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饭否到美团,潘魏增用十年的技术生涯,诠释了“长期有耐心”这句话的含义。在他看来,长期有耐心,其实也是延迟知足感。对从事的行业来说,咱们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十年后才有回报的生意,每每都是大买卖。前端
从电子工程转到计算机 一、为何大学读的是电子系,可是毕业后却选择了互联网行业?程序员
潘魏增:高中时,对物理比较感兴趣,学校有一个逸夫图书馆,里面有大量关于物理的课外读物,其中有一本杂志叫《无线电》,特别令我着迷。只须要少许元器件,就能够实现超远距离无线单向通讯(收音机),简直太神奇了。因而,我就树立了本身的理想,之后要成为一名电子工程领域的科学家,因此选择了南开大学的电子系。web
可是上大学以后忽然发现,电子系的课程大部分都是以数学、物理相关的基础理论为主,动手创造的机会不多,特别枯燥。一次偶然的机会,想在电脑上搭建一个HTTP服务器,给各地的高中同窗访问,由于不太懂,而后就去学校的BBS请教。当搭建成功的一刹那,我忽然感受到一种“触电”同样的兴奋感,相隔万里的人居然能够看到我写的网页内容,太难以想象了。因而,我就开始常常泡BBS学习,到后来我就成为了可以回答别人问题的人,再后来,我就成为了南开BBS上WebDevelop版和Linux版的版主。后端
大学时,互联网逐渐从第一次泡沫中复苏。我在图书馆偶然看到一本讲互联网革命的书,书中那些早期设想的有关互联网的预言,都逐渐在一一实现。我深受做者的鼓舞,不过我以为互联网革命还尚在早期,将来还将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我应该在行业萌芽的时候,加入到这场浪潮当中去。怎么加入?我不可能去「赤手空拳」地创业,毕竟还要吃饭,因而去互联网公司工做就成了我最佳的实际选择。当时在咱们系,去互联网公司工做,实际上是一个很是另类的、不被人理解的选择,由于绝大部分同窗都去作了跟电路或者芯片等本专业相关的工做。可是,我很喜欢。服务器
今天回头看,我呆过的团队作了不少改变世界的事,整个互联网行业也大大地改变了世界的原貌,信息更透明、公开,社会更加平等。科技革命老是短时间被高估,长期被忽视。十多年前,我还用笔给同窗写信,在图书馆翻查资料,出门带纸质地图......站回当时看如今,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咱们能够经过微信实现实时互动,经过知乎、维基百科和搜索引擎查阅无穷无尽的信息,出门有高德地图,并且如今出门还几乎不用带现金。微信
工程师眼中的美团 二、在你眼中,咱们美团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有哪些特质让你印象深入?前端工程师
潘魏增:印象最深的,也是最喜欢的特质就是咱们美团是一家学习型组织。公司创始人都很是善于去学习、思考和总结,并身体力行去分享、去鼓励你们这么作。框架
好比兴哥,我以为他的学习面特别广。记得有一次聚会,兴哥聊天时说到各地的方言,还帮忙给你们各自的方言作归类,聊到兴致起来,还拿出一本厚厚的语言书,证实他说的都有理有据。后来还有一次,兴哥给你们送了一本关于地缘结构的书,他说不错,推荐你们看。我看完以后确实对世界格局有了新的认识,对我帮助很大。工具
兴哥能从学习中受益,我以为不少人应该也是如此。学城(美团内部知识库)和互联网+大学,有大量内部学习的资料,有大牛的分享,有行业的判断,有方法论,我本身也从上面学到了很多真东西,你们能够利用一些这些资源。布局
三、千团大战后,美团又作了电影票(猫眼,已经独立)、外卖业务,如今布局了酒旅、出行和大零售业务,做为其中的一员,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潘魏增:最大的感触就是,天天都像在“打仗”。咱们美团进入的领域一部分并非最新的领域,另一部分可能相对较新,同时有不少人也都看到了这个机会。表面上,美团像是和其余公司在争夺,其实否则,实际上你们都在竞赛,看谁能给用户提供更大的价值,提供更好的产品。据说有些公司,专门针对美团创建了“抗美办公室”,我以为他们的思路很奇怪,还在用“零和游戏”的思惟在作事情。
前些天,王慧文也分享了本身对这方面的见解,美团就是一种“尝试”的心态在作事,咱们最终是但愿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美团的价值观,第一条也是“以客户为中心”。 由于竞争是全方位的,有时候看到其余公司写的“黑稿”,里面满是一些没有逻辑的猜想和诬告。这个时候,咱们反而更像是打了“鸡血”同样,想把咱们本身的产品作的更好。
固然,这么多年,也经历了美团的不少从零到一的业务,有时候会感受会比较煎熬,有时候也会很亢奋,就像坐过山车,有时候嗨到顶峰,有时候也会感受跌到谷底,但尖叫老是持续不断的。在美团的生活,真的很精彩。
十年技术生涯 四、对绝大多数青年来讲,大学毕业后,应该是人生最好的十年,这十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您怎么理解王兴说的“长期有耐心”这句话?
