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Dubbo可扩展机制实战中,咱们了解了Dubbo扩展机制的一些概念,初探了Dubbo中LoadBalance的实现,并本身实现了一个LoadBalance。是否是以为Dubbo的扩展机制很不错呀,接下来,咱们就深刻Dubbo的源码,一睹庐山真面目。java
在Dubbo可扩展机制实战中,咱们了解了Dubbo扩展机制的一些概念,初探了Dubbo中LoadBalance的实现,并本身实现了一个LoadBalance。是否是以为Dubbo的扩展机制很不错呀,接下来,咱们就深刻Dubbo的源码,一睹庐山真面目。api
ExtentionLoader是最核心的类,负责扩展点的加载和生命周期管理。咱们就以这个类开始吧。
Extension的方法比较多,比较经常使用的方法有:缓存
public static <T> ExtensionLoader<T> getExtensionLoader(Class<T> type)
public T getExtension(String name)
public T getAdaptiveExtension()
比较常见的用法有:app
LoadBalance lb = ExtensionLoader.getExtensionLoader(LoadBalance.class).getExtension(loadbalanceName)
RouterFactory routerFactory = ExtensionLoader.getExtensionLoader(RouterFactory.class).getAdaptiveExtension()
说明:在接下来展现的源码中,我会将无关的代码(好比日志,异常捕获等)去掉,方便你们阅读和理解。框架
*1. getExtensionLoader方法
这是一个静态工厂方法,入参是一个可扩展的接口,返回一个该接口的ExtensionLoader实体类。经过这个实体类,能够根据name得到具体的扩展,也能够得到一个自适应扩展。jvm
*2. getExtension方法函数
getExtention方法中作了一些判断和缓存,主要的逻辑在createExtension方法中。咱们继续看createExtention方法。ui
createExtension方法作了如下事情:
*1. 先根据name来获得对应的扩展类。从ClassPath下META-INF
文件夹下读取扩展点配置文件。url
*2. 使用反射建立一个扩展类的实例spa
*3. 对扩展类实例的属性进行依赖注入,即IoC。
*4. 若是有wrapper,添加wrapper,即AoP。
下面咱们来重点看下这4个过程
*1. 根据name获取对应的扩展类
先看代码:
过程很简单,先从缓存中获取,若是没有,就从配置文件中加载。配置文件的路径就是以前提到的:
META-INF/dubbo/internal
META-INF/dubbo
META-INF/services
*2. 使用反射建立扩展实例
这个过程很简单,使用clazz.newInstance())
来完成。建立的扩展实例的属性都是空值。
*3. 扩展实例自动装配
在实际的场景中,类之间都是有依赖的。扩展实例中也会引用一些依赖,好比简单的Java类,另外一个Dubbo的扩展或一个Spring Bean等。依赖的状况很复杂,Dubbo的处理也相对复杂些。咱们稍后会有专门的章节对其进行说明,如今,咱们只须要知道,Dubbo能够正确的注入扩展点中的普通依赖,Dubbo扩展依赖或Spring依赖等。
*4. 扩展实例自动包装
自动包装就是要实现相似于Spring的AOP功能。Dubbo利用它在内部实现一些通用的功能,好比日志,监控等。关于扩展实例自动包装的内容,也会在后面单独讲解。
通过上面的4步,Dubbo就建立并初始化了一个扩展实例。这个实例的依赖被注入了,也根据须要被包装了。到此为止,这个扩展实例就能够被使用了。
自动装配的相关代码在injectExtension方法中:
要实现对扩展实例的依赖的自动装配,首先须要知道有哪些依赖,这些依赖的类型是什么。Dubbo的方案是查找Java标准的setter方法。即方法名以set开始,只有一个参数。若是扩展类中有这样的set方法,Dubbo会对其进行依赖注入,相似于Spring的set方法注入。
可是Dubbo中的依赖注入比Spring要复杂,由于Spring注入的都是Spring bean,都是由Spring容器来管理的。而Dubbo的依赖注入中,须要注入的多是另外一个Dubbo的扩展,也多是一个Spring Bean,或是Google guice的组件,或其余任何一个框架中的组件。Dubbo须要可以从任何一个场景中加载扩展。在injectExtension方法中,是用Object object = objectFactory.getExtension(pt, property)
来实现的。objectFactory是ExtensionFactory类型的,在建立ExtensionLoader时被初始化:
objectFacory自己也是一个扩展,经过ExtensionLoader.getExtensionLoader(ExtensionFactory.class).getAdaptiveExtension())
来获取。
ExtensionLoader有三个实现:
*1. SpiExtensionLoader:Dubbo本身的Spi去加载Extension
*2. SpringExtensionLoader:从Spring容器中去加载Extension
*3. AdaptiveExtensionLoader: 自适应的AdaptiveExtensionLoader
这里要注意AdaptiveExtensionLoader,源码以下:
AdaptiveExtensionLoader类有@Adaptive注解。前面提到了,Dubbo会为每个扩展建立一个自适应实例。若是扩展类上有@Adaptive,会使用该类做为自适应类。若是没有,Dubbo会为咱们建立一个。因此ExtensionLoader.getExtensionLoader(ExtensionFactory.class).getAdaptiveExtension())
