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路线」| 方法调用的本质(含重载与重写区别)

点赞关注,再也不迷路,你的支持对我意义重大!前端

🔥 Hi,我是丑丑。本文 GitHub · Android-NoteBook 已收录,这里有 Android 进阶成长路线笔记 & 博客,欢迎跟着彭丑丑一块儿成长。(联系方式在 GitHub)java

前言

  • 对于习惯使用面向对象开发的工程师们来讲,重载 & 重写 这两个概念应该不会陌生了。在中 / 低级别面试中,也经常会考察面试者对它们的理解(隐约记得当年在校招面试时遇到过);
  • 网上大多数资料 & 面经对这两个概念的阐述,多数仅停留在讨论二者在 表现上 的差别,让读者去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篇文章里,我将更有深度地理解重载 & 重写的原理,应深刻理解Java 虚拟机执行引擎是如何进行方法调用的。请点赞,你的点赞和关注真的对我很是重要!

首先,尝试写出如下程序的输出:git

public class Base {
    public static void funcStatic(String str){
        System.out.println("Base - funcStatic - String");
    }
    public static void funcStatic(Object obj){
        System.out.println("Base - funcStatic - Object");
    }
    public void func(String str){
        System.out.println("Base - func - String");
    }
    public void func(Object obj){
        System.out.println("Base - func - Object");
    }
}
public class Child extends Base {
    public static void funcStatic(String str){
        System.out.println("Child - funcStatic - String");
    }
    public static void funcStatic(Object obj){
        System.out.println("Child - funcStatic - O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func(String str){
        System.out.println("Child - func - 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func(Object obj){
        System.out.println("Child - func - Object");
    }
}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Object obj = new Object();
        Object str = new String();

        Base base = new Base();
        Base child1 = new Child();
        Child child2 = new Child();

        base.funcStatic(obj); // 正常编程中不该该用实例去调用静态方法
        child1.funcStatic(obj);
        child2.funcStatic(obj);

        base.func(str);
        child1.func(str);
        child2.func(str);
    }
}
复制代码

程序输出:github

Base - funcStatic - Object
Base - funcStatic - Object
Child - funcStatic - Object

Base - func - Object
Child - func - Object
Child - func - Object
复制代码

程序输出是否与你的预期一致呢?遇到困难了吗,相信这篇文章必定能帮到你...面试

延伸文章

目录


1. 静态类型 & 实际类型

每个变量都有两种类型:静态类型(Static Type) & 实际类型(Actual Type)。例以下面代码中,Base为变量base的静态类型,Child为实际类型:ide

Base base = new Child();
复制代码

二者的具体区别以下:函数

  • 静态类型:引用变量的类型,在编译期肯定,没法改变
  • 实际类型:实例对象的类型,在编译期没法肯定,需在运行期肯定,能够改变

这里先谈到这里,后文会从字节码的角度理解继续讨论两个类型。


2. 方法调用的本质

这一节,咱们来讨论Java中方法调用的本质。咱们知道,Java前端编译的产物是字节码,与C/C++不一样,前端编译过程当中并无连接步骤,字节码中全部的方法调用都是使用符号引用。举个例子:

- 源码:

public class Child extends Base {

    @Override
    void func() {
    }

    void test1(){
        func();
    }

    void test2(){
        super.func();
    }
}

- 字节码(javap -c Child.class):

Compiled from "Child.java"
public class com.Child extends com.Base {
  // 构造函数,默认调用父类构造函数
  public com.Child();
    Code:
       0: aload_0
       1: invokespecial #1 // Method com/Base."<init>":()V
       4: return

  void func();
    Code:
       0: return

  void test1();
    Code:
       0: aload_0
       // invokevirtual 调用实例方法
       1: invokevirtual #2 // Method func:()V
       4: return

  void test2();
    Code:
       0: aload_0
       // invokespecial 调用静态方法
       1: invokespecial #3 // Method com/Base.func:()V
       4: return
}
复制代码

上面的字节码中,invokespecialinvokevirtual都是方法调用的字节码指令,具体细节下文会详细解释。后面的#1 #2 #3表示符号引用在常量池中的索引号,根据这个索引号检索常量表,能够查到最终表示的是一个字符串字面量,例如func:()V,这个就是方法的符号引用。

为了方便理解字节码,javap反编译的字节码已经在注释中提示了最终表示的值,例如Method func:()V

符号引用(Symbolic References)是一个用来无歧义地标识一个实体(例如方法/字段)的字符串,在运行期它会翻译为直接引用(Direct Reference)。对于方法来讲,就是方法的入口地址。

下图描述了方法符号引用的基本格式:

方法的符号引用

这个符号引用包含了变量的静态类型(若是是变量的静态类型与本类相同,不须要指明)、简单方法名以及描述符(参数顺序、参数类型和方法返回值)。经过这个符号引用,Java虚拟机就能够翻译出该方法的直接引用。可是,同一个符号引用,运行时翻译出来的直接引用多是不一样的,为何会这样呢?

