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翻译成中文是小甜点,小饼干的意思。在HTTP中它表示服务器送给客户端浏览器的小甜点。其实Cookie是key-value结构,相似于一个python中的字典。随着服务器端的响应发送给客户端浏览器。而后客户端浏览器会把Cookie保存起来,当下一次再访问服务器时把Cookie再发送给服务器。 Cookie是由服务器建立,而后经过响应发送给客户端的一个键值对。客户端会保存Cookie,并会标注出Cookie的来源(哪一个服务器的Cookie)。当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时会把全部这个服务器Cookie包含在请求中发送给服务器,这样服务器就能够识别客户端了!python
上面的数据只是HTTP的Cookie规范,但在浏览器大战的今天,一些浏览器为了战胜对手,为了展示本身的能力起见,可能对Cookie规范“扩展”了一些,例如每一个Cookie的大小为8KB,最多可保存500个Cookie等!但也不会出现把你硬盘占满的可能!
注意,不一样浏览器之间是不共享Cookie的。也就是说在你使用IE访问服务器时,服务器会把Cookie发给IE,而后由IE保存起来,当你在使用FireFox访问服务器时,不可能把IE保存的Cookie发送给服务器。web
Cookie是经过HTTP请求和响应头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传递的:django
若是服务器端发送重复的Cookie那么会覆盖原有的Cookie,例如客户端的第一个请求服务器端发送的Cookie是:Set-Cookie: a=A;第二请求服务器端发送的是:Set-Cookie: a=AA,那么客户端只留下一个Cookie,即:a=AA。浏览器
rep = HttpResponse(...) 或 rep = render(request, ...) 或 rep = redirect() rep.set_cookie(key,value,...) rep.set_signed_cookie(key,value,salt='加密盐',...)
获取cookie:服务器
request.COOKIES
删除cookiecookie
response.delete_cookie("cookie_key",path="/",domain=name)
Session是服务器端技术,利用这个技术,服务器在运行时能够 为每个用户的浏览器建立一个其独享的session对象,因为 session为用户浏览器独享,因此用户在访问服务器的web资源时 ,能够把各自的数据放在各自的session中,当用户再去访问该服务器中的其它web资源时,其它web资源再从用户各自的session中 取出数据为用户服务。session
request.session['username'] = 'carrie'
执行这句代码的背后干了三件事儿:dom
生成一个随机字符串加密
session_key就是存随机字符串,转换成字典的形式,存到django_session表中翻译
在cookie中设置sessionid=session_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