会返回一个AdaptiveExtensionLoader实例,做为自适应扩展实例。
AdaptiveExtentionLoader会遍历全部的ExtensionFactory实现,尝试着去加载扩展。若是找到了,返回。若是没有,在下一个ExtensionFactory中继续找。Dubbo内置了两个ExtensionFactory,分别从Dubbo自身的扩展机制和Spring容器中去寻找。因为ExtensionFactory自己也是一个扩展点,咱们能够实现本身的ExtensionFactory,让Dubbo的自动装配支持咱们自定义的组件。好比,咱们在项目中使用了Google的guice这个IoC容器。咱们能够实现本身的GuiceExtensionFactory,让Dubbo支持从guice容器中加载扩展。
在用Spring的时候,咱们常常会用到AOP功能。在目标类的方法先后插入其余逻辑。好比一般使用Spring AOP来实现日志,监控和鉴权等功能。
Dubbo的扩展机制,是否也支持相似的功能呢?答案是yes。在Dubbo中,有一种特殊的类,被称为Wrapper类。经过装饰者模式,使用包装类包装原始的扩展点实例。在原始扩展点实现先后插入其余逻辑,实现AOP功能。
什么是Wrapper类
那什么样类的才是Dubbo扩展机制中的Wrapper类呢?Wrapper类是一个有复制构造函数的类,也是典型的装饰者模式。下面就是一个Wrapper类:
类A有一个构造函数
public A(A a)
,构造函数的参数是A自己。这样的类就能够成为Dubbo扩展机制中的一个Wrapper类。Dubbo中这样的Wrapper类有ProtocolFilterWrapper, ProtocolListenerWrapper等, 你们能够查看源码加深理解。
怎么配置Wrapper类
在Dubbo中Wrapper类也是一个扩展点,和其余的扩展点同样,也是在META-INF
文件夹中配置的。好比前面举例的ProtocolFilterWrapper和ProtocolListenerWrapper就是在路径dubbo-rpc/dubbo-rpc-api/src/main/resources/META-INF/dubbo/internal/com.alibaba.dubbo.rpc.Protocol
中配置的:
在Dubbo加载扩展配置文件时,有一段以下的代码: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若是扩展类有复制构造函数,就把该类存起来,供之后使用。有复制构造函数的类就是Wrapper类。经过clazz.getConstructor(type)
来获取参数是扩展点接口的构造函数。注意构造函数的参数类型是扩展点接口,而不是扩展类。
以Protocol为例。配置文件dubbo-rpc/dubbo-rpc-api/src/main/resources/META-INF/dubbo/internal/com.alibaba.dubbo.rpc.Protocol
中定义了filter=com.alibaba.dubbo.rpc.protocol.ProtocolFilterWrapper
。
ProtocolFilterWrapper代码以下:
ProtocolFilterWrapper有一个构造函数public ProtocolFilterWrapper(Protocol protocol)
,参数是扩展点Protocol,因此它是一个Dubbo扩展机制中的Wrapper类。ExtensionLoader会把它缓存起来,供之后建立Extension实例的时候,使用这些包装类依次包装原始扩展点。
前面讲到过,Dubbo须要在运行时根据方法参数来决定该使用哪一个扩展,因此有了扩展点自适应实例。实际上是一个扩展点的代理,将扩展的选择从Dubbo启动时,延迟到RPC调用时。Dubbo中每个扩展点都有一个自适应类,若是没有显式提供,Dubbo会自动为咱们建立一个,默认使用Javaassist。
先来看下建立自适应扩展类的代码:
继续看createAdaptiveExtension方法
继续看getAdaptiveExtensionClass方法
继续看createAdaptiveExtensionClass方法,绕了一大圈,终于来到了具体的实现了。看这个createAdaptiveExtensionClass方法,它首先会生成自适应类的Java源码,而后再将源码编译成Java的字节码,加载到JVM中。
Compiler的代码,默认实现是javassist。
createAdaptiveExtensionClassCode()方法中使用一个StringBuilder来构建自适应类的Java源码。方法实现比较长,这里就不贴代码了。这种生成字节码的方式也挺有意思的,先生成Java源代码,而后编译,加载到jvm中。经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控制生成的Java类。并且这样也不用care各个字节码生成框架的api等。由于xxx.java文件是Java通用的,也是咱们最熟悉的。只是代码的可读性不强,须要一点一点构建xx.java的内容。
下面是使用createAdaptiveExtensionClassCode方法为Protocol建立的自适应类的Java代码范例:
大体的逻辑和开始说的同样,经过url解析出参数,解析的逻辑由@Adaptive的value参数控制,而后再根据获得的扩展点名获取扩展点实现,而后进行调用。若是你们想知道具体的构建.java代码的逻辑,能够看createAdaptiveExtensionClassCode
的完整实现。
在生成的Protocol$Adpative中,发现getDefaultPort和destroy方法都是直接抛出异常的,这是为何呢?来看看Protocol的源码:
能够看到Protocol接口中有4个方法,但只有export和refer两个方法使用了@Adaptive注解。Dubbo自动生成的自适应实例,只有@Adaptive修饰的方法才有具体的实现。因此,Protocol$Adpative类中,也只有export和refer这两个方法有具体的实现,其他方法都是抛出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