  • 小结:

1. 方法调用的本质是根据方法的符号引用肯定方法的直接引用(入口地址)


3. 从符号引用到直接引用

为何同一个符号引用,运行时翻译出来的直接引用多是不一样的? 这与使用的方法调用指令的处理过程有关,Java字节码的方法调用指令一共有如下 5 种:

五种方法调用指令

其中,根据调用方法的版本是否在编译期能够肯定,(注意:只是版本,而不是入口地址,入口地址只能在运行时肯定)能够将方法调用划分为静态解析 & 动态分派两种。

# 误区(重要)#

《深刻理解Java虚拟机》中将方法调用分为解析、静态分派、动态分派三种,又根据宗量的数量引入了静态多分派,动态单分派的概念。这些概念事实上过于字典化,也很容易让读者误认为静态分派与动态分派是非此即彼的互斥关系。事实上,一个方法能够同时重写与重载 ,重载 & 重写是方法调用的两个阶段,而不是两个种类。

下面,我将介绍Java中方法选择的三个步骤:

3.1 步骤1:生成符号引用(编译时)

上一节咱们提到过方法符号引用的基本格式,分为三个部分:

  • 变量的静态类型:

类的全限定名中将.替换为/,例如java.lang.Object对应java/lang/Object

  • 简单名称:

方法的名称,例如Object#toString()的简单名称为:toString

  • 描述符:

方法的参数列表和返回值,例如Object#toString()的描述符为()LJava/lang/String;

描述符的规则不是本文重点,这里便再也不赘述了,若不了解可阅读延伸文章。这里咱们用两段程序验证上述规则,这两段程序中咱们考虑了重载 & 重写、静态 & 实例两个维度的因素:

程序一(重载 & 重写)

public class Base {
    public void func() {}
    public void func(int i){}
}

public class Child extends Ba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func() {}
    @Override
    public void func(int i){}
}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Base base1 = new Base();
        Base child1 = new Child();
        Child child2 = new Child();

        base1.func();  // invokevirtual com.Base.func:():V
        child1.func(); // invokevirtual com.Base.func:():V
        child2.func(); // invokevirtual com.Child.func:():V

        base1.func(1);  // invokevirtual com.Base.func:(I):V
        child1.func(1); // invokevirtual com.Base.func:(I):V
        child2.func(1); // invokevirtual com.Child.func:(I):V
    }
}
复制代码

能够看到,符号引用中的类名确实是变量的静态类型,而不是变量的实际类型;方法名不用多说,方法描述符则选择重载方法中最合适的一个方法。这个例程很容易判断重载方法选择结果,具体选择规则其实更为复杂。

程序二(静态 & 实例)

public class Base {
    public static void func() {}
    public void func(int i){}
}

public class Child extends Base {
    public static void func() {}
    @Override
    public void func(int i){}
}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Base base1 = new Base();
        Base child1 = new Child();
        Child child2 = new Child();

        符号引用与程序一相同,仅指令不一样

        base1.func();  // invokestatic com.Base.func:():V
        child1.func(); // invokestatic com.Base.func:():V
        child2.func(); // invokestatic com.Child.func:():V

        base1.func(1);  // invokevirtual com.Base.func:(I):V
        child1.func(1); // invokevirtual com.Base.func:(I):V
        child2.func(1); // invokevirtual com.Child.func:(I):V
    }
}
复制代码

能够看到,static对符号引用没有影响,仅影响使用的指令(静态方法调用使用invokestatic)。而经过对象实例去调用静态方法是javac的语法糖,编译时会转换为使用变量的静态类型固化到符号引用中。

  • 小结:

1. 方法的符号引用在编译期肯定,并固化到字节码中方法调用指令的参数中

2. 是否有static修饰对符号引用没有影响,仅影响使用的字节码指令,对象实例去调用静态方法是javac的语法糖

3.2 步骤二:解析(类加载时)

为何静态方法、私有实例方法、实例构造器、父类方法以及final修饰这五种方法(对应的关键字: static、private、<init>、super、final)能够在编译期肯定版本呢?由于不管运行时加载多少个类,这些方法都保证惟一的版本:

方法 缘由
static 相同签名的子类方法会隐藏父类方法
private 只在本类可见
<init> 由编译器生成,源码没法编写
super Java是单继承,只有一个父类
final 禁止被重写

既然能够肯定方法的版本,虚拟机在处理invokestaticinvokespecialinvokevirtual(final)时,就能够提早将符号引用转换为直接引用,没必要延迟到方法调用时肯定,具体来讲,是在类加载的解析阶段完成转换的。

invokestatic 指令
  • 1)类加载解析阶段:根据符号引用中类名(以下例中java/lang/String变量的静态类型中),在对应的类中找到简单名称与描述符相符合的方法,若是找到则将符号引用转换为直接引用;不然,按照继承关系从下往上依次在各个父类中搜索

