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个人上一篇文章《系统性能优化二三事》中提到了sql的性能优化的问题。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当时并无进行什么讨论,那如今咱们就来讨论关于索引的一些事一些情~html
b-tree索引的结构如上图所示。从结构上咱们知道b-tree索引是一个树状的数据结构结点间相互链接,同一层的结点从左到右按value的值排序好,其实这种数据结构就叫b+tree。这个b+tree中文的意思就叫平衡树的意思。叫平衡树的缘由,由于从树的根结点到任意一个叶子通过的路径长度都是相等的~。对于b+ree这种搜索树的结构来讲其实树越矮越胖是越好的,由于在这些结构中查询数据的时间复杂度实际上是与树的高度成正比的~,原理和咱们的二叉搜索树是同样的。正由于b-tree索引由于数据是排好序的因此它支持模糊匹配,范围查询,排序,group by 等高级操做~。
mysql
若是有一个情景是让咱们从user表中查询名字叫"jack"的年龄是25岁的男性,那应该是怎么去建一个b-tree索引?。sql
若是是我通常会建一个(name,age,sex)的b-tree复合索引,why?。由于复合索引有一个最左匹配原则,咱们sql的过滤条件都是先按最左边的过滤,若是索引的前面的列不能过滤那么后面的列也是不能过滤的这个道理我相信你们都理解。而咱们的用户查询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查询就是根据名字查询,因此name要放在第一列,至于第二列为何放的是age呢,实际上是从咱们上面的三个维度和三星原则出发的。由于name一般是sex是强相关的,好比在西方国家一个叫jack的人一般能够确定是个man而不会是个miss,这个在东方国家也是适用的,你能想像一个男人起个名字叫翠花么。。。而且由于人口基数众多,同名的人也多。因此name,sex放在前面两列是起不了多大的过滤效果。这就不符合咱们的"减小服务器须要扫描的数据量"和三星标准的第一标准,可是age是能够的,而且若是是按年排序的话,age第二列就已经排好序了,不经意间咱们就建立了一个二星索引,因此把age第二行!。sex第三列则是用于滤精确结果。若是查询只要求返回name,age,sex三列那咱们都不须要去查表里面的数据,直接返回索引里面的数据就能够了,这就是一个perfect的三星索引~。
数据库
下面列举一些经常使用建索引的最佳实践:缓存
一、通常建索引时优先建立复合索引而不是多个单列索引,好比经常使用的几个过滤条件是A,B,C。那就应该建立一个(A,B,C)同时包含三列的复合索引由于这样的过滤效果最好,而不是分别建A,B,C三个单独索引。由于mysql在一个查询语句中只能选择生效一个索引~。若是建立单列索引的话,好比生效了(A)索引,B,C列的过滤就只能是读取表中的记录以后再进行过滤,若是是(A,B,C)复合索引的话就直接在索引就能够过滤好记录,大大的减小了服务器的读取数量~。性能优化
二、复合索引通常是经常使用的过滤项放在靠前的位置,两个强相关的列不要放在紧挨在一块儿,这个上面的jack例子就有说明。服务器
三、通常来讲优先选择数字的列和字段较小的列建索引,选择数字的列是由于cpu天生就支持数字的比较,运算复杂度看做是O(1),若是是varchar(n)的话就要一个个字符去比较,那平均复杂度就是O(n/2)了。选择字段较小的列是由于索引也是占空间,若是索引太大不放进内存里面那每次读索引都要进行一次磁盘的读取,这个就很影响性能了。数据结构
顺序IO、随机IO与索引函数
上面提到 "索引建的很差的通常的结果是没有走索引也就是索引没起效这种结果就是扫全表,可是有些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走了某些索引的查询可能会比扫全表更慢"。why?这就须要分析顺序IO与随机IO的区别了。顺序IO指的磁盘沿着扇区一直扫,好比磁盘的读取速度是40M/S,一条记录的大小是400Byte。那读取一条记录的时间是0.01ms。而一次随机IO理想的估算是大概是10ms左右,分析以下所示。post
好比从一个10W条记录里面读取2000条记录若是是扫全表那花的时间是
10ms + 100000 * 0.01ms ~= 1s
若是是随机I/O:
2000 * 10ms = 20s;
因此若是你的建的索引并无把随机I/O变成顺序I/O那就可能会出现上面的这种状况了。不过有时候也没必要要太担忧,由于db都有一个叫优化器的东西,优化器每每可以分析出这种成本,帮你选择一种合理的执行方式。
索引是惟一提高查询速度的因素吗?
这个固然不是了。在《系统性能优化二三事》中咱们提到缓存是一种性能优化的方式~。其实这在db查询也是同样的道理,好比mysql服务器会预加载索引和表行数据进到缓存里面,若是缓存已经有了须要的数据,那就不须要读一次磁盘,而咱们的磁盘也有一层缓存,若是磁盘缓存里面有须要的数据,也不须要进行一次物理文件的读取。因此缓存的设置也是很重要的。
索引的误区和注意的地方。
一、索引的层级不要超过5层。这条是常见的索引规范,其实这条的规范是有必定的适用范围的,并非绝对的适用。由于提出这条规范的时候当时的计算机的内存仍是很是的小,内存能放的东西很是的有限。若是索引的层级太多,那内存就可能放不下索引,这样读索引就要读一次磁盘,这性能就不好。但如今的计算机内存的容量比当时已经增大了成千上百倍,即便时是超过5层的索引也是能够放到内存里面。索引的层数越多,那过滤的效果就越好,实际读取的表数据就越好。
二、单表的索引数不要超过六个。这个其实也是有适用范围的。提出这个规范的缘由一方面是上面提到内存问题,另外一个是表频繁更新问题,由于若是更新表的索引列索引也是更新的,索引的更新最终也会写回到磁盘。这就会增长磁盘的负载,影响整个数据库的性能。但若是这个表是不怎么更新的呢,更新频率很低或者不存在瞬间密集的更新,其实创建超过六个的索引也是能够的。
其实索引还有不少东西能够讲,不过要讲清楚的话恐怕还要个十篇八篇才行。。。如今就暂说到这~。后面有时间再陆续分享。
阅读容易,码字不易。若是你喜欢个人文章或者以为有所收获就请你点下关注或者推荐吧。这样做者才更加有写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