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 Wuhan 2020,他是高校开源创新首批「吃螃蟹的人」

内容概要:2020 年年初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多地,为支援疫情重灾区武汉,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自发集结起来,以开源的形式贡献力量。

关键词:开源教育  Wuhan2020  COSCon'20
做者:@超神经HyperAIgit


年初,新冠肺炎席卷全国多个城市,武汉做为国内首个感染者集中爆发的城市,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github

1 月 23 日,农历腊月二十九,除夕的前一天,为了增强疫情防控,控制病毒传播,武汉作出了「封城」的决定,整个城市忽的一下被按下了暂停键,对疫情的惶恐冲淡了春节的喜乐祥和。segmentfault

一样紧张忧虑的,还有当时身处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的教师王伟。他将这种惶惑不安化为力量和智慧,凭借技术的力量,亲身经历了这场魔幻的疫情阻击战。并发

Wuhan2020:前疫情时代的本土开源社区

技术,能为疫情中的武汉作些什么?同为教师和科技从业者的王伟,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工具

信息不对称致使资源浪费和流通效率低,是当时的主要矛盾,可否作一个信息平台,对接物资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让真实性信息在平台上流转起来呢?google

1月25日,王伟老师在学生赵生宇的提议下,发布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号召你们经过开源的方式来抗击疫情。人工智能


Wuhan2020 项目的第一篇招募文章发布spa

这篇文章经由众多社区和朋友转载后成功出圈儿,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士加入,高峰时期项目志愿者超过 4000 人。设计

社区成立 8 个多月以来,在疫情地图、辟谣、对接供需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做用,开发、设计、文案……都是依赖志愿者线上沟通、远程协做完成的。blog

现在疫情告一段落,当咱们问及 Wuhan2020 沉淀的经验和启发时,王伟老师坦言这是他和核心成员第一次组织如此大规模、线上的开源社区,你们得到了极大成就感,可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Wuhan2020 GitHub 项目一览,目前 Star 人数已超过 6.3k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wuhan2020

维护社区过程当中沉淀下来的工做流程和开源工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是社区人员在开源素养和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如何评估一个开源社区的发展情况,王伟老师也跟咱们分享了他在 Wuhan2020 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第一制定开源健康指标,量化开源社区的运营情况,好比项目排名、活跃度、贡献者多样性等等;第二针对健康指标评分,给出解决方案。

国外不少学校和基金会都在作这件事情,好比著名的 Apache 基金会,相比于国外,国内开源现状还略显稚嫩。

创建国内开源氛围,须要更多实干家

除了「教师」这重身份外,王伟老师在业界也很是活跃。

开源社执行长、X-lab 开放实验室创始人、国内首个开源教育基金倡导者、2020 中国开源杰出贡献人物……这些标签像一个个被轻轻按下的 button,开启了一扇又一扇国内开源热潮的大门,让王伟老师对国内开源现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王伟老师入选 2020 中国开源杰出贡献人物并发表感言

在王伟老师看来,开源在国内起步晚,加之缺少必要的经验和支持,所以发展尚不成体系。

咱们从网上得知,王伟老师在校期间曾参与多个产学结合的开源项目,合做企业既包括阿里、华为等国内大厂,也有 IBM、微软等外企。

那么国内外企业在对待开源项目上有何区别?这种差别是如何产生的?王伟老师结合自身感悟,给出了他的答案。

他认为,国内大厂的开源项目主要靠自我推广,好比企业内部去外面作宣传、举办 meetup 等,更新迭代主要依赖内部员工。

而国外大厂则正好相反,不少优质开源项目中,公司之外的贡献者远超内部员工,如此一来公司付出的开发和维护成本随之下降,产出远高于投入,激励企业开源更多项目,造成良性循环。


谷歌至今开源项目数量已超过 2000
数据来源于 https://opensource.google

而出现这种差别的主要缘由,王伟老师认为有一部分缘由是,国内开源基金会和企业都还没有准备好。

这致使开源治理只能由各个大厂本身负责,可是各大厂在这件事上并不是「行家」,不只缺少开源贡献者,更缺懂开源治理背后体系的专业人士。

加上业务压力大,开源项目创收不足,所以企业投入到开源的精力也有限,这也致使开源仅停留在「生态构建需求」上,一直没被提高到战略级别。

而国内企业若是真想利用好开源,依王伟老师看离不开三点:盈利能力是前提、领导者重视是基础、耐心和恒心是关键。

只有贯彻好这些准则,才能不断加大自身对开源的贡献,提升本身在开源国际上的影响力。

越太重洋,才知道校园更须要什么

在美国 Wisconsin 大学 Madison 分校和美国 Florida 大学的访学经历,让同为教育者的王伟老师深有感触。

国外高校对于开源教育十分重视,会为此开设学科和具体的课程;但是当咱们回望开源教育在国内高校的发展时,每每会发现一片广袤的荒芜,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蓬勃,轻轻撬动了「开源」这块冻土的一角,但这远远不够。


2015 年王伟老师在 Florida 访学期间拍照

这主要是由于中外高等教育体制的迥异。首先与开源贡献比起来,国内更重视论文发表和获奖,评估体系的差别致使国内师生缺少为开源付出的动力。

其次则是产学结合的程度不一样。美国高校和企业联系密切,所以促进了企业开源项目在学校内的传播和发展;国内企业和高校则比较割裂和脱节,绝大部分的开源项目仍是在商业公司里。

回国后的王伟老师把本身这些思考带到了工做中,校内开源资源少,他就鼓励学生们「走出去」,去投身业内的开源社区、积极参与大厂按期举办的活动和竞赛,帮助同窗们拓宽接触开源的途径。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王伟还联合国内多个大厂和开源社区,包括开源布道师,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首门深度开源实践课程《开源软件设计与开发》。


《开源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理论授课内容

王伟老师把学校视为「开展开源教育很好的试验田」,这块试验田给了他和同窗们共同探索的平台,在课程的不断迭代中,王伟老师也得以因地制宜地打造更适合中国学生的开源教育。

而学校和王伟老师的这些努力,能够帮助同窗们接触到最早进的技术,最早进的理念,以及遇到最优秀的志同道合的一些人,提高同窗们的「我的素养和协做精神」。

COSCon'20 报名进行中,王伟老师在等你

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开源年度盛会 2020 中国开源年会(COSCon'20)将于 10 月 24-25 日召开。今年的嘉宾分享将采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从人工智能、开源治理、数据技术、教育与公益等 11 个方向,讲述开源向善(Open Source for Good)的主题。

王伟老师不只担任了教育与公益分会场的出品人,也会在大会进行主题演讲,并发布《2020中国开源年度报告(预览版)》

你能够经过访问如下连接进行报名或观看直播。活动火热进行中,期待你的参与!

报名连接:https://www.bagevent.com/even...
线上直播连接:https://segmentfault.com/area...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