潘魏增:十年的收获有不少,不过我感受都是人生体验的东西,到这个时间点,到了这个岁数,每一个人总会零零散散收获一些东西,包括物质层面的,还有精神层面的。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多是更了解了本身,找到一些和本身更好相处的方式。
十年前,以为本身什么都能作,什么均可以作得很好,如今大概明白本身的能力范围在哪里。
十年前,不明白本身想要什么,如今尽管依然不是那么清楚,但已经相对更清晰一些,还须要迭代。
长期有耐心,个人理解就是延迟知足感。
对从事的行业来说,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作个不是那么恰当的比喻,天天计较得失的大部分都难成气候,十年后才有回报的生意,每每都是大买卖。
对我的而言,不要太早着急“变现”,拿得多,每每不如拿得稳,也不要把职位、职级这些虚的东西看得太重。关键看本身在其中承担什么角色,看本身的能力是否还有成长的空间。
五、这十年,有没有对本身影响特别大的人?
潘魏增:十年间,我有幸认识了不少很是优秀的人。有老板,有同事,也有人生路上的师哥、朋友等,对我影响都很大,感谢获得了他们的教诲和帮助,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坦白讲,我本身受穆荣均的影响比较深。我在公司里最先接触的人就是他,也是由于他,我被吸引加入了早期的饭否。他认为应该坚持作正确的事情,即便遇到阻力,也要不折不挠地推动。
好比,技术团队早期要提高并行开发的效率,版本管理工具要从SVN迁移到Git,这个事情虽然是我主导,但事实上是穆荣均在背后鼓励我这么作。
又好比刚开始的美团技术学院,有不少BootCamp培训、技术交流和组织上的琐事要作,同时会面临业务上的一些压力,穆荣均也是很支持我去展开这方面的工做。我相信对早期工程师文化的建设和团队组织的成长,都是有帮助的。
六、这十年,对前端技术的认知,有哪些改变?
潘魏增:虽然十年来,前端技术层出不穷,但我理解的前端是「万变不离其宗」,它是为最终用户界面服务的,承接用户与远端数据的交互。前端的核心是数据的呈现,无论后端给什么数据,前端只负责忠实的展现。前端也可能会作服务端的开发,也可能会作平台化、工程化的工具,但它最根本的目标仍是这个,不要偏离这个目标去作事情。
其次前端技术不能脱离业务而存在。前端工程师当中有部分同窗很Geek,有的喜欢研究专深的技术,有的喜欢越界作点事情。这些自己也没错,但把更多精力去推进业务,得到成功是回报更高的事情。若是作技术缺少业务视角,每每是很危险的。
对作技术的同窗们,有哪些建议? 潘魏增:有几个建议,也是我我的的一些成长心得,仅供你们参考吧,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点帮助。
第一个是打好基础。 毕业刚走进职场的同窗,必定要打好技术基础。「勿在浮沙筑高台」,把地基打扎实,才能在上面建成高楼大厦。怎么打地基,每一个人有本身的方式,我我的比较喜欢的是看官方手册、标准文档以及阅读源代码。
第二个是提高视野。对于有必定经验和技术基础的工程师,建议多走出去,看看公司内其余团队是怎么作,业界是怎么作的。好的技术每每是由于看得足够多。
第三个是思考本质。“老司机”能够多跳出来想一想商业的本质、社会的本质,毕竟技术只是这个世界很小的“子集”。咱们的社会是一个很是复杂的系统,结构远比技术系统更加复杂。我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有这个认识,还在慢慢地摸索、学习。但愿你们共同努力吧!
“我本身是一名从事了5年前端的老程序员,辞职目前在作讲师,今年年初我花了一个月整理了一份最适合2019年学习的web前端干货,从最基础的HTML+CSS+JS到移动端HTML5到各类框架都有整理,送给每一位前端小伙伴,这里是小白汇集地,欢迎初学和进阶中的小伙伴。"
加QQ群:931661106(招募中)
关注公众号:蝌蚪前端
每晚7点直播讲课,送前端学习资料,从基础到框架,专业的老师为你指导
加微❤:QD_666_Q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