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原理:编程
动态地将代码切入到类的指定方法、指定位置上的编程思想就是面向切面的编程。设计
场景:代理
面向切面编程(AOP是Aspect Oriented Program的首字母缩写) ,咱们知道,面向对象的特色是继承、多态和封装。而封装就要求将功能分散到不一样的对象中去,这在软件设计中每每称为职责分配。实际上也就是说,让不一样的类设计不一样的方法。这样代码就分散到一个个的类中去了。这样作的好处是下降了代码的复杂程度,使类可重用。
可是人们也发现,在分散代码的同时,也增长了代码的重复性。什么意思呢?好比说,咱们在两个类中,可能都须要在每一个方法中作日志。按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咱们就必须在两个类的方法中都加入日志的内容。也许他们是彻底相同的,但就是由于面向对象的设计让类与类之间没法联系,而不能将这些重复的代码统一块儿来。
也许有人会说,那好办啊,咱们能够将这段代码写在一个独立的类独立的方法里,而后再在这两个类中调用。可是,这样一来,这两个类跟咱们上面提到的独立的类就有耦合了,它的改变会影响这两个类。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咱们在须要的时候,随意地加入代码呢?这种在运行时,动态地将代码切入到类的指定方法、指定位置上的编程思想就是面向切面的编程。
通常而言,咱们管切入到指定类指定方法的代码片断称为切面,而切入到哪些类、哪些方法则叫切入点。有了AOP,咱们就能够把几个类共有的代码,抽取到一个切片中,等到须要时再切入对象中去,从而改变其原有的行为。
这样看来,AOP其实只是OOP的补充而已。OOP从横向上区分出一个个的类来,而AOP则从纵向上向对象中加入特定的代码。有了AOP,OOP变得立体了。若是加上时间维度,AOP使OOP由原来的二维变为三维了,由平面变成立体了。从技术上来讲,AOP基本上是经过代理机制实现的。
AOP在编程历史上能够说是里程碑式的,对OOP编程是一种十分有益的补充。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