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工做半年了,以前还在几个公司实习过接近一年的时间,那就先从实习开始吧,聊一下我对工做的认识。开始实习的第一家公司作的产品是电子商务的ERP系统,框架已经成型,主要是功能的增删改,在这里我学到了不少的编程知识。可是就这个产品而言,它的用户就是电子商务公司的操做人员,用户并很少,因此我在作的时候没有感受到严格的测试流程以及严格的编码,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功能测试。第二家公司作的是电子书包,用户就是上海各个学校的老师学生(目前正在往其余省市推广),用户相对来讲还算比较多,在这里我能够按照本身的思路来作,不行再改正。因为这个项目的开发周期比较长,在各个模块的开发过程当中也没有进行严格的测试,只是立刻要用的模块有相应的功能测试。在第三家公司作本身公司的结算平台,跟第一家公司的性质同样,用户数量也很少。总之在我正式工做以前,我并无体会到作产品的严谨,对所作工做的极度负责。除了技术方面几乎没有其余的提升。
在这里我想说两句,产品的用户数量能够直接检验出产品的质量,也会提升开发人员的编码以及思惟。一样是一个产品,几百人用跟几千万人用不是一个概念。一段代码运行的没有问题,当面对大数据量的时候就很难说了。好比说小数据量的代码咱们能够大胆的从线程池里随便捞一个线程来处理,可是面对大数据量,程序开的线程超过最大限制就可能直接崩掉了。因此说小数据量跟大数据量从开发层面上就不是一个思惟。
正式工做以后,领导常常要作代码review,这就使我要注意本身的编码习惯,对代码精益求精。导致我有时间的时候还常常对以前写过的代码进行重构。只是公司的发布流程异常繁琐,不少的时间都浪费在产品发布上,发布的时候调来调去,浪费不少的时间。最后却发现是由于负责发布的同事漏掉了某个公钥文件或者是哪项配置没配好。真是抓狂的很啊,时间全浪费了,应该是有一个Web自动发布平台,员工能够自由发布到通常的测试环境,而不是去排队找发布人员手动运行脚本发布,即容易出错又浪费你们的时间(这个第三家实习公司就作的很好了,无论发布什么环境,基本上感受不到发布环节的存在)。也正是由于这个缘由,使我对所负责的模块有极高的要求,由于一旦出问题,可能浪费在发布调试上的时间又是一天没了。
我发如今工做中,新员工每每存在这样的想法,某些地方以为有顾虑,问一下老员工也行不问也行,但每每都选择了回避问题,等出了问题再说吧。老员工每每就会比较积极,得解决它。我从老员工身上学到,不要逃避问题而是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只有把心态改变了才会更喜欢本身的工做,才会乐观的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把产品作得更好。这也是为何有时候会以为老员工咋这么麻烦呢,有必要吗,实际上必要的很。对错都要拿出证据来,不然你无法说服别人,也容易出问题。。
个人感悟是作产品不应模棱两可,须要积极发现解决问题,对代码精益求精。提升代码质量多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可是态度是能够瞬间改变的。但愿能对新人有所帮助,早日找到状态。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