留言。除了理性地书写各类庞杂的知识外,他的文章亦充满了人文关怀,对专制强权更是批判有加,他试图以我的单薄的力量向社会传达一种向善的理想。他屡次在文章中提到过,但愿经过这些文章来教你们如何作一个独立思考者。网站
阮一峰自学了网站制做,并在学习期间编写了一些互联网小应用,能够在他的博客中看到。设计
译做:《软件随想录》、《黑客与画家》《异常流行幻象与群众疯狂》《下一个大泡泡》调试
说该书的内容以前要先从该书的设计以及封面提及,从亚马孙中购得该书,打开外包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不太突出的半树形设计,外加一个不知道怎么称呼的与大多数书籍相同的那么一条带子,打开带子唰一下从下面又掉出一本微薄的书《路过天堂》,喜出望外,没有在其博客中或其余地方看到有关于此书的介绍,琢磨半天发现两本书封面拼到一块刚好是一棵完整的树,顿时就被这种设计所吸引。这是我见过的最有“思想”的设计,先捡“瘦”的来,因而果断先拜读了《路过天堂》。日志
《路过天堂》中收录了阮一峰从1994年到2001年所著的部分诗歌(权当是部分)。以其收录的首篇诗歌《路过天堂》为书名。先感觉一下:code
路过天堂 个人脚步匆匆忙忙 无数人们辛苦耕做 地里的麦子青了又黄 而我只是 路过天堂 那里有云彩飘荡 美丽的花象胡子同样生长 欢乐代替悲伤 叫作天堂 我倚靠在她的身旁 也有过本身的梦想 黄昏的时候上路 我回头望望 天堂亮起霓虹,让我有点惆怅 江水浩浩荡荡 我刚刚路过天堂 不知道要去向何方 穿行森林,露水沾湿脚掌 我听见 腐朽的巨木轰然倒地,四周一片空旷 我听见 一些古老的歌声,它们十分嘹亮 我回头望望 若是有人通过 我很想对他说 我刚刚路过天堂
不去说过多的赞美之词,这本诗集是我读完的第一本诗集。orm
而后紧跟着读完了《如何变得有思想》,这本书收录的是其关于书籍、文章、历史、人物、电影、电视、社会现象等的思考与感悟。篇篇都能看出做者涉猎之广,以及思考之深,而且全部观念都有考据。从中我也认识到了不少以前从未思考的问题,以前看待问题都是浮于表面,没有考据、没有推究。blog
给我印象最深入的就是讲述黄仁宇及其书籍《黄河青山》,提到《黄河青山》大多数人应该都不知道,可是《万历十五年》你们应该都听过,黄仁宇就是《万历十五年》的做者,《黄河青山》是他的回忆录。讲述了一个国民党军官变成一个历史学家过程当中经历的全部失败,从阮一峰的介绍当中我也感觉到了这是一本绝对好书,黄仁宇经过将本身的一次次失败放到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大背景下,说明了本身的各类失败大于努力的总和,而这些失败必须被视为对历史的阶段性调试,最终将到达一个更深远的终点。
《如何变得有思想》一书像这样的精彩的书评等有不少,不在这里赘述,我也在这里打个广告,各位能够购买自行阅读,固然也可经过上面的连接在线阅读。
讲了这么多,只是介绍了阮一峰其人、其书,并无看出跟程序员的自我修养有什么关系,下面来简单的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纯属我的意见,欢迎探讨。
从大里说,一个程序员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与士农工商并无什么区别,咱们每个程序员也要站到社会的高度以及历史的高度去看待问题、看待技术,这样才能领会最前沿的科技,由于科技的发展一定是社会、历史的发展的体现。
往小了说一个程序员只有提升了本身的思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不至于“心中空荡荡”,我认为一个程序员的最好品质是发现问题,而如何发现问题这里面就牵扯到对已知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以及对未知问题的探索欲望、推究能力、认知能力。程序员就是一个解决未知问题的职业,我相信若是一个程序员一直干的是已经弄过一百遍的东西,他不会感到工做有任何意义。
固然咱们也能够站到社会的高度去分析为何中国的顶级程序员与国外的顶级程序员还有差距(我的意见),由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示实就是程序员还必须为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而担心,咱们不得不将本身的精力主要放在养家糊口,而没有精力去思考这些额外的东西。可是我以为随着中国的发展,程序员也会逐步放宽本身的视野,出现更多人为了情怀而不是金钱去工做,这样就能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固然,不管是程序员仍是各行各业我以为首先应当培养的是人文情怀,上高中的时候我是一个严重的“理科男”,偏科很是严重,那时候只以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从上大学开始,本身的观念就慢慢开始变化,开始认识到文科对一我的的影响远远不是考不上好大学那么简单,一我的的人文修养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因此从大学开始普遍涉猎各类书籍,毕业以后更是如此,不是看IT方面的书籍就是人文社科类的。不能说看这些书对个人工做、人生已经发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可是我以为整我的的思考方式、思惟方式都在一点点的变化着,对不少问题的见解也在一点点改变,甚至对不少技术问题也可以以更高的层次去思考。
好比以前作了一个winform的项目,加载shp文件在地图控件中显示,我采用的是读取所有矢量图形逐一添加到控件中的方式,当一个shp文件中包含的矢量图形过多的时候,只见CPU一直居高不下,不一会程序就会出错,实验了各类办法包括Thread.Sleep等不能解决。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忽然想到我何不先将整个控件隐藏加载完毕再显示,一试果真得解。咱们常听工做中有人说要换个思路,其实我以为这个换个思路就是开阔思惟、提升思想,不少人每每都是一条道走到黑,怎么也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我想大概是由于本身对问题的认识没有那么深入的缘由。
再好比最近开始写博客,其实不少问题本身理解了和说出来、写出来真的是两回事,要通过大量的总结以及思路清洗方能造成文章让别人也能看得懂,若是你要写出一本颇有深度的书或者其余做品那大概就须要你在思想有更高层次的认识。
程序员如何变得有思想以及如何进行自我修养我以为不外乎如下几点:多读、多思、多写。读要采百家之长、普遍涉猎;思要思考的有深度、有广度;写既要写代码也要写总结。
本文简单介绍了阮一峰及其《如何变得有思想》,并说出了本身对“程序员自我修养”的见解,欢迎探讨。并在这里感谢阮一峰其人、其书对个人影响,没有他的影响我可能也就不会开始写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