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声明一点,所谓“做用域”就是“信息共享的范围”,也就是说一个信息可以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效。4个JSP内置对象的做用域分别为:application、session、request、page 。JSP内置对象做用域表以下:html
名称java |
做用域web |
application浏览器 |
在全部应用程序中有效服务器 |
sessionsession |
在当前会话中有效app |
requestjsp |
在当前请求中有效ide |
pageoop |
在当前页面有效 |
Web交互的最基本单位为HTTP请求。每一个用户从进入网站到离开网站这段过程称为一个HTTP会话,一个服务器的运行过程当中会有多个用户访问,就是多个HTTP会话。做用域解释以下。
若是把变量放到application里,就说明它的做用域是application,它的有效范围是整个应用。 整个应用是指从应用启动,到应用结束。咱们没有说“从服务器启动,到服务器关闭”,是由于一个服务器可能部署多个应用,固然你关闭了服务器,就会把上面全部的应用都关闭了。 application做用域里的变量,它们的存活时间是最长的,若是不进行手工删除,它们就一直能够使用。
application做用域上的信息传递是经过ServletContext实现的,它提供的主要方法以下所示:
Object getAttribute(String name) //从application中获取信息;
void setAttribute(String name, Object value) //向application做用域中设置信息。
session做用域比较容易理解,同一浏览器对服务器进行屡次访问,在这屡次访问之间传递信息,就是session做用域的体现。若是把变量放到session里,就说明它的做用域是session,它的有效范围是当前会话。所谓当前会话,就是指从用户打开浏览器开始,到用户关闭浏览器这中间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包含多个请求响应。也就是说,只要用户不关浏览器,服务器就有办法知道这些请求是一我的发起的,整个过程被称为一个会话(session),而放到会话中的变量,就能够在当前会话的全部请求里使用。
session是经过HttpSession接口实现的,它提供的主要方法以下所示:
Object HttpSession.getAttribute(String name) //从session中获取信息。
void HttpSession.setAttribute(String name, Object value)//向session中保存信息。
HttpSession HttpServletRequest.getSessio() //获取当前请求所在的session的对象。
session的开始时刻比较容易判断,它从浏览器发出第一个HTTP请求便可认为会话开始。但结束时刻就很差判断了,由于浏览器关闭时并不会通知服务器,因此只能经过以下这种方法判断:若是必定的时间内客户端没有反应,则认为会话结束。Tomcat的默认值为120分钟,但这个值也能够经过HttpSession的setMaxInactiveInterval()方法来设置:
void setMaxInactiveInterval(int interval)
一个HTTP请求的处理可能须要多个Servlet合做,而这几个Servlet之间能够经过某种方式传递信息,但这个信息在请求结束后就无效了。request里的变量能够跨越forward先后的两页。可是只要刷新页面,它们就从新计算了。若是把变量放到request里,就说明它的做用域是request,它的有效范围是当前请求周期。 所谓请求周期,就是指从http请求发起,到服务器处理结束,返回响应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使用forward的方式跳转了多个jsp页面,在这些页面里你均可以使用这个变量。
Servlet之间的信息共享是经过HttpServletRequest接口的两个方法来实现的:
void setAttribute(String name, Object value) //将对象value以name为名称保存到request做用域中。
Object getAttribute(String name)//从request做用域中取得指定名字的信息。
JSP中的doGet()、doPost()方法的第一个参数就是HttpServletRequest对象,使用这个对象的 setAttribute()方法便可传递信息。那么在设置好信息以后,要经过何种方式将信息传给其余的Servlet呢?这就要用到RequestDispatcher接口的forward()方法,经过它将请求转发给其余Servlet。
RequestDispatcher ServletContext.getRequestDispatcher(String path) //取得Dispatcher以便转发,path为转发的目的Servlet。
void RequestDispatcher.forward(ServletRequest request, ServletResponse response)//将request和response转发
所以,只须要在当前Servlet中先经过setAttribute()方法设置相应的属性,而后使用forward()方法进行跳转,最后在跳转到的Servlet中经过使用getAttribute()方法便可实现信息传递。
须要注意两点:
一、转发不是重定向,转发是在Web应用内部进行的。
二、转发对浏览器是透明的,也就是说,不管在服务器上如何转发,浏览器地址栏中显示的仍然是最初那个Servlet的地址。
page对象的做用范围仅限于用户请求的当前页面,对于page对象的引用将在响应返回给客户端以后被释放,或者在请求被转发到其余地方后被释放。page里的变量只要页面跳转了,它们就不见了。若是把变量放到pageContext里,就说明它的做用域是page,它的有效范围只在当前jsp页面里。从把变量放到pageContext开始,到jsp页面结束,你均可以使用这个变量。
以上介绍的做用范围愈来愈小,request和page的生命周期都是短暂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一个request能够包含多个page页(include,forward及filter)。
【程序1】page01.jsp
【程序2】page02.jsp
测试步骤以及结果分析:
一、直接运行程序1的结果为:(图1)
咱们看到,page的做用域的值为page02,说明确实只在当前的页面起做用,即跳转到的page2页面;request的做用域在当前请求中有效,因此其值为程序1和跳转到程序2之和;session的做用域为当前会话,因此其值也是程序1和跳转到程序2之和;而application对全部应用有效,也就是只要在应用,都要叠加,即程序1中的值与程序2中的值的叠加;
二、不要关闭程序1运行的浏览器,直接运行程序2,其结果为:(图2)
对比图1的结果,咱们发现page做用域没有变化,它的值只是程序2里的值;request做用域仅在当前请求做用,故也以程序2的值为准,变成page02;session的做用域为当前会话,由于运行程序1的浏览器保持着,说明还处于同一会话中,因此要在以前的基础上叠加上一个page02;而application对全部应用有效,也就是只要在应用,都要叠加,即在以前的基础上叠加上一个程序2的page02;
三、将上两步运行程序1和程序2的浏览器关闭,但不关闭服务器,从新运行程序2,其结果以下:
对比以前的结果,咱们发现page做用域依旧没有变化,它的值只是程序2即所在页面里的值;request做用域仅在当前请求做用,故也以程序2的值为准,变成page02;session的做用域为当前会话,由于前两步运行程序的浏览器关闭了,说明以前的会话都结束了,因此其值恢复成当前的程序2里的值page02;而application对全部应用有效,也就是只要在应用即服务器还没重启清空,都要叠加,即在以前的基础上再叠加上一个程序2的page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