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2女硕士专业天坑,裸辞公职,现年薪从20w攀升到80w!

前言:

职场就像围城,我们每一个职场人总是以“墙外”的视角羡慕着“墙内”的世界,而也许你的生活也出现在别人的梦中。

今天,笔者给大家分享一位职场人的经历。该女白领不管是心态还是分享的职场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一、 前情提要:

85后,top 2 硕士,女,独身主义。2012年,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体制内参公编制,收入约20w,工作强度大,一个人单挑两个科室的工作量;2014年,辞去公职从事非主流金融行业客户经理,收入从20w逐步攀升到80w;2017年,客户经理上升期被公司从金融板块调到产业板块折腾产业,委以中层总监职位,看似天选之子,实际上跌入深坑,产业上市之路在18年末不幸堵死;2019年,整体组织压缩之下,主动请缨不断下沉基层,到分支机构做一把手,度过充实的一年;2020年,再次被公司调动板块和城市,再次美名其曰委以重任,然而工作中处处掣肘,帮派斗争严重。怒,哀,郁,遂辞之。

二、 求职难点:

曾经拿过高薪,太爱钱;已经工作8年,无法再回到青葱岁月从基层做起;工作经历因为公司的战略调岗导致十分零碎,十分零碎…每段经历几乎都没有超过3年,很难拿得出手。

三、 求职准备:

首先是心态的准备,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想清楚自己是否依然在犹豫要辞职,别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找工作。如果离开一个地方只是因为某几个人,那么自己走后会后悔。因为世间变化很快,人也是来来去去,而为了让自己心里舒坦就一叶障目是不值得的。回头来看,自己这几年遇到的奇葩不计其数,但不是已经离开,就是走向了口碑自我毁灭之路,有的甚至已经在监狱,还是要坚信:如果一定要走,为什么不是他/她而非得是我呢?离开,一定是基于想清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也看清了这个组织发展的前景,不因细枝末节而转移。

其次是职位和薪水的预期。产业不比金融,还对虚高的薪水满怀期待,美梦迟早还是破碎,现在要做的是让自己的薪水回落到行业实际水平,通过几年的努力,用真枪实弹的经验,用更高的职位换更高的薪水。那么,职位就是自己无法放弃的一个底线,一定是机构中层或者单体高层,否则跌下去了就很难再爬上来。回头看看体制内的同事逐渐走向了副处级,金融的同事开始步入了年薪百万,我总得给自己一点信心。

最后是将心比心,想想什么样的雇主会需要我这样整体看来都不错,拆分来看性价比低且似乎请不起的雇员呢?最后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集团类的公司,而且主营业务比较单一的集团,实在是被什么都想做的公司吓怕了。

四、 过程:

从2019年就动了想走之心,但每次都是自我救赎,偶尔在猎聘上刷简历放松一下想走的心情而已。直到今年5月被再次调岗,入职后不断在头顶被叠加管理者,下定决心,离开这家做了6年的公司。目前已经提了离职,即将入职一家教育上市企业(代称A)担任中层。

懒惰的我,仍然是睡前刷猎聘。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上海联系我的猎头并不多,但是回省城后逐渐多了起来。只是推荐机构中层的岗位少,多数是单体高层岗位。距离我的理想都有一定的差距。可是我也愿意多聊聊,也算了解一下最新的行业情况和自己的竞争力。很不幸,工作年限总是被拎出来说事情。比较有趣的在于,一个猎头向我介绍了我的新雇主A的下属单体B,但是一听我的工龄就说算了算了:)可见猎头也是分是否专业的,专业的愿意和我聊很久,甚至知晓我的原单位,能说出许多道道,不专业的就是支支吾吾,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效率低下。

用猎头毕竟隔着一层,我转而用招聘网站,打开了尘封的前程无忧,完善简历,大概投了将近一千份简历。噢,卑微的我。幼稚的曾以为离开体制就是自由的我(哈哈哈,并未真的后悔)。买了前程无忧的一些功能,看看自己的匹配度和排名,按照薪水和职位分类,基本把能投的简历都投了一遍。包括教育集团类、教育单体类、上市集团行政办公负责人类、运营管理类、医疗行业政府关系类、甚至还有大厂靠点边边的岗位和金融类(虽然告诉自己并不会再回头做金融)。这个过程中,对行业工资水平感到忧虑,也为自己的资历浅薄感到忧虑。其实,在产业领域,没个8年10年的经历,很难有好的职位和待遇,自己以前的确一直活在温室,我已基本确定了符合自己要求的岗位很少很少。

既然很少很少,那就只能再开辟渠道。我又打开了智联招聘,据说提供的岗位能高端一些。也开始跟原来政府的朋友建立联系,由他们推荐一些岗位,朋友们都比较热情,可是毕竟只是引荐,无论他们怎么帮我吹彩虹屁,我自己是心虚的,公司的规模和薪资的匹配也不太好意思多问。这个期间,豆瓣不断给我推送关于35岁的文章。我想,所谓高不成低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吧。的确,金融是回不去了,不招35以上的人,都基本是行业共识。这个期间,内心还是很落寞的,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真可谓高开低走,不断回到原点。可也要劝勉自己啊,这不就是自己当时跳出来的初衷吗,不断尝试新的事物,接受新的挑战,让生活不再重复,对得起自己短短的一生。于是,接着在许多机构的官网上投简历,给HR邮箱直接发简历,给自己征得一线生机。

