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测试的应该都讨厌写用例。可是用例是一个记录步骤和问题的好方式,因此仍是写吧。回顾下测试用例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正则表达式
测试用例的设计步骤:1.分析测试需求:进行需求分析,明确一个或多个测试用例对应一个测试需求测试
2.分析业务流程:业务流程(主流程,条件备选流程,数据流向,关键的判断条件)明确每一个功能 的业务处理流程,功能点业务的组合。设计
3.设计测试用例:场景,功能点,原则-100%覆盖需求文档文档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1.等价类划分-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字符串
2.正则表达式:对字符串进行操做的一种逻辑公式,用事先定义好的字符和字符组合,组成一个规则字符串。程序
3.边界值划分:选择等价类边界,输入条件边界,输出域边界。范围(刚达到值,刚超过值) 个数(最大,最小,比最小少一,比最大多一) 集合(第一个元素,最后一个元素)方法
4.断定表法: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一样操做状况。条件桩:问题的全部条件 动做桩:问题规定可能采起的操做 条件项:列出针对条件的取值,全部可能状况的真假值数据
动做项:列出在条件项的各类取值状况下应该采起的动做集合
5.因果图法: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类组合状况,设计用例。适合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类组合状况字符
6.场景测试法:从系统分析的结果用例出发,经过对每一个用例的场景分析,逐步实现测试用例的构造
7.错误推断法:列举出程序全部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状况。
8.大纲法:拆分业务模块,将被测系统的每个业务流程中的每个页面都拆分开来,列出大纲。
9.正交法:从大量的(实验)数据(测试例)中挑选适量的,有表明性的点(例),从而合理地安排实验(测试)正交表的表示形式: L行数(水平数因素数)
行数:正交表中的行的个数,既试验次数,也是经过正交实验法设计的测试用例的个数
因素数:正交表中列的个数,既要测试的功能点
水平数:任何单个因素可以取得的值的最大个数,既要测试功能点的输入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