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完整的思惟导图我总结到了幕布中:传送门编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为了解密德国的密文,催生了电子管计算机的产生。markdown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是:埃尼阿克 ENIAC
网络
贝尔实验室的三个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oop
全世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X-0(来自 MIT 林肯实验室)性能
同时期还有一台出名的计算机:PDP-1编码
PDP-1 在当时来讲算是性能最好的计算机了,而且配置有显示器。spa
德州仪器工程师发明了集成电路(IC)操作系统
因为这些特色,计算机具有进入千家万户的条件。计算机网络
在这同样阶段,操做系统也开始慢慢诞生。3d
IBM 首先推出 7904 和 1401 两个操做系统。可是这两款操做系统主打功能不一样,相互之间也没法兼容。而且不少使用者不肯意投入两组人力来兼容两个操做系统。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IBM 推出兼容产品 System/360
。它应该算是现代操做系统的雏形。
CPU 就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品之一。
以蛋白质分子做为主要原材料
特色:
遵循量子力学的物理计算机。
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
国内互联网公司对量子计算机的研究: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从集成电路阶段开始的。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主要受限于 性能。
关于集成电路的性能,在 20 世纪有一个著名的 摩尔定律。
它是说:集成电路的性能,每 18 - 24 个月就提高一倍(由 IBM 提出)。
可是,摩尔定律到了 21 世纪失效了。由于随着芯片的电路愈来愈复杂和密集,热损耗愈来愈高,而咱们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在性能上没法持续取得突破。
CPU 频率,即 CPU 的时钟频率,是指 CPU 运算时的工做的频率,单位是 Hz。
CPU 频率它决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主频由过去 MHZ 发展到了当前的 GHZ(1 GHZ = 10^3 MHZ = 10^6 KHZ= 10^9 HZ)。
那 CPU 频率越高,计算机运算速度就越快啰?
一般来说,在 同系列微处理器,主频越高就表明计算机的速度也越快,但对于不一样类型的处理器,它就只能做为一个参数来做参考。
另外 CPU 的运算速度还要看 CPU 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因为主频并不直接表明运算速度,因此在必定状况下,极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 CPU 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
所以主频仅仅是 CPU 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表明 CPU 的总体性能。
那什么又是主频呢?
说处处理器主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 与 外频,
外频是 CPU 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 MHz。外频是 CPU 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并且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能够理解为 CPU 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二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
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 = 外频 × 倍频。
早期的 CPU 并无“倍频”这个概念,那时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同样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CPU 速度愈来愈快,内存、硬盘等配件逐渐跟不上 CPU 的速度了,而倍频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使内存等部件仍然工做在相对较低的系统总线频率下,而 CPU 的主频能够经过倍频来无限提高(理论上)。
咱们能够把外频看做是机器内的一条生产线,而倍频则是生产线的条数,一台机器生产速度的快慢(主频)天然就是生产线的速度(外频)乘以生产线的条数(倍频)了。
厂商基本上都已经把倍频锁死,要超频只有从外频下手,经过倍频与外频的搭配来对主板的跳线或在 BIOS 中设置软超频,从而达到计算机整体性能的部分提高。
购买的时候要尽可能注意 CPU 的外频。
字长的定义
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表示数、字符、指令和其它控制信息。计算机在存储、传送或操做时,做为一个单元的一组二进制码称为字,一个字中的二进制位的位数称为字长。
一般称处理字长为 8 位数据的CPU叫 8 位 CPU,32 位 CPU 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处理字长为 32 位的二进制数据。
二进制的每个 0 或 1 是组成二进制的最小单位,称为位(bit)。经常使用的字长为 8 位、16 位、32 位和 64 位。字长为 8 位的编码称为 字节,是计算机中的基本编码单位。
字长与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有很大的关系,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字长直接反映了一台计算机的计算精度,为适应不一样的要求及协调运算精度和硬件造价间的关系,大多数计算机均支持变字长运算,即机内可实现半字长、全字长(或单字长)和双倍字长运算。
在其余指标相同时,字长越大计算机的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早期的微机字长通常是 8 位和 16 位,386 以及更高的处理器大可能是 32 位。市面上的计算机的处理器大部分已达到 64 位。
字长由微处理器对外数据通路的数据总线条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