  • 2)调用阶段:符号引用已经转换为直接引用;调用invokestatic不须要将对象加载到操做数栈,只须要将所须要的参数入栈就能够执行invokestatic指令。例如:

源码:
String str = String.valueOf("1")

字节码:
0: iconst_1
1: invokestatic  #2 // Method java/lang/String.valueOf:(I)Ljava/lang/String;
4: astore_1
复制代码
invokespecial 指令
  • 1)类加载解析阶段:同invokestatic,也是从符号引用中的静态类型开始查找

  • 2)调用阶段:同invokestatic,符号引用已经转换为直接引用;、父类方法、私有实例方法这3种状况都是属于实例方法,因此调用invokespecial指令须要将对象加载到操做数栈。例如:

一、源码(实例构造器):
String str = new String();

字节码:
0: new           #2 // class java/lang/String
3: dup
4: invokespecial #3 // Method java/lang/String."<init>":()V
7: astore_1
--------------------------------------------------------------------
二、源码(父类方法):
super.func();

字节码:
0: aload_0
1: invokespecial #2 // Method com/Base.func:()V
--------------------------------------------------------------------
三、源码(私有方法):
funcPrivate();

字节码:
0: aload_0
1: invokespecial #2 // Method funPrivate:()V
复制代码

3.3 步骤三:动态分派(类使用时)

动态分派分为invokevitrualinvokeinterfaceinvokedynamic,其中动态调用invokedynamic是 JDK 1.7 新增的指令,咱们单独在另外一篇中解析。有些同窗可能会以为方法不重写不就只有一个版本了吗?这个想法忽略了Java动态连接的特性,Java能够从任何途径加载一个class,除非解析的 5 种的状况外,没法保证方法不被重写。

invokevirtual指令

虚拟机为每一个类生成虚方法表vtable(virtual method table)的结构,类中声明的方法的入口地址会按固定顺序存放在虚方法表中;虚方法表还会继承父类的虚方法表,顺序与父类保持一致,子类新增的方法按顺序添加到虚方法末尾(这以Java单继承为前提);若子类重写父类方法,则重写方法位置的入口地址修改成子类实现;

  • 1)类加载解析阶段: 解析类的继承关系,生成类的虚方法表 (包含了这个类型全部方法的入口地址)。举个例子,有Class B继承与Class A,并重写了A中的方法:

Object是全部类的父类,全部每一个类的虚方法表头部都会包含Object的虚方法表。另外,B重写了A#printMe(),因此对应位置的入口地址方法被修改成B重写方法的入口地址。

须要注意的是,被finalstaticprivate修饰的方法不会出如今虚方法表中,由于这些方法没法被继承重写。

  • 2)调用阶段(动态分派): 解析阶段生成虚方法表后,每一个方法在虚方法表中的索引是固定的,这是不会随着实际类型变化影响的。调用方法时,首先根据变量的实际类型得到对应的虚方法表(包含了这个类型全部方法的入口地址),而后根据索引找到方法的入口地址。
invokeinterface指令

接口方法的选择行为与类方法的选择行为略有区别,主要缘由是Java接口是支持多继承的,就没办法像虚方法表那样直接继承父类的虚方法表。虚拟机提供了itable(interface method table)来支持多接口,itable由偏移量表offset table与方法表method table两部分组成。

当须要调用某个接口方法时,虚拟机会在offset table查找对应的method table,随后在该method table上查找方法。

3.4 性能对比

  • invokestatic & invokespecial能够直接调用方法入口地址,最快
  • invokevirtual经过编号在vtable中查找方法,次之
  • invokeinterface如今offset table中查找method table的偏移位置,随后在method table中查找接口方法的实现

4. 总结

  • 方法调用的本质是从符号引用转换到直接引用(方法入口地址)的过程,一共须要通过(编译时)生成符号引用、(类加载时)解析、(调用时)动态分派三个步骤
  • invokestatic & invokespecial指令在(类加载时)解析时根据静态类型完成转换
  • invokevirtual & invokeinterface在(调用时)根据实际类型,查找vtable & itable完成转换
  • 重载实际上是编译器的语法特性与多态无关,对编译时符号引用生成有影响,在运行时已经没有影响了;重写是多态的基础,虚拟机经过vtable & itable来支持虚方法的方法选择。

参考资料

  • 《深刻理解Java虚拟机(第3版本)》(第8章)—— 周志明 著
  • 《深刻理解Android:Java虚拟机 ART》(第2章) —— 邓凡平 著
  • 《深刻理解 JVM 字节码》(第二、3章)—— 张亚 著

创做不易,你的「三连」是丑丑最大的动力,咱们下次见!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