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or不考?

    前几天,在工做室跟我学JAVA的一个女生跟我说,她想去考研。ide

之前的我,也是鼓励学习好的学生尽可能考研。对于咱们这类地处地级市、名不见经传的二本院校的学生而言,考研是一个改变“出身”的极好、也是惟一的机会。这对于那些在高考中失利,不得已“沦落到”咱们学校的学生而言,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如今的我慢慢转变了观点,转而要提醒有志于考研的学生:要慎重!学习

既然是研究生,就是要去作研究的,就是经过踏踏实实地作研究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例如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再牛一点儿的,创造性思惟能力。这样,即便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的工做,读研对自身的发展也是颇有帮助的。从这个角度讲,只要可以保证培养质量,笔者仍是同意你们考研的不过不论是本科仍是研究生教育,都会受到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也就是高校教学质量下滑、学术腐败严重这个大环境。面对如此现状,有志于研的学子应该冷静思考,切勿盲从spa

近几年研究生愈来愈多,培养质量可否保证却成了问题,即便名校。时不时传出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口中的老板)只把本身指导的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却对他们疏于管理、指导。最近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是笔者一个06级的学生,他今年从武汉某名校研究生毕业。他向我诉苦说,导师会让他作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项目,耗费了时间却得不到锻炼。名校尚且如此,普通院校就不用说了。因此,我想说的第一个观点是:要考就要保证能上名校资源

至于学术腐败,则也使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打了折扣。学术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载体,可在学术腐败的大环境下,学术研究成了造假和制造学术垃圾,如何能担当得起培养人的重任关于学术腐败的新闻应该已不算新闻,你们一搜一大把,在这里仍是举上面那个学生的例子。他跟我不屑地说,也参加过导师的国家级项目,其实就是造假数据。哈哈,这样的学术研究,能不把学生教坏就不错了,何来奢谈培养学生能力?怪不得他也告诉我,在找工做的时候,用人单位看重的仍是有没有商业项目的经验,而非体制内的所谓项目。it

研究生的一大就业渠道是到高校任教。按照之前的眼光,研究生即便培养质量不高,但好歹凭借这个文凭,也能很容易在高校谋个教职。挣得虽然很少,可是工做稳定,说出去也好听。这样想来,研彷佛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目前的形势对这条道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笔者的学校而言,在2005年的时候,基本上仍是只要是研究生(硕士),就能随便进。但到了笔者求职的2006年,形势就开始严峻起来。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多,高校的要求也开始水涨船高。目前的状况是,除了少数专业外,就再也不招收硕士了,都要博士。上面那个学生的同窗,通常都进了高职或中学。这说明,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已趋近饱和。目前有考研打算的学生,硕士毕业是45年之后的事情。照这个趋势下去,那个时候就是博士想进一所普通高校,都比较困难了。class

所以,读了三年研究生,质量和就业却不必定能保证;而工做的同窗,则能够积累三年的工做经验和人脉,外带挣三年钱。如此看来,读研是否划算,各位就要好好思量一下了。求职

还有一点须要提醒的是,若是家庭经济困难的话,仍是建议先工做。在理想状况下,读研能够经过作项目、在外上课、奖学金等途径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但这只是最理想的状况,通常状况下,仍是须要家里资助一些的。这样的话,父母又要多承担3年的经济负担。im

如下举出适合读研和不适合读研的几种状况,欢迎补充。技术

适合的状况:经验

一、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立志于从事学术研究方面的工做(读研的最佳人选);

二、有较大把握考取名校的工科专业,还得确保这个专业在这所学校里不能太弱(工科好找工做啊,不能进高校的话就进大公司,也还挺不错的,不过前提必定是要本身有真本事。公司虽然也看学历,但最终仍是要看实际能力的);

三、家里社会资源丰富,你硕士毕业后,能凭借此学历帮你在体制内弄个编制。

不适合读研的状况:

一、对学术研究并不感兴趣,但有“镀金”的思想,所以去读一个较冷的专业,尤为是某些文科类的专业(高校难进,而公司要这些专业的人干啥呢?)。

二、家庭条件比较困难。

由此看来,读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拼爹行为。

最后,无论考研与否,都祝你们有个好前程!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