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68-500206.htmlphp
文献阅读是科研的重要基础,可是并不是每个科研人员都喜欢和擅长看文献——例如我本身。我发现,阅读文献存在的问题能够概括为三个:坐不住,记不住,想不开。html
第一大问题:坐不住ide
坐不住,指的是不喜欢看文献。为何咱们喜欢看小说,看电视剧,却不喜欢看文献呢?首先是由于看文献难,其次是由于看小说、电视剧更有趣,而看文献却枯燥乏味。“坐不住”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根据《兴趣从何而来》一文中的分析,能够采用如下方法:ui
首先是经过大量阅读使看文献成为本身擅长的事情。人们老是对本身擅长的事情感兴趣,当大量阅读文献以后,积累了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领悟到了阅读文献的方法,再去看文献难度下降不少,就容易静下心来读了。一开始看文献,比如跑马拉松,很痛苦;熟练了以后,比如散步,很轻松。此外,在某一领域内阅读了必定量的文献以后,对该领域变得熟悉起来,而熟悉也能够加强兴趣。idea
其次,带着问题看文献。问题一旦提出,就有了回答的需求。带着问题看文献,知足了本身回答问题的需求,而需求获得知足就会致使快乐,因此带着问题看文献会更有兴趣。须要注意的是,提出问题以后,不要立刻看文献,而要左思右想一段时间。这就如同人在不是很饿时吃饭没胃口,若是饿了一天以后,随便吃什么都以为很好吃。左思右想的阶段,就比如忍饥挨饿的阶段,能够很好地“酝酿兴趣”。spa
第三,树立明确的目标。例如,一天看一篇文献,或者一周精读一篇文献。树立目标以后,就有了看文献的动力。若是能找到同窗和本身树立一样的目标,相互监督、交流,则效果会更好。设计
第四,用“爱屋及乌”的方法提升兴趣。我曾经在一门课程上向你们介绍过日本科学家利根川进的一篇论文。在介绍的同时,我顺便了解了他的一些事迹并对他产生了兴趣。后来有一天,我在一期Cell上看到他的两篇论文,高兴不已,由于看到我“认识”的人发表的文章了!对某一位科学家的兴趣,经常也能够转化为对他写的论文的兴趣,这就是“爱屋及乌”。所以,熟悉和喜欢一些科学家对看文献是有帮助的。此外,通常你们都有本身感兴趣的领域,看到非兴趣领域的文章,把它与本身感兴趣的领域联系起来,天然就更有兴趣了。htm
第五,用作白日梦的方法提升兴趣。想象本身看文献的能力提升以后,能够津津有味地阅读Science,Nature(参见施一公老师博文《学生如何提升专业英文阅读能力》),轻松愉快地获取科研信息,提升科研水平,享受科研。这样的想象也能够加强兴趣。blog
第六,用想象力加强看文献的兴趣。文献的内容虽然是死的,可是能够把它想象成活的东西,能够对它编故事。喜欢武侠小说,就编成武侠小说,喜欢言情小说,就编成言情小说,喜欢历史剧,就编成历史剧。ip
还有一些作法会下降看文献的效率从而下降兴趣。张彦斌老师在《旁观留美研究生的困惑》一文中提到有一位研究生,由于看文献时老是从头开始一字不拉地看地看,结果看了好久仍是不懂。后来接受张老师的建议一开始只抓主线效果就好多了。施一公老师也曾经提过:看文献要抓主线(见《学生如何提升专业英文阅读能力》)。
对于有些人来讲,走动能够促进思惟,因此若是实在坐不住,不妨把文献打印出来,边走边看。
第二大问题:记不住
当能静下心来看文献以后,第二个问题就是记不住了。今天看过的文献,过几天就没有印象,过一个月就忘得一干二净。全部的努力都化为乌有,怎么能令人不沮丧?
我尝试过不少声称能够加强记忆力的方法,有些甚至声称能够加强记忆力十倍,但个人记忆力连20%的提升都没有。事实上,精简记忆内容才是最好的选择。咱们能够轻松地将记忆内容精简为五分之一,十分之一,可是却不可能提升本身的记忆力五倍,十倍。
精简记忆内容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好处:提升了本身对事情重要性的判断力。由于在精简记忆内容的时候,须要记忆的必定是重点,须要舍弃的是次要部分。久而久之,不只对文献,对科研,并且对平常生活中不一样问题和事情重要性的判断力也会大大提升。不管你未来从事何种职业,这种能力都是极端重要的。
咱们能够把一篇文献精简为一句话,几句话,或者很短的一段话。哪些部分是重点呢?首先是结论,由于结论是咱们用来进行推理的基础。若是精简为一句话,这句话就通常是结论。不过,因为结论并不是彻底可靠,因此,必定要加上“可能”两个字。例如:本文研究代表:基因A可能(或者极可能)与记忆有关。
若是精简为几句话,除告终论,还要加上关键实验。一篇文章为了论证一个观点,经常会作大量的实验从多方面进行论证,可是,最关键的实验每每只有一两个。例如:本研究在小鼠身上敲除基因A,水迷宫实验发现记忆力受损;过表达基因A,水迷宫实验发现记忆力加强,所以代表基因A极可能与记忆有关。
若是精简为一段话的话,还须要加上选题的依据。即为何作这个研究,这样研究有多重要,为何重要。此外,还能够加上对本身课题有帮助的细节,例如实验方法、论证方法等。总之,是虽然对大部分人不重要,可是对本身很重要的地方。
看完一遍暂时记住了以后,不久就会忘记。因此,对于重要文献,按期的复习很重要。马臻老师曾经在《解答读者问题——读文献等》的博文中说过:“好的文献至少要读三遍。作试验前读一遍,实验中读一遍,写文章时再读一遍。”这个建议很好。作试验前看过的文献,可能在作实验中就会忘记,也可能没有注意到对本身有用的细节,在作实验中再看,每每有新的发现。
此外,有些文章会对论文进行精彩的介绍,看了这样的文章,记忆就会很深入。例如,《科学美国人》就会常常介绍有趣的研究,文章写得很好,能够订阅。科学网上,我发现肖陆江老师的博客上介绍了许多神经科学的论文,并且写得简短有趣,看后难以忘记。
看完一篇文献以后,作成PPT,向别人介绍文献内容也是加强记忆的好方法。我选修的有些课程就须要向别人介绍文献,虽然当时须要比较多的时间,但是后来却难以忘记,付出的时间也是值得的。若是以为作成PPT太麻烦,也能够简单的和别人口头讨论。
