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内核编译

 

 编译嵌入式内核通常有如下三个步骤:linux

       一、内核配置,架构

    (内核配置中的选项主要是用户用来为目标板选择处理器架构的选项,因此首先要确保根目录                      的/Makefilei里ARCH的值已设定了目标板的类型,如 ARCH:= arm),ide

                make config;开发

                make menuconfig;源码

                make xconfig;it

                 make oldconfig;编译

      二、创建依赖关系,大多数文件与一些头文件有依赖关系,创建依赖关系每每发生在第一次编译内核的时候,它在内核源码树中每一个子目录产生一个“.depend”文件。运行“make dep”便可class

      三、创建内核:使用make zImage   或者 make bzImage  这里创建的是压缩的内核映像。一般在linux中,内核映像分为 压缩的内核映像和未压缩的内核映像。配置

            压缩的内核映像名为zImage, 位于arch/$(ARCH)/boot  目录中,file

            未压缩的内核映像名为vmlinux,位于源码树的根目录中。

            以上完成了对内核源代码的编译,把压缩的文件zImage下载到开发板上运行。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