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浏览器主要有:IE,火狐(firefox),谷歌(chrome),欧朋(opera),苹果(safari)javascript
所谓的“浏览器内核”无非指的是一个浏览器最核心的部分——“Rendering Engine”,直译这个词汇叫作“渲染引擎”,不过咱们也常称其为“排版引擎”、“解释引擎”。这个引擎的做用是帮助浏览器来渲染网页的内容,将页面内容和排版代码转换为用户所见的视图。前端
注:有时候咱们所说的“浏览器内核”甚至“渲染引擎”,其实除了渲染引擎,也悄悄包含了javascript引擎,如WebKit,它由渲染引擎WebCore和javascript引擎JSCore组成。java
常见的浏览器内核(或者说渲染引擎)有不少个,如Trident、Gecko、WebKit等等,不一样的内核对网页编写语法的解释也有不一样,进而致使同一个页面在不一样内核的浏览器下显示出来的效果也会有所出入,这也是前端工程师须要让做品兼容各类浏览器的缘由。web
咱们经常喜欢把浏览器内核与某浏览器名称直接挂钩起来,如IE内核、Chrome内核,实际上是不全面的说法。好比Opera在7.0版本到12.16版本中采用的是独立研发的Presto引擎,但在后续跟随了Chrome的脚步加入了WebKit大本营,放弃了Presto;另外即便名称相同,但版本不一样的引擎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好比IE6使用的是Trident早期版本,存在许多bug,性能也较低。而最新的IE11所使用的Trident7.0版本已经能够支持WebGL(3D绘图标准)以及HTML5大部分标准。chrome
下面按照各个主流浏览器,介绍下它们所使用的浏览器内核的历程。浏览器
IE采用的排版引擎(俗称内核)为Trident。每一次新的IE版本发布,也标志着Trident内核版本号的提高。(遨游,世界之窗)安全
火狐的内核是Gecko。前端工程师
谷歌和safari的内核是webkit。然而在13年发布的Chrome 28.0.1469.0版本开始,Chrome放弃Chromium引擎转而使用最新的Blink引擎(基于WebKit2——苹果公司于2010年推出的新的WebKit引擎),Blink对比上一代的引擎精简了代码、改善了DOM框架,也提高了安全性。框架
欧朋的内核是presto。在Chrome与2013年推出Blink引擎(也是基于WebKit的分支)以后,Opera也紧跟其脚步表示将转而使用Blink做为浏览器核心引擎。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