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 ITT)

我们在做临床干预试验的时候,出于道德的考虑一般不会“强制”让病人接受某个随机分配的治疗方案,而是采用“建议”的方法,允许病人拒绝,那么如果我们分析的时候,就按随机分配来分析,而不管是不是真的接受了治疗方案,就是本文的intention to treat 原则。为什么这样做是好的?为什么不能找到病人真实的选择来分析呢? 我们先给了例子: 假设现在有个手术是毫无作用的,然后希望用临床试验来验证真相,现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