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架构

小程序上线以来,一贯被称为“便携版”的APP,关于二者之间的区别,无外乎小程序相对轻便、开发成本低,下面让咱们来看一下小程序的“庐山真面目”!html

1、app的分类web

大体能够分为这3种:编程

native app(原生app)、web app、hybrid app(混合app),关系以下图:json

2、什么是小程序小程序

小程序是介于web网页应用和原生应用的一种产物;api

小程序的特色:微信

3、小程序架构架构

  • 视图层和逻辑层分离,经过数据驱动,事件交互,不直接操做DOM并发

  • 视图层负责渲染页面结构,逻辑层负责逻辑处理、数据请求、接口调用等app

  • 视图层与逻辑层经过数据和事件进行通讯,逻辑层提供数据给视图层,视图层经过绑定/捕获事件发起交互让逻辑层处理

  • 视图使用WebView渲染,JS由JSCore(IOS)/X5(Android)/nmjs(DevTool)渲染解析

  • JSBridge下架起上层开发与Native(系统层)的桥梁,使得小程序可经过API使用原生的功能,且部分组件为原生组件实现,从而有良好体验。实现了对底层API接口的调用,因此在小程序里面开发,开发者不用太多去考虑OS的实现差别的问题,安心在上层的视图层和逻辑层进行开发便可。

数据通讯机制:

分为数据单项绑定、事件绑定。

4、小程序项目结构

约定优于配置(convention over configuration),也称做按约定编程,是一种软件设计范式,旨在减小软件开发人员需作决定的数量,得到简单的好处,而又不失灵活性。

5、小程序生命周期

小程序的生命周期分为应用生命周期和页面生命周期

应用生命周期:

属性 类型 描述 触发时机
onLaunch Function 生命周期函数--监听小程序初始化 当小程序初始化完成时,会触发 onLaunch(全局只触发一次)
onShow Function 生命周期函数--监听小程序显示 当小程序启动,或从后台进入前台显示,会触发 onShow
onHide Function 生命周期函数--监听小程序隐藏 当小程序从前台进入后台,会触发 onHide


 页面生命周期:

 

Page()函数用来注册一个页面。接受一个 object 参数,其指定页面的初始数据、生命周期函数、事件处理函数等。
object 参数说明:

 

属性 类型 描述
data Object 页面的初始数据
onLoad Function 生命周期函数--监听页面加载
onReady Function 生命周期函数--监听页面初次渲染完成
onShow Function 生命周期函数--监听页面显示
onHide Function 生命周期函数--监听页面隐藏
onUnload Function 生命周期函数--监听页面卸载
 
  • 小程序注册完成后,加载页面,触发onLoad方法。
  • 页面载入后触发onShow方法,显示页面。
  • 首次显示页面,会触发onReady方法,渲染页面元素和样式,一个页面只会调用一次。
  • 当小程序后台运行或跳转到其余页面时,触发onHide方法。
  • 当小程序有后台进入到前台运行或从新进入页面时,触发onShow方法。
  • 当使用重定向方法wx.redirectTo(OBJECT)或关闭当前页返回上一页wx.navigateBack(),触发onUnload。

用Page 实例说明的页面的生命周期

由上图可知,小程序由两大线程组成:负责界面的视图线程(view thread)和负责数据、服务处理的服务线程(appservice thread),二者协同工做,完成小程序页面生命周期的调用。

视图线程有四大状态:

  1. 初始化状态:初始化视图线程所须要的工做,初始化完成后向 “服务线程”发送初始化完成信号,而后进入等待状态,等待服务线程提供初始化数据。
  2. 首次渲染状态:当收到服务线程提供的初始化数据后(json和js中的data数据),渲染小程序界面,渲染完毕后,发送“首次渲染完成信号”给服务线程,并将页面展现给用户。
  3. 持续渲染状态:此时界面线程继续一直等待“服务线程”经过this.setdata()函数发送来的界面数据,只要收到就从新局部渲染,也所以只要更新数据并发送信号,界面就自动更新。
  4. 结束状态:页面被回收或者销毁、应用被系统回收、销毁时触发。

服务线程五大状态:

  1. 初始化状态:此阶段仅启动服务线程所需的基本功能,好比信号发送模块。系统的初始化工做完毕,就调用自定义的onload和onshow,而后等待视图线程的“视图线程初始化完成”号。onload是只会首次渲染的时候执行一次,onshow是每次界面切换都会执行,简单理解,这就是惟一差异。
  2. 等待激活状态:接收到“视图线程初始化完成”信号后,将初始化数据发送给“视图线程”,等待视图线程完成初次渲染。
  3. 激活状态:收到视图线程发送来的“首次渲染完成”信号后,就进入激活状态既程序的正常运行状态,并调用自定义的onReady()函数。此状态下就能够经过 this.setData 函数发送界面数据给界面线程进行局部渲染,更新页面。
  4. 后台运行状态:若是界面进入后台,服务线程就进入后台运行状态,从目前的官方解读来讲,这个状态挺奇怪的,和激活状态是相同的,也能够经过setdata函数更新界面的。毕竟小程序的框架刚推出,应该后续会有很大不一样吧。
  5. 结束状态:页面被回收或者销毁、应用被系统回收、销毁时触发。
应用的生命周期对页面生命周期的影响

 

  • 小程序初始化完成后,页面首次加载触发onLoad,只会触发一次。
  • 当小程序进入到后台,先执行页面onHide方法再执行应用onHide方法。
  • 当小程序从后台进入到前台,先执行应用onShow方法再执行页面onShow方法。

6、启动方式

小程序启动会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冷启动」,一种是「热启动」。 假如用户已经打开过某小程序,而后在必定时间内再次打开该小程序,此时无需从新启动,只需将后台态的小程序切换到前台,这个过程就是热启动;冷启动指的是用户首次打开或小程序被微信主动销毁后再次打开的状况,此时小程序须要从新加载启动。

更新机制

小程序冷启动时若是发现有新版本,将会异步下载新版本的代码包,并同时用客户端本地的包进行启动,即新版本的小程序须要等下一次冷启动才会应用上。 若是须要立刻应用最新版本,可使用 wx.getUpdateManager API 进行处理。

运行机制

  • 小程序没有重启的概念
  • 当小程序进入后台,客户端会维持一段时间的运行状态,超过必定时间后(目前是5分钟)会被微信主动销毁
  • 当短期内(5s)连续收到两次以上收到系统内存告警,会进行小程序的销毁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