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万人下东莞!二线城市升级只剩“抢龙头”一条路

11月26日,华为低调启动年内第三批次搬迁,约4500人。

今年华为三次累计有1.26万人搬迁东莞松山湖。这还远远没把华为在松山湖的12个小镇填满。

今年华为搬迁之前,任正非高调发声:华为总部永远在深圳。实际上深圳花大气力留华为,给了华为150万平方米的全球总部。华为顺势完成深莞两基地的布局。

东莞则继续承接华为源源不断的产能和人才输入。

收效不要太明显:

2017之前,东莞两大工业支柱步步高系和华为系之间大多是前者领先。

到2017年:

营业收入:华为系超越步步高居榜首。

出口总额:华为系超过步步高系居榜首。

纳税总额:华为系继续超步步高系居榜首。

用一位名人的话说:EXCITING!

2018年上半年,华为所在的松山湖爆发式增长,GDP首度超过十几年老大虎门,成为东莞经济头羊。

总之,华为在收入、利润、出口、纳税全方位都成了东莞工业的头牌,而且带动松山湖成为东莞经济最高地。

至于总部在深圳,东莞不在乎。2016年和华为签的投资合同约定:竞得土地三年后工业用地税收贡献不低于100万元/亩/年,科研用地税收不低于150万元/亩/年。

东莞是二线城市抢位的模范标本。

东莞是一座多年来靠“外资模式”、加工贸易和“莞式服务”立足的城市。这三个比较优势在过去几年间都江河日下。

最明显的是从事低端加工贸易的港资台资厂的大撤退,让东莞几乎被二线城市除名。因为除了那些招商引资来的工厂之外,东莞在其他方面乏善可陈。

华为万人下东莞!二线城市升级只剩“抢龙头”一条路

但是毕竟身处广深两地间,加之东莞在外资撤离之后对大陆龙头企业的主动勾搭,让失血休克的东莞迅速回血复活。

对华为的基地式引入是最关键的一环。可以说不惜血本,要地给地要房给房,医疗教育配套建设在路上。

这个龙头搞定之后,大疆、大族、欧菲、蓝思、华润、平安……接踵而至。

这轮“抢龙头”策略对东莞有多重要,可以看下数据对比:

2017年东莞规上工业增加值是3317亿元(深圳是8000亿+)。

比东莞GDP排名靠后的泉州2017规上工业增加值是3328亿。

要知道华为这两年的工业增量大头都给了东莞,尤其是增长最快的手机部分。

如果没有华为增量和间接的产业链带动,东莞将在这轮城市竞争里惨败!

反过来则说明东莞在不惜血本引进华为这件事上是多么明智。

这也是目前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竞争必须采取的策略:抢龙头!抢实体龙头!

因为没有其他路可走了。

在这波供给侧改革和去杠杆周期中,给二三线城市竞争的时间窗口不多,一旦错失,城市降级。

看大势:

1、金融:已经玩过头了

中国二三线城市大建新区搞办公楼经济,目标都是金融。但是已经没东西装了。

中国金融业占GDP比重已接近10%,比例超欧美日。实体资产没同步扩张,这是金融去杠杆的重要原因。饱和了,过度了。

华为万人下东莞!二线城市升级只剩“抢龙头”一条路

连上海陆家嘴都已经是大把骗子在被清理。你还能玩出啥花来?

在金融缩表形势下,表外民间金融通通是被缩对象。表内不够一线抢的。

关键是,对二三线城市来说,金融业带不动一地经济。能帮二三线升一个段位的,只有实体龙头。比如富士康之于郑州,华为之于东莞。

2、实体经济:未来几年只有龙头效应

全球贸易饱和,中国经济也饱。到了龙头市场集中度提升、小弱企业被消灭或整合的阶段,不管是茅台二锅头,格力美的,涪陵榨菜康师傅还是海天酱油,都是龙头企业市场集中度提升的体现。

供给侧改革给这一历史进程按了快进键。

多读几遍,看清形势。市场总额饱和,但龙头企业份额快速提升。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

对小企业来说,这是泰山压顶。大企业有更强的研发、市场、渠道、管理能力,税收和金融抗压能力。

它们是总量饱和之下的增量空间所在。

3、外资和小微只是陪练

实际上外资包括港澳台资在缩减战线。小微企业是附在哪张皮上的问题。

地方政府心知肚明,靠小微和双创内生成长,绝大多数城市没这个能力。

浙江曾是例外,靠小民企内生成长出一大批龙头,现在也狂补“抢龙头”这一课。

华为万人下东莞!二线城市升级只剩“抢龙头”一条路

以东莞为例,外资靠不住。以浙江为例,小微民企成长越来越难。

不光中小微企业,看看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态势:

富士康开始裁员

金立倒了

酷派没了?

伯恩光学裁员

欧菲科技裁员

万科“万村计划”裁员

多家地产商启动裁员

无数创业公司开始缺钱

……

未来几年的中国城市竞争格局,固然有规划因素。但对资源和规划都欠缺的二三线城市来说,别耍什么花招。

抢龙头是你们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