写博客介绍文献内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要想把一篇文献介绍清楚,本身就必须先理解它;要想介绍的简洁,就要能抓住重点;要想写得有趣,就要发挥想象力。我常常发现,写博客是能够促进记忆的。个人博客从此可能会介绍一点文献。
与熟悉的事物创建联系是促进记忆的重要方法。因此,看文献的时候,应该尽量与平常生活和本身熟悉的理论、事物联系起来。常常这样作的话,很快就能够发现,其实大部分道理都是差很少的。
若是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也能够本身组织Journal club,找一批热爱读文献的同窗,按期轮流由一人向你们介绍文献。
不少研究基因、蛋白质、分子功能的文献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不管怎样变幻无穷,最后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几招。记住了这几招,看文献就更容易记住。我之前曾将研究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概括为四大绝招,后来把这几招运用到看文献中去,发现看文献轻松不少,也更容易记住了。(参见博文《研究基因功能的“四大绝招”》)
不少人可能以为看在电脑上看文献不容易记住。因此对于重要的文献,能够用笔记本认真记下来。我曾经这样作过,发现效果不错。
第三大问题:想不开
仅仅记住别人作的研究是不够的。科研的灵魂是创新,即便你能看完并记住成千上万篇文献,若是不能作出好的研究,能够说只是浪费时间。“想不开”,指的是看了文献没有想法,没有收获。你们都相信:付出就有收获,努力就能成功。若是大量付出却没有收获,的确会让人想不开——烦恼、郁闷。若是你看文献老是“想不开”,可能就会真的想不开了。因此,看文献必定要“想得开”。
怎样才能算是“想得开”了呢?看完一篇文献,可以提出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对本身的课题有启发,或者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
带着问题看文献很重要,看了文献以后思考问题更重要。若是看完后没有问题,那么就依次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1.本文有多重要,为何?
判断研究重要性的能力是科研鉴赏力的主要构成。科研鉴赏力的表现是怎样的?看到重要的研究可以判断出来,并欣赏到其美妙之处。只有不断地对文献和研究的重要性进行判断,才能逐步培养出本身的判断力。经典文献,能够做为“重要研究”的阳性对照。看一篇经典文献,“这篇文献重要吗?”,回答必定是确定的。“这篇文献为何重要?”,才是重点思考的问题。只有弄清楚了重要的缘由,在分析未来的文献时,才能准确判断出其重要性。因此,阅读文献,应该从经典文献开始,并弄清楚经典文献重要的缘由。
2.做者为何能想到这个选题?我可以想到吗?
决定科研人员水平的关键就是选题。选题关注三点:创新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参见我之前的博文《谈科研的创造力,洞察力和行动力》。选题一旦肯定,怎样设计实验证实就都是技术活了,选题才是艺术。分析别人为何能想到这个选题,可使本身获得启发,未来也能想到好的选题。分析完了以后,模拟一遍做者的选题过程。假设本身置身于做者的处境,知道做者知道的一些背景知识,问本身:我可以想到这个选题吗?若是能够,怎样想到?若是不能够,为何?
3.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
几乎全部文献都是要解决一个科学问题。可是,科研是无止境的,一个问题的解决,每每致使许多新的问题产生。看完一篇文献,要问本身: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多重要?这个问题的解决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参见《划时代的论文与划时代的问题》)
4.本文对本身课题有何启发?
创造力的关键就是创建联系。看完一篇文献,必定要与本身作的课题或者未来打算作的东西联系起来,问本身:本文对个人课题有何启发?哪些地方能够为我所用?
5.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高水平的科学家能够准确的预测将来,并根据对将来的预测决定如今研究什么。只有不断地对将来进行预测,才能够养成预测将来的习惯和提升本身对将来的预测能力。看完一篇文献以后,要思考:这个领域从此的发展方向有哪些?其中哪一两个是最重要的?本问题与问题3有紧密联系。
6.本文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
金无足赤,无人无人,一篇文章写得再好也有缺点。可以发现高水平论文的缺点,不只是本身科研水平的体现,也能够防止本身犯相似的错误,所以也能够提升本身的科研水平。因此看完文献以后应该思考文章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
7.结果是否有其余解释?
同一个结果每每能够有多种解释,对这些解释考虑是否周全是决定结论是否可靠的关键。若是细心分析的话,也许能发现不一样于做者的解释。这样的锻炼,不只能够发现别人的不足,还能够帮助本身养成严谨的思惟习惯,在设计实验时考虑到多种可能并用对照加强文章说服力。
8.我有哪些新的想法?
回答完前面七个问题以后,天然就想得开了,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若是还不满足,那就再强迫本身想出几个idea来。
回答完这些问题以后,为了防止遗忘,最好将答案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