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删除目录和文件命令

mkdir:建立空目录编辑器


使用mkdir能够建立一个目录或者建立多个子目录,具体方法以下:ide

wKiom1lgjnbQylolAAALCOQp99A116.png-wh_50

因为图片比较模糊,其实目录x以蓝色显示在当前的位置,这就是建立一个目录的方法。spa


wKiom1lgjzPQfYy6AAATOjO1B1I856.png-wh_50

上图就是建立多个目录的方法,而且使用命令tree来查看目录树。blog


tree [目录名]:能够以树状格式列出该目录下的内容递归

wKiom1lgkGiwsc62AAATOjO1B1I792.png-wh_50


mkdir 选项:图片

                    -p:父目录get

                    -v:详细信息it

这两个选项通常都大配在一块儿使用选项P建立没有建立的父目录并显示详细建立过程:io

wKiom1ljffvAK0kDAAAOTBXuhR8675.png-wh_50

:/mnt/tetst/x/m,yclass

解法1:mkdir -pv /mnt/test/x/m, /mnt/test/t

解法2:mkdir -pv /mnt/test{x/m,y}

例:/mnt/test2/

a_b,a_c,d_b,d_c

mkdir -pv /mnt/test2/{a,d}_{b,c}


rmdir:删除目录(注意:只能删除空目录 )

           -P:父目录



文件建立和删除(Linux下目录和文件不能重名)

 

# touch:更改文件的时间戳(若是一个文件不存在,用touch能够自动建立一个,但主要的功能是更改时间戳而不是新建文件。)
  

一个文件有三个时间戳包括:最近一次的访问时间,最近一次的修改时间,最近一次的改变时间。

 
    -c 不建立任何文件

    -a 只更改文件的访问时间

    -m 只更改修改时间

    -t 改为指定时间(指定的时间要按照年月日时分秒的格式)
       例如:touch -m -t 201212121212 a

touch -a的用法实例以下,此时能够看到状态最近一次访问时间改变了(改变时间也跟着即时改变):

wKiom1ljicqxB3c3AAAgmYIdbEs764.png-wh_50

touch -m的用法示例以下,此时能够看到状态最近一次修改时间改变了(改变时间也跟着即时改变):

wKioL1ljihyR1tgNAAAg2pc9vyk567.png-wh_50

touch -t的用法示例以下,此时最近一次修改时间变为指定的时间,用法touch -m -t 201307180930 x:

wKiom1lji22SE3W8AAAfik8503U516.png-wh_50


#stat:显示文件和文件系统的状态信息。(此命令能够查看一个文件的时间戳状态)


建立文件,能够使用文件编辑器:

nano文件编辑器


#rm: 删除文件,m  [文件名]
       -i 询问您是否须要删除文件

       -f 强硬删除
       -r 删除目录,并递归删除目录下全部文件


PS:通常的命令都有别名,用在笔记中记录过的命令type便可查出,若是不想用别名的内容,在命令前加\便可使用命令自己的功能。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