目前单位的工作环境越发恶化,我等不及offer到手,开始给自己定下目标,只要自己能找到一个交社保的单位,就立刻提离职,其他的再说。于是,我考察了一位师兄创业刚办的教育连锁机构,他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很想邀请我去做副总,因为他正好缺做顶层运营“拿得出手”的人。受到yi情影响,机构的收益和负债可想而知,可是我认同他的思路,在确认他的公司可以为我购买社保公积金后,我明确表示会考虑,并且向目前单位领导口头提了离职。交接期一个月。

这一个月,仍然存在机会,我这样想。然后,我意外接到了A公司的面试电话。没有通过猎头拿到的机会,我通过招聘网站直投拿到了,而且职位更高。面试一面二面三面都十分顺利,对方建议我不要应聘单体B的高层岗,直接应聘集团A的中层岗,因为这个岗位的人还在任,所以没有对外招聘。难道这还不够完美吗?二面结束后,偶然得知我原来的政府领导和A的老总都是老朋友了,更感叹省城的小,不像上海的浩淼。但是我仍然放弃了使用任何的关系。再接下来,就是笔试,直接就给了公司现在陷于经营困境的案例让我作答,满满三道大题,堪比公务员考试。题目交出去后,我惴惴不安,发现这个岗位在招聘网站上挂出来了,担心他们这是走走看看的“渣男行为”。Anyway,我心已定,仍然在拿到offer前正式启动了离职流程,我的离职就不再是秘密,意味着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在收到offer当天,我现有岗位的接替者竟然提前上任了,真是十分辛酸。可谓来势汹汹,领导为了帮其立威,把这个我只管理了4个月的部门当众各种鞭尸,令人咋舌。好在,一切与我无关了。我也是十分自觉地帮助接替者施展手脚,乖乖地休假一周,去古城西安玩耍去了,在这期间,我收到了大家的许多问候和肯定。想想也值。包括老外也发来慰问:你总是那么镇静,不应有任何事情来烦扰你。话说,你是个人原因要走,还是这里要发生什么大事儿了,你要把我们留在这艘破船?不过是寥寥几面,发现人精和牙尖真是不分中外~

新工作收入也就是省城的平均水平,40w+,和现岗位持平。在和HR argue之后,也同意从试用期缴纳公积金了。最最主要的是,岗位我喜欢啊,又可以用上政府经验研究政策,又可以像客户经理一样出差拓展,又可以像运营中层一样做我擅长的战略和规划工作,前端中端一起搞,各种经验都用上,上天一定是听到了我的呼唤!

在这之后,又接到了另一个朋友的邀请,让我去做政府雇员做研究,“费用别担心”。零星也有猎头拨来电话。感谢姐妹鼓励我:咱们就是简历过不了,面试扫千军,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也说明,在今天,学历贬值真的很严重,经济下行下,必须得有不可替代性,而软实力也是很容易被替代的,职业规划和工作经验长短真的很重要,这是敲门砖,软实力都是后话了。我的两次跳槽,都是在9月,我也希望,我能用这次改变很好地迎接自己的33岁生日。感恩。

五、感悟

家里的两盆绿植因为我长期在上海已经枯萎了几年了,盆子和干土一直在客厅那里蹲着。我给老妈说赶紧扔掉,占地方。老妈说:“扔扔扔,我看最该把你扔了!”哈哈哈,这次我趁其不备买了一大盆天堂鸟,要直接把家里的一成不变也改掉。同时去给自己打俩耳骨钉。改变本身可能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无论结果如何。也有一个禅修的同事告诉我,莫太压抑,你要知道挣钱也只是为了幸福快乐,而你若已经不幸福快乐了,那还图什么。本来是很鸡汤的话。可是如果没人提醒的话,真的会忘的。

人无论怎样都会后悔。一直都在同一家机构,会觉得自己浑浑噩噩,怀才不遇,十分被动。像我这样四处寻找自己,又会后悔没有在某条路坚持久一点,总是差那么一口气就可以等到职衔和机遇。所以,人只有活一次的机会,不必彼此羡慕了。想改变就变,不想改变就不变,总之,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好。

回顾我的求职之路,真的因为专业太天坑,求职四处碰壁,面试机会都拿不到时,该有多么的绝望。可是,如果要对外吹牛逼的话,我会说,我是一击即中的面试型选手。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合自己并匹配自己要求的岗位本来也就越来越少,可能面临面试邀约少是常态,但相对应的面试成功率会提升。很多还是在读的学生,我认为大家的机会还很多,步入社会后挑战会更大。我在工作后又读了个MBA,发现读书真的读不动了,毕业一拖拖了两年,今年刚毕业。这些东西,都不一定能马上产生价值,国内的,海外的,博士的,top2真心要把自己心态放平。

我时常考虑自己的养老,父母的养老,我要独立承担这一切。可是当我今年关注起各类保险时,却发现自己因为自身身体原因没法买重疾险,求职更加会焦虑。我虽没有裸辞,可也无限接近过裸辞,我虽不是典型five,但也无限接近无业游民。我一直追求自由,但自身决策保守,我把自己的风格定义为保守型自由主义,绕开了裸辞。可是,难道裸辞就不好吗?

今年我的变化,应该是要更加知足,更加极简,更加有自己的规划吧。希望35岁到来时,我更加坦然。也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